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常见恶性肿瘤--中医药基础与临床的转化(精)/肿瘤系列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编者:徐振晔//林丽珠//祝利民|责编:周珠凤|总主编:陈竺//沈晓明著 | 编者:徐振晔//林丽珠//祝利民|责编:周珠凤|总主编:陈竺//沈晓明编 | 编者:徐振晔//林丽珠//祝利民|责编:周珠凤|总主编:陈竺//沈晓明译 | 编者:徐振晔//林丽珠//祝利民|责编:周珠凤|总主编:陈竺//沈晓明绘
    •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编者:徐振晔//林丽珠//祝利民|责编:周珠凤|总主编:陈竺//沈晓明著| 编者:徐振晔//林丽珠//祝利民|责编:周珠凤|总主编:陈竺//沈晓明编| 编者:徐振晔//林丽珠//祝利民|责编:周珠凤|总主编:陈竺//沈晓明译| 编者:徐振晔//林丽珠//祝利民|责编:周珠凤|总主编:陈竺//沈晓明绘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06-01
    • 字数:557000
    • 页数:473
    • 开本:24开
    • ISBN:9787313230805
    • 版权提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编者:徐振晔//林丽珠//祝利民|责编:周珠凤|总主编:陈竺//沈晓明
    • 著:编者:徐振晔//林丽珠//祝利民|责编:周珠凤|总主编:陈竺//沈晓明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238.00
    • ISBN:9787313230805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开本:24开
    • 印刷时间:2020-06-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6-01
    • 页数:473
    • 外部编号:986261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转化医学的定义及产生背景
    第二节 中医学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思维特点
    第三节 中医肿瘤学与转化医学研究结合的模式
    第四节 中医肿瘤学与转化医学结合的实践方法
    第五节 中医药转化研究典型实例的启示
    第六节 恶性肿瘤中医药转化研究的政策保障与人才培养
    第七节 恶性肿瘤中医药转化医学平台构建的思考
    第二章 肺癌
    第一节 肺癌的中医药转化研究基础
    第二节 中医药对肺癌诊治的现状与挑战
    第三节 肺癌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成功的经验及展望
    第四节 肺癌中医药转化研究的方法
    第三章 原发性肝癌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转化研究基础
    第二节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诊治的现状与挑战
    第三节 原发性肝癌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成功的经验及展望
    第四节 原发性肝癌中医药转化研究的方法
    第四章 乳腺癌
    第一节 乳腺癌的中医药转化研究基础
    第二节 中医药对乳腺癌诊治的现状与挑战
    第三节 乳腺癌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成功的经验及展望
    第四节 乳腺癌中医药转化研究的方法
    第五章 胃癌
    第一节 胃癌的中医药转化研究基础
    第二节 中医药对胃癌诊治的现状与挑战
    第三节 胃癌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成功的经验及展望
    第四节 胃癌中医药转化研究的方法
    第六章 大肠癌
    第一节 大肠癌的中医药转化研究基础
    第二节 中医药对大肠癌诊治的现状与挑战
    第三节 大肠癌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成功的经验及展望
    第四节 大肠癌中医药转化研究的方法
    第七章 食管癌
    第一节 食管癌的中医药转化研究基础
    第二节 中医药对食管癌诊治的现状与挑战
    第三节 食管癌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成功的经验及展望
    第四节 食管癌中医药转化研究的方法
    第八章 血液肿瘤
    第一节 血液肿瘤中医药研究基础
    第二节 血液肿瘤中医药诊治现状与挑战
    第三节 血液肿瘤“治未病”经验与展望
    第四节 血液肿瘤中医药转化研究的方法
    第九章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转化研究
    第一节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医药转化研究基础
    第二节 中医药对化疗后骨髓抑制诊治的现状与挑战
    第三节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成功经验及展望
    第十章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常见伴随症状姑息治疗中的转化研究
    第一节 恶性肿瘤常见伴随症状的中医药转化研究基础
    第二节 中医药对常见恶性肿瘤伴随症状诊治的现状与挑战
    第三节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姑息治疗中的成功经验及展望
    中英文对照索引
    其他参考文献

