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国际比较机理挖掘:ICP何以可能 邱东 科学出版社 9787030715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邱东著 | 邱东编 | 邱东译 | 邱东绘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6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邱东著| 邱东编| 邱东译| 邱东绘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6
    • ISBN:9787030715258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 作者:邱东
    • 著:邱东
    • 装帧:暂无
    • 印次:暂无
    • 定价:186.00
    • ISBN:9787030715258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6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11682270
    • 版次:暂无
    • 成品尺寸:暂无

    目录

    货币购买力国际比较研究的格局 1

    1 “ICP逻辑图” 3

    2 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性研究? 8

    2.1 学术前沿与原点 8

    2.2 经济统计研究中的两种角色 9

    2.3 ICP研究重心需要下移—罗伯特 希尔教授的看法 10

    2.4 数据结果研究和方法论机制研究 11

    2.5 ICP研究的两种方法论倾向及其拓展可能性 12

    参考文献 13

    国际比较项目中“鲜被提及的疑问” 15

    1 50个关于ICP的“鲜被提及的疑问” 15

    1.1 有关“标准产品描述法” 15

    1.2 关于“比较单位” 17

    1.3 关于“基础性问题” 18

    1.4 关于ICP隐含的假设 20

    1.5 ICP与市场汇率 21

    1.6 关于ICP数据 22

    1.7 关于ICP拓展研究的倡议 22

    2 “疑问清单”是开放的 23

    参考文献 25

    ICP基本类别PPP中隐含的“纯价比假设”—“标准产品描述法”确认“经济同一产品”的风险 27

    1 本文的缘起和主要内容 27

    2 ICP中“纯价比要求”的必要性和工具 28

    2.1 ICP为什么需要设立“纯价比要求”? 28

    2.2 ICP实现“纯价比要求”的工具—“结构产品描述法” 30

    3 与产品相关的四组基本概念 32

    3.1 实物产品与服务 32

    3.2 实物因素与非实物因素 33

    3.3 “实物同一产品”与“经济同一产品” 34

    3.4 产品特征集及其两分 35

    4 确认“经济同一产品”的微观困难和宏观困难 37

    4.1 销售点类型差异 37

    4.2 市场营销中容易忽略的产品特征 39

    4.3 产品密度差异 40

    4.4 “组服务”的质量不确定性 41

    4.5 汉堡包是否存在确认同一性的困难? 42

    4.6 确认经济同一产品的宏观困难 44

    5 将“质量差异”混淆为“价格差异”的风险及其内在原因 46

    5.1 类似边际分析的思路:例解 46

    5.2 标准产品描述法的缺陷—“ICP居民消费目录”中两种差异混淆的可能性 47

    5.3 标准产品描述法的产品“粗略化”容易导致采价失误 48

    5.4 单位价值混同问题 50

    5.5 将“质量差异”混淆为“价格差异”的内在原因剖析—物量、数量的联系与区别 50

    6 纯价比只能是一个假设 54

    6.1 空间比较的种种抗阻因素 54

    6.2 内生性产品偏误 54

    6.3 ICP支出法的优势与不足 55

    6.4 “纯价比假设”可能的放大效应 56

    参考文献 56

    价格测度不确定性定理与“宾大效应” 58

    1 作为经济比较逻辑节点的基本概念 58

    2 价格测度不确定性—一个值得深究的新命题 59

    2.1 质量差异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区分及其启示 59

    2.2 “质价混淆观”—一种产品状态的解释 61

    2.3 “质价一体观”—另一种产品状态的解释 62

    2.4 价格测度不确定性定理 63

    3 “宾大效应”的弱存在 65

    3.1 宾大效应仅仅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65

    3.2 人们为什么付高价? 66

    3.3 发达国家具备更多的“机会效益” 67

    3.4 富国穷国间比较与城乡比较的某种相似性 69

    3.5 “宾大效应”至少是一种“弱存在” 70

    参考文献 71

    对基本类别购买力平价计算中隐含的价格比率相等假设的考察 73

    1 计算基本类别PPP所面临的支出项目结构 73

    2 价格比率与“类别项目支出额”范围的差别 75

    3 价格比率的几种存在状态 76

    4 “货币购买力”与PPP的定义域不同 76

    5 PPP加总估算中隐含的“等价比假设” 78

    6 价格比率替代的偏误风险 80

    7 价格比率替代有效性的思考 80

