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范式 易延友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873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易延友著 | 易延友编 | 易延友译 | 易延友绘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8-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易延友著| 易延友编| 易延友译| 易延友绘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8-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28000
    • 页数:295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1327920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易延友
    • 著:易延友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79.00
    • ISBN:9787301327920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8-01
    • 页数:295
    • 外部编号:1158765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上篇 他山之石

    第一章 公民宪法权利的刑事程序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为中心的展开

    引言

    一、美国联邦宪法第四修正案规定的实体性权利

    二、侵犯宪法权利应具备的程序前提

    三、以第四修正案为中心发展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五、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

    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

    七、中国刑事诉讼中公民宪法权利的保护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结语

    附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历史与理论基础——与达马斯卡教授的对话

    第二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美国康涅狄格州地区法院庭审侧记

    一、案件事实

    二、制度背景

    三、辩方动议

    四、控方答辩

    五、庭审对抗

    六、法官座谈

    七、庭审结束

    八、法院判决

    九、简要点评

    中篇 本土渊源

    第三章 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形成与特色——兼与美国规则之比较

    引言

    一、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历史沿革

    二、“两个规定”之间的关系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

    四、程序问题和证明责任

    五、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特色

    结语

    第四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表述与意义空间——《刑事诉讼法》第56条款的教义学分析

    引言

    一、非法言词证据:从形式解释到实质解释

    二、非法实物证据:从裁量排除到强制排除

    三、“实质性瑕疵”的类型化

    四、间接渊源于违法行为的证据:“毒树之果”的中国语境

    五、辩方证据是否排除:看似荒谬的问题

    结语

    下篇 实效观察

    第五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范式——以1459个刑事案例为素材的分析

    引言

    一、数据来源与总体情况

    二、因排除而无罪:明显的进步

    三、被排除的非法证据种类及原因

    四、毒树之果

    五、证明责任

    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积极意义

    七、问题与建议

    结语

    第六章 疲劳审讯的认定与界定——以817个实务案例为基础的展开

    一、总体数据的基本分析

    二、疲劳审讯的性质:理论与实务的见解

    三、疲劳审讯的认定:基本变量

    四、疲劳审讯的界定:亮线规则

    五、疲劳审讯的证明

    结语

    第七章 瑕疵证据补正规则

    一、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的规范分析

    二、瑕疵证据补正与合理解释案例的总体数据

    三、瑕疵证据补正与合理解释的主要方法

    四、瑕疵证据排除的主要情形

    五、瑕疵证据补正规则的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易延友,湖南省洪江市人。1992年至2002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2年留学于英国华威大学,获硕士学位。2013年1月至5月,在耶鲁大学法学院担任不错访问学者。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证据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出版有教材《刑事诉讼法:规则、原理、应用》《证据法学:原则、规则、案例》、《刑事诉讼法精义》、Understanding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专著《中国刑诉与中国社会》《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以英美法为特别参照》《陪审团审判与对抗式诉讼》《沉默的自由》。 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政治与法律》、Punishment & Socie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nology、Columbia Journal of Asian Law、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等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媒体发表理论性随笔数十篇。

    非法证据排除是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侦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使用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不得在刑事审判中被采纳的规则。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自于英美法,是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规则。我国刑诉法采纳了这一规则。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范式》以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形成、、立法表述的意义空间、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状况为主要阐述对象,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体上以及细节上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实证考察,指出该制度的确立对司法实务人权保障状况的突出贡献,对刑事诉讼程序、辩护角度等产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改变。是国内本既融合了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起源,又结合了中国立法实践与实务的专著。 作者从事刑事诉讼司法实务中证据规则的研究,在学术界及司法实务界具有影响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范式》出版,有利于强化非法证据排除这一规则在司法实务中的应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范式》既有理论的阐述,又有对制度形成的历史考察,也有对实务状况细致而深刻的分析,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领域的佳作。

    本书以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形成、特色、立法表述的意义空间、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状况为主要阐述对象,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从总体上以及细节上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实证考察,指出该制度的确立对司法实务人权保障状况的突出贡献,对刑事诉讼程序、辩护角度等产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改变。是国内第一本既融合了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起源,又结合了中国立法实践与实务特色的专著。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