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论古今学问--坦普尔文集(启蒙研究丛编)(精)/西方传统经典与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英)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著著 | (英)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著编 | (英)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著译 | (英)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著绘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7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英)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著著| (英)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著编| (英)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著译| (英)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著绘
    •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7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1-07-01
    • 字数:205.0
    • 页数:268
    • 开本:32开
    • ISBN:9787522201238
    • 版权提供:华夏出版社
    • 作者:(英)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著
    • 著:(英)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著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69.00
    • ISBN:9787522201238
    •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21-07-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7
    • 页数:268
    • 外部编号:1131712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编者前言(刘小枫) 1

    论统治的起源和本质 1
    论民众的不满 23
    论古今学问 50
    伊壁鸠鲁的园子 84
    论英雄德性 120
    论 诗 188
    为《论古今学问》辩 222

    附录:坦普尔爵士的生平和品格 249

    威廉·坦普尔爵士(Sir William Temple,1628—1699),出身于伦敦的英国文人、资深政治家,洛克的同时代人,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作者)的老师,十七岁入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其时英国政治动荡,坦普尔爵士十九岁时离开英国,广泛游历欧洲,后寓居爱尔兰,拒任篡位者克伦威尔朝中职务。王政复辟后,坦普尔爵士当选爱尔兰国会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长期作为英国大使与欧洲多国斡旋,缔结和平或战争的盟约。后来也许是厌倦了英国自伊丽莎白王朝以来所有政策都频频发生变动,即便在大使职位上勤勉敬业多年奔走,却未能如愿为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诸多挫败之后,坦普尔爵士最终向英王提出请求,希望像英国其他良民一样度过余生,再不问政事。坦普尔爵士从此蛰居于自己的庄园,纵情于阅读和写作更兼园艺,时有贤哲与贵人来访,并与英王及后来的詹姆士二世保持着长期的世外之谊,直至去世。
    李春长,文学博士(中山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翻译,在美国诗人庞德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创新。曾在《外国文学》、《中山大学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江西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几篇;翻译《论古人的智慧》(2006)、《图书馆里的古今之战》(2015)等3 部,译文十余篇,总计70余万字;出版专著《庞德乌托邦思想研究》(2015);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庞德《诗章》的主题思想研究”(08CWW002)与江西省社科项目“英国中世纪诗歌溯源与影响研究”(08WX60)等课题。目前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斯威夫特与古今之争研究”(16BWW051)及两项省级教改课题。

    坦普尔爵士(Sir William Temple,1628—1699)与洛克是同时代人,英国王政复辟之后,他开始了在爱尔兰议会的政治生涯,后突然隐退,回归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的生活方式。
    在政治风云诡谲的历史处境下,一个智识人如何秉持自己的精神内在,洞穿时代的滚滚波澜?本书选编坦普尔爵士的七篇文字及其生平小传也许能让我们窥得一二见解。坦普尔爵士生逢英国内政与外事的动荡,文人从政,后因厌倦英国多年来政策的频繁更改,无力为祖国力挽狂澜、更多作为,隐退江湖,想必他写下的文字饱含了他对政治与人世普遍境况的智慧思考。身处当今之世的我们,可借以反思我们所正在经历的内外变化,做一参照,究其根本,判明得失。

    威廉·坦普尔爵士(Sir William Temple,1628—1699),出身于伦敦的英国文人、资深政治家,洛克的同时代人,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作者)的老师,十七岁入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其时英国政治动荡,坦普尔爵士十九岁时离开英国,广泛游历欧洲,后寓居爱尔兰,拒任篡位者克伦威尔朝中职务。王政复辟后,坦普尔爵士当选爱尔兰国会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长期作为英国大使与欧洲多国斡旋,缔结和平或战争的盟约。后来也许是厌倦了英国自伊丽莎白王朝以来所有政策都频频发生变动,即便在大使职位上勤勉敬业多年奔走,却未能如愿为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诸多挫败之后,坦普尔爵士最终向英王提出请求,希望像英国其他良民一样度过余生,再不问政事。坦普尔爵士从此蛰居于自己的庄园,纵情于阅读和写作更兼园艺,时有贤哲与贵人来访,并与英王及后来的詹姆士二世保持着长期的世外之谊,直至去世。
    退休后的坦普尔爵士开始关注法国知识界爆发的“古今之争”,并于1690年在伦敦发表了《论古今学问》(写于1689年)一文,对学界的厚今薄古派发起攻击,引发了伦敦的“古今之争”。我们一直以为,发生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古今之争”是一场涉及文艺问题的论战。但在坦普尔看来,厚今薄古派的内在冲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两百多年欧洲新兴王国的崛起,因此,他反对欧洲新兴王国的政制建设摆脱古典传统和古典德性的规制。他在《论古今学问》中说,西欧的日耳曼诸王国仅仅在近两百年才开始出现自己的学问,与古希腊罗马学问相比,更不用说与东方其他古老文明国度的学问相比,只能算是学问上的幼儿。
    本书收入坦普尔爵士作品七篇,并附其生平文字一篇,展现了历史上的英格兰陷入政制动荡之时,关心国家命运与精神品质走向的智识人如何思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