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理论与技术 余志晟,吴钢,张洪勋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余志晟,吴钢,张洪勋主编著 | 余志晟,吴钢,张洪勋主编编 | 余志晟,吴钢,张洪勋主编译 | 余志晟,吴钢,张洪勋主编绘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余志晟,吴钢,张洪勋主编著| 余志晟,吴钢,张洪勋主编编| 余志晟,吴钢,张洪勋主编译| 余志晟,吴钢,张洪勋主编绘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44000
    • 页数:226
    • 开本:16开
    • ISBN:9787122404688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余志晟,吴钢,张洪勋主编
    • 著:余志晟,吴钢,张洪勋主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98.00
    • ISBN:9787122404688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6-01
    • 页数:226
    • 外部编号:1163479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1章 绪论 1
    1.1 中国淡水生态环境现状 1
    1.1.1 中国水资源现状 1
    1.1.2 水资源的污染检测 4
    1.2 中国淡水资源质量现状9
    1.2.1 中国淡水资源总体质量 9
    1.2.2 中国各大流域和湖泊水体质量10
    1.3 中国淡水资源污染分析 19
    1.3.1 中国淡水生态环境问题现状19
    1.3.2 中国淡水生态环境污染源19
    参考文献20

    第2章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判定理论与技术 22
    2.1 背景 22
    2.2 基本概念 22
    2.2.1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 22
    2.2.2 淡水生态环境基线 23
    2.2.3 基线指标 23
    2.3 淡水生态环境基线判定技术24
    2.3.1 基线判定原则 24
    2.3.2 基线判定程序24
    2.3.3 基线判定常用方法26
    2.3.4 基线判定的难点问题30
    2.4 基线判定常用模型推算法 30
    2.4.1 损害受体分类30
    2.4.2 非生物受体损害基线判定方法 31
    2.4.3 单一物种或种群受体损害基线判定方法 31
    2.4.4 生物群落损害基线判定方法 31
    2.4.5 生态系统损害基线判定方法36
    2.5 适用性研究 37
    2.5.1 湖泊适用性研究案例37
    2.5.2 河流适用性研究案例46
    参考文献 55

    第3章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溯源技术 59
    3.1 物化溯源技术 59
    3.1.1 背景59
    3.1.2 物化溯源技术基本原理65
    3.1.3 物化溯源技术方法比选83
    3.1.4 适用性研究——基于水纹识别的水体污染溯源案例研究84
    3.2 模型溯源技术 87
    3.2.1 背景87
    3.2.2 淡水环境损害的因果关系判定90
    3.2.3 暴露分析 91
    3.2.4 河流污染事件环境损害评估时空边界的确定92
    3.2.5 河流污染事件暴露途径特点与建立92
    3.2.6 暴露分析目标93
    3.2.7 关联性证明94
    3.2.8 水环境损害溯源模型95
    3.3 生物溯源技术 99
    3.3.1 背景99
    3.3.2 MST 法的基本原理 102
    3.3.3 MST 法的性能标准 103
    3.3.4 MST 中常用的源指示物 103
    3.3.5 源指示微生物的检测 107
    3.3.6 微生物溯源方法的比选 114
    3.3.7 案例分析——基于猪源特异性拟杆菌16S rRNA 基因标记的MST 法在我国的适用性评价及应用 117
    参考文献 124

    第4章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程度判定理论与技术 130
    4.1 背景 130
    4.1.1 国外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评估 130
    4.1.2 我国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评估 134
    4.1.3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量化在国内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136
    4.1.4 国内外水环境监测技术发展 138
    4.2 基本概念 139
    4.2.1 淡水生态环境及淡水生态环境损害相关概念 139
    4.2.2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140
    4.2.3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 140
    4.3 损害判定原则141
    4.3.1 鉴定评估准备 141
    4.3.2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 142
    4.3.3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量化的范围及特征 149
    4.4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技术常用方法 150
    4.4.1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评估方法研究 150
    4.4.2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量化指标体系构建 151
    4.4.3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 160
    4.5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技术常用方法 165
    4.5.1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恢复技术及恢复费用计算方法 165
    4.5.2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其他常见方法 167
    4.6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量化评估-应用示范 168
    4.6.1 案例背景 168
    4.6.2 生态环境损害情形案例 168
    参考文献191

