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李四光的故事 李建臣主编 远方出版社 9787555518235 书籍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李建臣主编著 | 李建臣主编编 | 李建臣主编译 | 李建臣主编绘
    • 出版社: 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2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建臣主编著| 李建臣主编编| 李建臣主编译| 李建臣主编绘
    •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2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02000
    • 页数:184
    • 开本:其他
    • ISBN:9787555518235
    • 版权提供:远方出版社
    • 作者:李建臣主编
    • 著:李建臣主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2.00
    • ISBN:9787555518235
    • 出版社:远方出版社
    • 开本:其他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12
    • 页数:184
    • 外部编号:1281560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少小勤学有志

    以古圣贤为楷模

    见义勇为好少年

    刻苦学习模范生

    大船和大石头

    心灵手巧的制造

    第二章走出国门看世界

    新名字报考新学堂

    公费赴日留学

    攻克学业难关

    回乡探亲讲见闻

    第三章科学救国之路

    最小的同盟会成员

    最年轻的实业部长

    赴欧改学地质

    伯明翰大学的科学硕士

    第四章北大教书忙科研

    祖国的召唤

    “创业教授”

    培养地质人才

    温馨家庭助科研

    石头里的虫子

    第五章中国地质先锋

    创办地质研究所

    共建武汉大学

    探寻第四纪冰川遗迹

    奉若珍宝的砾石

    带病研究地质力学

    第六章全心为人民服务

    艰险回国路

    花甲之年谱新篇

    人尽其才百事举

    摘掉“贫油国”帽子

    寻找核工业命脉

    第七章晚年的无私奉献

    70岁的新党员

    倡导开发地热资源

    挂帅发展地震预报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建臣,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常务理事。主编《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功勋谱》《图书编辑学》等。

    生活中让李仲揆感到好奇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的脑袋转个不停,嘴巴也总是问个不停……

    以古圣贤为楷模

    湖北省黄冈市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地势险要,与鄂州隔江相望,是湖北“雄峙江浒”的重要门户。作为鄂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黄冈曾经孕育了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如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药圣李时珍、爱国诗人及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文学评论家胡风等,作为“中国地质之父”的李四光也是其中一员。

    在黄冈北25千米处,有一座海拔约500米的小山,属大别山的龙王山支脉。这座小山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背靠大别山,面临长江。当地人称这座景色优美的小山为“回龙山”,名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9条青龙住在这一带,后来龙王要跟潭里的怪兽恶斗,便下令让9条青龙飞回龙宫,准备战斗。在它们回去的路上,最小的青龙留恋故土,不想离去,于是悄悄地独自返回,从此再也没有离开。历经岁月沉淀,渐渐地,它与周围的万物融为一体,最终化作一片起伏的山峦,山上的一草一木也都成为丰饶的物产。当地百姓都很感激它,于是将其化成的山叫作“回龙山”,意为“回归人间,与民同乐”。

    回龙山下,水塘与村庄交错,水光山色,交相辉映。1889年10月26日,回龙山下的下张家湾村,秀才李卓侯家张灯结彩,因为家里又添了一个男孩。李卓侯为孩子取名叫李仲揆,他就是后来的李四光。

    李仲揆的祖父库里是蒙古族,由于家境贫寒,在清光绪末年从草原一路乞讨,辗转来到回龙山下,在下张家湾村一座破烂不堪的庙里定居下来。为了生活方便,库里改姓李,还娶了一位当地姑娘。他办了一家私塾,教儿童读书识字,空闲时则上山砍柴变卖,勉强糊口度日。

    李仲揆的父亲李卓侯从小随父念书,成绩优异,长大后顺利考中了秀才。但是他看轻仕途,选择继承父业,将村里的一座庙宇修缮一新,在那里开办了私塾。李仲揆的母亲姓龚,待人宽厚,勤劳节俭。

    李卓侯夫妇一共生育了四儿二女,李仲揆排行第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李家三世同堂,家中共有9口人,但家里只有几间房舍、三亩薄田,人多地少,而且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李卓侯就成了家里主要的劳动力。为了养家糊口,他一边教书,一边与一户徐姓人家合作种地。

    当时私塾收的学费很低,一个学生每年只需交几斗粮食或百文左右的铜钱,所以李卓侯的收入并不高。遇上好年景,九口之家省吃俭用,倒也可以勉强维持温饱。若庄稼歉收,就难免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不得不借高利息的谷子,以度过饥荒。尽管生活比较艰难,但是好在李家上慈下孝,相亲相爱,日子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家庭的耳濡目染,使李仲揆从小就很孝敬、懂事,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美德。当时他家是父亲主外,母亲主内,父亲在外教书、种地,母亲则负责家务,照顾年迈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为了挣钱改善家中的经济状况,母亲不辞劳苦,挤出时间来织麻纺线,贴补家用。

    见母亲天天忙得像个陀螺,难得有空闲,李仲揆很不忍心,总想帮忙做点事情,以减轻母亲的负担。到五六岁时,他便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舂米、推磨等,干得十分起劲,小小的身体里似乎蕴藏着无尽的能量。那时,往往村里的人还没有起床,天还没有放亮,他就已经从山上砍柴回来了;下午放学后,他也总是满载而归,回到家里放下柴火,赶紧帮母亲生火做饭。

    看着懂事的儿子,母亲既欣慰又心疼,担心他小小年纪干这么重的活儿影响身体发育,于是让他少干点。李仲揆却伸伸腰杆,装出一副很轻松的样子,宽慰母亲说这点活儿根本不算什么,以后他会负责家里的柴火。这时,哥哥恰好从地里干活儿回来吃饭,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心里一阵愧疚,连忙安慰母亲,并且表示以后会和弟弟一起上山砍柴。李仲揆想到哥哥除了要到学堂念书,还得到地里帮忙,忙劝阻道:“不,哥哥,家里的事我也帮不上太多的忙,砍柴的事还是让我来吧,你们都不用管了。”

    乡亲们知道后,都羡慕地议论说:“李家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而且懂得孝敬老人,家风真好!”

    《李四光的故事》是一部青少年读物。全书主要以李四光的生平为主线,书写了李四光爱国、奉献、求真、务实的崇高品质。全书故事主线清晰,语言通俗易懂,适合青少年阅读。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