    8 从正反两个方面关注不同经济体之间支出项目的“重合程度” 82

    9 研究价格比率相等假设有效性的进一步工作 83

    参考文献 84

    国际经济比较中的购买力平价与市场汇率之辩 85

    深入探索ICP隐含的经济测度问题—评《GDP、福利和健康:2017年轮ICP的若干思考》 90

    1 摘要与引言 91

    2 2017年ICP重要的新发现 93

    2.1 美国与中国ICP结果的比较 93

    2.2 主要经济体之间2017年ICP结果的比较 94

    2.3 ICP结果引发的国际比较方法论思考 95

    2.4 ICP不同轮次之间结果的可比性 96

    3 ICP未包含的重要项—健康产出 97

    3.1 大流行病下人们的行为调整与经济“测度悖境”的再现 98

    3.2 健康指标与GDP的关联—为什么要超越GDP? 99

    3.3 “GDP+”模式的拓展 99

    4 “国际元”计值的GDP仍可能误导 100

    4.1 侧重消费进行国际比较可发现国家在全球化中的真实地位 100

    4.2 GDP与GNI之差 102

    4.3 围绕GDP的测度陷阱 103

    5 可否采用灯光密度之类的代理指标交叉检查ICP数值? 104

    5.1 对测度指标一般性质的阐述 104

    5.2 如何评判和使用灯光密度等代理测度? 104

    6 就全球不平等而言ICP揭示了什么? 105

    6.1 ICP与全球不平等的表现 105

    6.2 ICP*大的方法论挑战 107

    6.3 如何看待ICP的国家层级结构? 108

    7 结论 109

    参考文献 109

    为什么PPP还需要做重大修正?—评霍诺汉《使用PPP进行国家间比较的优势与不足》 111

    1 霍诺汉论文的背景和概要 111

    2 ICP基于对市场汇率法的否定 112

    3 各轮ICP间的“动态一致性” 114

    4 基于生产率因素对ICP结果的修正 115

    5 注重ICP的比较机理和现实意义 120

    6 基于全球化影响因素对ICP的修正 122

    7 ICP需要拓展研究的若干课题 123

    参考文献 125

    关注ICP中产品划分的测度基础—兼评两项ICP分解性研究 126

    1 赫斯顿教授和劳教授论文的创新之处 126

    2 现实国际购买力关系、ICP实践方法与ICP结果三者间关系 127

    2.1 “可辨识的更新”与“形式一致性” 127

    2.2 “形式一致性”与“内容一致性” 128

    2.3 国际比较“内容一致性”将对“形式一致性”产生压力 128

    3 参比国范围大小与国际比较质量的关系 129

    4 Zhang Qi论文的主要观点 130

    4.1 Zhang Qi在文中给出的有关收入分配的三个命题 130

    4.2 Zhang Qi在文中给出的主要结论 130

    5 从ICP方法论视角看Zhang Qi论文的优点 131

    5.1 重视经济学直觉和公理性思维 131

    5.2 重视经济关系内涵和机制的挖掘与解释 131

    5.3 分析聚焦于“产品质量” 132

    5.4 特别关注收入不平等对国家价格水平的影响 133

    5.5 用“分解性”研究深入探讨国际经济关系 133

    6 Zhang Qi的论文中包含或隐含的基本假设 133

    6.1 “观察价格”即“实际价格” 133

    6.2 服务和实物产品具备可分性 134

    6.3 “国际可贸易品”与“不可贸易品”绝对可分 135

    6.4 同质品与异质品的可分性 135

    7 Zhang Qi的论文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5

    7.1 应该避免用对部分服务的理解来替代理解全部服务 135

    7.2 产品和质量不宜用“水平”来标示 136

    7.3 “quality goods”究竟是指特质品还是优质品 136

    7.4 Zhang Qi的论文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37

    参考文献 137

    ICP中PPP汇总方法的谱系梳理:比较机理与经济意义的追问 139

    1 国际比较的“公理化性质”和检验 139

    1.1 如何构建国际比较“公理化性质”体系? 139

    1.2 不同PPP汇总方法的检验及其思考 141

    2 国际比较所涉及的一般计算问题 142

    2.1 平均法优劣能否事先确定? 142

    2.2 实证未必确证 143

    3 PPP汇总方法对基础数据的要求 144

    3.1 ICP对数据的性质要求 144

    3.2 构建数据基础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44

    3.3 数据基础与PPP估算的两层次划分 145

    3.4 ICP验证核实方法可能存在的局限 145

    4 PPP汇总方法的一般性概括 146

    4.1 PPP汇总方法的谱系分析 146

    4.2 梳理ICP中PPP汇总方法演变及其原因 147

    5 GK系方法 148

    5.1 GK法比较原理 148

    5.2 GK法的改进形成GK系方法 149

    5.3 GK法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50

    6 GEKS系方法(链式方法系) 152

    6.1 GEKS比较原理 152

    6.2 运用GEKS法需要深思的问题 153

    6.3 GEKS法的改进及其思考 153

    7 CPD系方法 154