    第5 章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应用技术指南 193
    5.1 适用范围 193
    5.2 评估程序 193
    5.3 工作方案制定 194
    5.3.1 基本情况调查 194
    5.3.2 自然环境与水功能信息收集 196
    5.3.3 社会经济信息收集 196
    5.3.4 制定工作方案 196
    5.4 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确认 196
    5.4.1 确定调查对象与范围 196
    5.4.2 确定调查指标 197
    5.4.3 水文地貌调查 199
    5.4.4 布点采样 200
    5.4.5 样品检测分析与质量控制 201
    5.4.6 基线调查与确认 202
    5.4.7 损害确认 202
    5.5 地表水和沉积物生态环境损害调查和确认 203
    5.5.1 污染环境行为导致损害的因果关系分析 203
    5.5.2 破坏生态行为导致损害的因果关系分析 205
    5.6 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与恢复方案制定 205
    5.6.1 损害程度和范围量化 205
    5.6.2 恢复方案的制定与期间损害计算 206
    5.6.3 恢复技术筛选 208
    5.7 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价值量化 208
    5.7.1 实际治理成本法 208
    5.7.2 恢复费用法 208
    5.7.3 环境资源价值量化方法 209
    5.7.4 虚拟治理成本法 210
    5.8 鉴定评估报告编制 210
    5.9 地表水生态环境损害恢复效果评估 210
    5.9.1 工作内容 210
    5.9.2 评估时间 210
    5.9.3 评估内容和标准 210
    5.9.4 评估方法 210
    5.9.5 补充性恢复方案的制定 211
    5.9.6 恢复效果评估报告编制 211
    5.10 常用淡水生态环境修复和恢复技术适用条件与技术性能211
    参考文献 215

    第6 章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办法相关咨询报告 216
    6.1 背景 216
    6.2 内容简介 216
    6.2.1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管理办法》简介 216
    6.2.2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简介 217
    6.2.3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评估管理办法》简介 217
    6.2.4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办法》简介 218
    参考文献 218

    附录 219
    附录1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管理办法 219
    附录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管理办法 221
    附录3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评估管理办法 224
    附录4 淡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公开办法 225

    余志晟,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做博士后。任中国科学院环境微生物技术联合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和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专委会委员,多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的项目评审等。研究领域为能源与环境科学,在生物能源、现代环境生物技术、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曾荣获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金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奖、“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表现突出的个人”称号,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在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Water Research, 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Bioresource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本书共分6 章,从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的判定、损害溯源、损害程度量化方法、损害评估模型构建及实证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探讨;详细介绍了淡水生态环境损害基线判定、因果溯源、损害程度定量评估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结合典型淡水生态系统环境损害的实证应用研究,重点阐述了标准化的淡水生态损害分析方法和程序;提出了相应的标准及规范,可为政府问责及司法鉴定提供依据。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相关专业学者、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参考书使用,对于从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和司法鉴定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和其他专职人员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生态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淡水生态环境不仅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微气候调节、环境污染物净化、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维持等起着重要作用。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对准确把握淡水生态系统的污染状况,对淡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现代社会为保护生态环境、落实损害担责原则而做出的重要理论创新。近年来,涉及淡水生态环境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事件急剧增多,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的数量呈现急速增长的趋势。针对淡水环境污染事故高发,相应的环境损害评估工作与技术体系难以支撑环境损害索赔诉讼的现实需求。
    本书的编写遵循了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从淡水生态环境损害的基线判定入手,重点阐述了环境损害溯源和损害程度判定等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并为司法鉴定机构、政府部门和生态环境保护公司从事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的专业人士编写了淡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为从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行业的相关人员提供了多方位的知识储备和信息参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