    徐振晔,著名中医肿瘤、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导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中联)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中联癌症姑息治疗研究理事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高级荣誉会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老教授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理事会理事,上海市中医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肿瘤研究所首任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浦东分院院长。 徐振晔教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治疗与研究40余年,师承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孜孜不倦地将刘教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理论、经验与中医经典著作的精髓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他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临证思维活跃,遣方严谨,辨析精微,屡起沉疴。他治癌主张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辨证与辨瘤相结合,重在调节阴阳平衡。他在国内首次提出肺癌精气亏虚理论,把益气养精法作为治疗肺癌等恶性肿瘤的重要治则。以益气养精、解毒散结法治疗肺癌,研制肺岩宁颗粒(院内制剂);益气养精、补。肾生髓防治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研制双黄升白颗粒(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Ⅱ期临床批件);益气养精、清热化湿和为防治肿瘤化疗不良反应的抗瘤减毒方;补肾通络、活血化瘀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的骨痛灵方;健脾、泻肺、温阳、解毒、利水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悬饮宁方;滋阴泻火、益气解毒治疗乳腺癌的乳岩宁方;益气健脾、养精解毒治疗肝癌、大肠癌的肝岩舒方和抗癌精方。他还与科室成员及研究生开展了相关中药有效组分的提取,进行转化研究。数十年来,他率领团队和众多硕士、博士研究生针对肺癌免疫逃逸、肿瘤血管生成、上皮-间质转化、肺癌干细胞、细胞自噬、肿瘤微环境以及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方面进行了作用机制的探讨,取得了重要成果。, 林丽珠,著名中医肿瘤学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专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学术继承人,首批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负责人,广东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兼任广东省总工会副主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会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南方中医肿瘤联盟主席等。从事肿瘤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教研工作30余年,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倡导“以中为主,西为中用”的理念;临床治疗注重整体观念,以人为本,强调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并重的理念,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长期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肺癌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项目40余项,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中医药行业专项等项目,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作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负责人,承担及参与国内外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研究项目40余项。注重学术传承和人才的培养,培养博士后、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20余部。

    本书为“转化医学出版工程·肿瘤系列”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医肿瘤学与转化医学研究结合的模式,中医肿瘤学与转化医学结合的临床实践方法,中医药转化研究的政策保障与人才培养,中医肿瘤转化医学平台构建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血液肿瘤中医药转化研究的基础、诊治的现状与挑战,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成功的经验及展望,常见肿瘤中医转化研究的方法,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化疗骨髓抑制中的转化研究,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常见伴随症状姑息治疗中的转化研究。本书以转化医学为切入点,强调顺应中医肿瘤学领域的自身需求,聚焦中医诊疗技术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吸纳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建立以转化为最终目的的疾病诊疗和预防新方法的系统回顾与展望,对研究生、从事中医药转化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临床医师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中医是我国及世界医学的瑰宝,是我国人民在古代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和诊疗实践体系,在当代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借鉴国内外多个肿瘤临床中心的实践经验,依托生物医药、转化医学等平台,形成跨领域、大合作的对常见恶性肿瘤中医药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成果。

    该书顺应中医肿瘤学领域发展的需要,聚焦中医诊疗技术的特色和优势,结合肿瘤学领域最新的基础研究进展,明确提出常见恶性肿瘤的核心病机,站在循证医学的高度,提供丰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医疗经验及路径。书中对中医药在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惑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中医肿瘤学开展转化型研究的模式,系统呈现中医药吸纳基础研究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疾病诊疗和预防新方法的成功案例。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将“治未病”理念运用于健康和疾病状态之间的转化,突出中医个体化调摄优势。对推广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增进国民健康、减少诊疗成本,具有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该书可让入门者系统认识中医药转化医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可作为中医药卫生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的重要参考,对于从事中医药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临床肿瘤研究的医务工作者更是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