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当代表演艺术的发生:1920年代到现在:from 1920s to present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邓菡彬 曾不容著 | 邓菡彬 曾不容编 | 邓菡彬 曾不容译 | 邓菡彬 曾不容绘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邓菡彬 曾不容著| 邓菡彬 曾不容编| 邓菡彬 曾不容译| 邓菡彬 曾不容绘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4-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6-08-01
    • 字数:244000
    • 页数:308
    • 开本:大32开
    • ISBN:9787301267301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邓菡彬 曾不容
    • 著:邓菡彬 曾不容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48.00
    • ISBN:9787301267301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开本:大32开
    • 印刷时间:2016-08-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04-01
    • 页数:308
    • 外部编号:882597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目 录
    导 言
    上篇 当代表演艺术的概念辨析
    下篇 当代表演艺术起源于文化交流和碰撞
    **章 人物关系:“朝向他者的无尽冒险”
    交流对象:角色还是演员
    没有交流,只有对白
    为何交流欲望无法达成
    自我和他我的虚假交流
    处于动态的共识
    第二章 表演性身体:反情节的绵延时间
    当情节作为表演的主体
    知悉差异下的线性观演时间
    被表演的时间与表演时间
    仪式表演:启示与困境
    丑角的复活:重估小丑表演
    对抗“化身”的两种方式:脸谱与间离
    身体性与表演的文本
    第三章 语言游戏:“改变语言的功能和地位”
    规训与反诘
    筋疲力尽的语言
    “环境戏剧”的语音
    聆听大于言说:从“认识自我”到“关心自己”
    重回身体的语言
    第四章 差异语境:反本质主义的表演实践
    从国别操演到性别操演
    大众文化心理:从解疆域化到幻想的瘟疫
    “效果得到了保证”?
    镜像和褶皱
    第五章 表演艺术的“排练”和“训练”
    游戏训练与安全感
    心理线的排练和训练之可能性
    对行动排练法和表演焦点的反思
    对行动排练法和观察生活练习的反思
    解放天性与从自我出发
    注意力—行动训练
    “感染”与表演艺术的排练
    参考文献
    正在发生:解构“看与被看”的表演(代后记)

    邓菡彬,北大中文系博士,上海戏剧学院博士后,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工作室特约研究员。戏剧骨坊编剧、导演。主要研究领域为戏剧电影理论、导表演创作、海外华人文艺。2012年获第四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提名奖。

      当代表演艺术起源于文化艺术交流和碰撞,但对于这一历史进程,目前国内外几种主要的看法互有盲区。一种是把当代表演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主要讨论它与其他当代艺术尤其是视觉艺术的关系。这种立场倾向于将所有在传统剧场中发生的表演排除在视野之外,甚至不讨论一些**表演革新性但已经被剧场界奉为圭臬的艺术家,比如阿尔托。还有一种较近的剧场界内部的认知趋势,也倾向于将表演看作戏剧艺术的核心,它梳理出一条从阿尔托等人开始的脉络。但这些大师似乎都被描述为横空出世的英雄,因为在这些叙述中,其他当代艺术的影响,往往只作为"舞台美术"等具体功能而被提及。《当代表演艺术的发生:1920年代到现在》试图融合几种视野,将当代艺术的影响、表演的突出地位,与更传统的戏剧影视表演(尤其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问题结合起来,并参照当代思想演进中对"主体/他者""人之死"等问题的讨论,重新思考当代表演艺术的起源与它作为"人学"的可能性。书中涉及许多新老案例,有些国外表演艺术作品在国内还鲜有专著描述和讨论过,而有些国内的剧场艺术作品,则被纳入新的观照视野,获得全新的解读。

      《当代表演艺术的发生:1920年代到现在》从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式体系的研究出发,探讨一些被忽略或者曾被反复讨论并悬而未决因而也被(在实践层面上)遗忘的问题,进而讨论主体和他者的概念,以及有关现代表演学核心概念人物和人物关系的一系列问题,力图说明当代表演艺术在其演进的早期,已经意识到表演是介于角色和演员之间;同时,从更为当代的表演学概念入手,试图进一步厘清,表演性的身体并不是一种广为流传的误解:表演者的身体;并分析了当代表演艺术对线性时间的扬弃,着重讨论了游戏、环境等似乎已经不言而喻的重要问题中的复杂之处,区分了游戏和伪游戏、镜像和褶皱等问题;并探讨了在当代表演艺术中,近年来一再被排斥的语言,是否具备复活的可能性;重申了在具有连贯性文本、人物、语言为基础的表演中,当代表演艺术的未尽的挑战;是一种融合式研究的尝试。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