    7.1 CPD法的比较机理 154

    7.2 CPD系方法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法论问题 155

    8 其他PPP汇总方法 159

    8.1 经济指数方法 159

    8.2 链式方法:MST法和MD法(SP法) 159

    参考文献 159

    如何深入解读Ryten的ICP评估报告和世界银行对之的观察报告 161

    1 应该如何对待Ryten的ICP评估报告? 161

    1.1 注意“Ryten报告”的由来和背景 161

    1.2 避免ICP原理研究已经完结的误解 162

    1.3 可比性研究未有穷期 162

    1.4 Ryten风格的经济统计学研究 163

    2 ICP作为经济统计项目的特殊性 164

    2.1 ICP仅仅属于SNA,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统计领域? 164

    2.2 梳理ICP作为经济统计项目的特殊性 165

    2.3 空间比较不同于时间比较的特性 166

    3 ICP面临的核心矛盾与若干悖境及其社会意义 166

    3.1 特征性与可比性的核心矛盾对ICP究竟意味着什么? 166

    3.2 由可比性与特征性的核心矛盾所造成的若干比较悖境 168

    4 “原理型方法论”研究的必要性 170

    4.1 ICP方法论的两层次划分与注重比较原理思考 170

    4.2 以总量函数为例说明“原理型”方法论研究的必要性 171

    4.3 ICP“原理型”方法论研究任重道远 171

    5 现实关系(对象)、比较方法(工具)与数据结果(产品)三者关系 172

    5.1 数据“可解释性”与“反直觉诧异” 172

    5.2 国际购买力比较领域中对象、工具和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 173

    6 “Ryten报告”关于ICP与市场汇率的议题 174

    6.1 国际购买力关系分析能够全然放弃MER数据吗? 174

    6.2 市场汇率和ICP的PPP都是“货币转换因子” 175

    6.3 用ICP制定官方汇率所暴露的逻辑缺陷 176

    7 如何理解世界银行对“Ryten ICP评估”的观察报告? 177

    ……

    附录四对国际经济比较方法的若干思考

    1不能完全否定汇率法

    1.1“汇率法”结果有其积极的一面

    1.2“汇率法”有其内在的理论基础

    1.3“汇率法”结果不是名义收入

    1.4对“汇率法”发展前景的展望

    2关于“购买力平价法”(ICP)的前提

    2.1“购买力平价法”中代表性商品选取的两难处境

    2.2综合方法对比较性质的满足状况影响其可靠性

    2.3ICP的“实物原则”对其结果可靠性的影响

    3关于“购买力平价法”(ICP)的结果

    3.1ICP结果也有令人存疑之处

    3.2ICP中存在着一系列产生偏差的诱因

    3.3ICP不是国际经济比较的绝对标准

    3.4“方法万能论”对ICP的影响

    3.5从统计效益来看ICP的结果

    参考文献

    后记


    邱东,江西财经大学讲席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5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08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学科评审统计学组召集人、全国统计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等。曾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世界银行第8轮ICP技术咨询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统计学科评议组(共同)召集人,国家统计局统计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副会长。担任(或曾任)浙江工商大学、湖南工商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高校的兼职教授或兼职博士生导师。研究成果集中于国民经济核算、经济测度、国际比较、中国统计改革与发展、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持续发展、宏观调节与区域发展等领域。

    (1)从事经济统计学教学研究的专业教师和学生;(2)从事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领域应用研究和教学的师生;(3)从事社会经济实证研究的研究人员和师生

    国际购买力和实际GDP的比较对国势判断非常重要,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尽管“国际比较项目”已经历50多年,但其方法论研究仍应持续。《国际比较机理挖掘:ICP何以可能》给出了研究格局,即“国际比较项目逻辑图”,提出了50多个有待思考的方法论问题。重点剖析了“纯价比假设”和“等价比假设”及对国际比较项目数据结果的影响。还对新近国际比较项目的重要文献做了述评,特别指出了国际比较项目数据结果面临“反基本事实”的测度风险。《国际比较机理挖掘:ICP何以可能》回溯研究了“Ryten报告”,探索了空间经济比较原理和相应的经济学基础概念。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