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抗战期间粤地教育历史纪事 编者:许瑞生|责编:林菁 花城出版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编者:许瑞生|责编:林菁著 | 编者:许瑞生|责编:林菁编 | 编者:许瑞生|责编:林菁译 | 编者:许瑞生|责编:林菁绘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编者:许瑞生|责编:林菁著| 编者:许瑞生|责编:林菁编| 编者:许瑞生|责编:林菁译| 编者:许瑞生|责编:林菁绘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2-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400000
    • 页数:39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36092150
    • 版权提供:花城出版社
    • 作者:编者:许瑞生|责编:林菁
    • 著:编者:许瑞生|责编:林菁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08.00
    • ISBN:9787536092150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2-01
    • 页数:392
    • 外部编号:1083414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 颠沛流离的迁徒:国立中山大学
    第一节 回到粤北后的一年
    第二节 广同会馆的研究院
    第三节 塘口村的理学院
    第四节 铁岭的文学院
    第五节 管埠的师范学院
    第六节 三星坪的工学院
    第七节 武阳司的法学院
    第八节 农学院的实践基地:乐昌演习林场
    第二章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林砺儒主政
    第一节 勷勤大学解体后的学院
    第二节 在秦汉古道的教育家
    第三节 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的体育专科
    第三章 大山村的私直岭南大学
    第一节 金鸡岭隔江相望的岭大农学院
    第二节 全体离开香港奔赴粤北大村
    第三节 1942年招收新生
    第四节 大村的知识女性
    第五节 大村的岭大附中
    第四章 大山村的私直东吴大学文理学院
    第一节 一路向南
    第二节 充实力量与守望相助并重
    第五章 广东其他教育机构
    第一节 私立广州大学
    第二节 广东国民大学
    第三节 职业学校和中学
    第六章 粤港互助——相会岭南在粤边
    第一节 联合办学
    第二节 未尝一日辍,以成就学生读书救国之宏愿
    第三节 穗港教育的体育友谊
    第四节 粤港互助
    第七章 教育管理和财政运作
    第一节 机构运转的办学经费
    第二节 适应战时非常时期的教育公费补助
    第三节 教职员工的生活状况
    第四节 坪石先生的老师
    第八章 书籍和出版
    第一节 学校图书
    第二节 学术期刊
    第三节 学校校闻
    第九章 粤地抗战时期的人才对中国科技教育的影响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学术快速进入常态的动力之一
    第二节 重返石牌和康乐园
    第三节 对港澳以及东南亚教育的影响
    第四节 在坪石完成学业的学生及其日后的成就
    第十章 抗战期间粤北对中国学术贡献
    第一节 初步研究的判断
    第二节 适应野外调查学科的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与中国经济学的基础
    第四节 国际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
    第五节 李约瑟的访问和评价
    第十一章 管埠中师——被尘封的教育文化遗产
    第一节 管埠中师影响中国教育史的五年
    第二节 管埠师范教育的系统化
    第三节 从法兰西俭学岁月到武水烽火育人
    第四节 管埠的艺术大师
    第五节 坪石时期左联文化传承
    第六节 在管埠就读的师范学院学生们
    第七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与欧洲大学的比较
    第八节 管埠中师实践的意义
    第十二章 一年未的研究威果回顾
    第一节 天文台的遗址挖掘
    第二节 2019年7月以来部分发表在南粤古驿道网站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私立岭南大学的“导师制”
    第四节 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之“植桐计划”谈起
    第五节 岭大大村校园解谜:抗战时期岭南大学大村校园遗址调查与勘探
    第六节 长达五年的对谈:简述李约瑟与王亚南对谈故事
    第七节 抗战时期广东的公路和驿运
    第八节 由谭维汉《西迁述要》探究私立广州大学西迁路线与办学历史
    第九节 弦歌不辍:马思聪在坪石
    第十节 中国农科高级人才培养的开拓者之一:国立中山大学的农科研究生教育
    主要参考资料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90年,隶属于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正处级公益一类科研*单位,具有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及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乙级资质,下设办公室、田野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古建筑保护研究中心、信息与文物保护中心等部门,承担了全省(除广州、深圳、珠海)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及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古遗址古墓葬保护、古建筑勘察设计等工作。

    在抗战期间,一批教育精华辗转至湖南与广东交界处,于广东的坪石、大村、东陂等地的教育阵地坚守学术,将教育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联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作用。本书通过追寻南粤古驿道追循先师的足迹,记录这一历史。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