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正版 幸福心理学 雷鸣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517573 书籍
  • 新华书店旗下自营,正版全新
    • 作者: 雷鸣著 | 雷鸣编 | 雷鸣译 | 雷鸣绘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美阅书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雷鸣著| 雷鸣编| 雷鸣译| 雷鸣绘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1-01
    • 字数:307000
    • 页数:190
    • 开本:16开
    • ISBN:9787111517573
    • 版权提供: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雷鸣
    • 著:雷鸣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27.00
    • ISBN:9787111517573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6-0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11-01
    • 页数:190
    • 外部编号:863626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言
    前言
    第一编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人生
    第一章 积极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我们都要积极、幸福与蓬勃/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题/
    二、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的品质和力量/
    第二节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章 认识幸福/
    第一节 幸福观——人生观系统中有关幸福的思考/
    一、幸福观/
    二、中西方的幸福观/
    三、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幸福观/



    序言
    前言
    第一编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人生
    第一章 积极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我们都要积极、幸福与蓬勃/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题/
    二、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的品质和力量/
    第二节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发展趋势/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二、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章 认识幸福/
    第一节 幸福观——人生观系统中有关幸福的思考/
    一、幸福观/
    二、中西方的幸福观/
    三、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幸福观/
    四、在生命意义视域中开展幸福观教育/
    第二节 幸福感——积极心理状态的反映/
    一、幸福感的内涵/
    二、幸福感的心理机制/
    三、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幸福无处不在:从情绪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到社会幸福感/
    一、幸福:从情绪幸福感到社会幸福感/
    二、幸福体验的整合/
    第二编 积极的情绪与体验
    第三章 积极情绪/
    第一节 认识积极情绪/
    一、积极情绪与情感/
    二、积极情绪的生理基础/
    三、积极情绪的扩展—构建功能/
    四、积极情绪的获得与培养/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积极情绪/
    一、源自自我意识的积极情绪:自豪/
    二、体验他人痛苦的情绪:同情/
    三、称赞他人的情绪:钦佩/
    四、感谢他人的情绪:感激/
    第四章 积极的情绪体验与情绪的积极管理/
    第一节 积极的情绪体验/
    一、积极情绪体验的内涵/
    二、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途径/
    三、典型的积极情绪体验/
    第二节 情绪的积极管理:开启幸福人生/
    一、转移注意,关注当下/
    二、正面的认知重评,塑造积极心态/
    三、反应表达的抑制/
    第三编 积极的认知
    第五章 积极认知铸就幸福人生/
    第一节 幸福人生就在转角处/
    一、改变人生的认知因素/
    二、认知的力量/
    三、对积极认知的认识误区/
    四、塑造积极的认知/
    第二节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与积极认知/
    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二、中国人的积极认知/
    第六章 积极认知: 生活满意度、 乐观与希望/
    第一节 生活满意度:对过去生活质量的积极评价/
    一、生活满意度就是对过去生活质量的积极评价/
    二、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因素/
    第二节 乐观:对当前困境的积极解释/
    一、你不知道的乐观/
    二、虚假的乐观:乐观偏差/
    三、乐观的最大敌人:悲观主义/
    四、成为一个“乐天派”的方法/
    第三节 希望:对未来的积极期望/
    一、展望未来的希望/
    二、希望的功能/
    三、小心希望的陷阱,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
    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方法/
    第四编 积极的人格
    第七章 积极人格特质与积极自我/
    第一节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人格/
    一、人格及其基本特征/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积极人格/
    第二节 构建积极心理资本,赢得未来/
    一、心理资本:中西方的比较/
    二、本土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人格/
    第三节 寻找内心强大的自己:积极自我/
    一、积极自我/
    二、构建积极自我的力量/
    三、从未来可能自我中探寻积极自我/
    四、从积极自我走向积极的自我同一性/
    第八章 压力应对人格与健全人格/
    第一节 压力应对人格/
    一、压力应对人格的内涵/
    二、几种压力应对人格/
    第二节 应对压力的积极人格:心理复原力/
    一、心理复原力的内涵与研究视角/
    二、心理复原力研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三、促进个体实现心理复原的机制/
    四、基于提升心理复原力的干预/
    第三节 创伤后的自我变化:创伤后自我成长/
    一、创伤后成长的内涵/
    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三、增进创伤后成长的机制/
    四、促进创伤后成长的干预/
    五、创伤后成长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第四节 幸福的保证:健全的人格/
    一、健全人格与健康人格/
    二、健全人格的养成对策/
    第五编 积极的人际关系
    第九章 积极的人际关系及其构建/
    第一节 积极的人际关系与幸福/
    一、幸福之源:积极的人际关系/
    二、大学生重要的人际关系:亲情、师生情、友情、爱情/
    第二节 构建积极人际关系的方法/
    一、学会感恩/
    二、学会宽容与宽恕/
    三、学会信任/
    四、学会利他和助人/
    五、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中的嫉妒与妒忌/
    第十章 积极人际关系:学会表达爱/
    第一节 学会爱的能力/
    一、构建积极人际关系的源泉:爱/
    二、从“需要爱”到“表达爱”/
    第二节 寻找亲密的关系/
    一、为什么需要爱情/
    二、心理学世界里的爱情/
    三、恋爱中应该如何表达爱/
    第三节 积极的寝室人际关系/
    一、寝室人际关系与幸福/
    二、导致寝室人际关系困境的原因/
    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增强正能量,做“中国好室友”/
    第六编 积极的组织与环境
    第十一章 营造成才的积极环境/
    第一节 积极的家庭/
    一、中国文化下的家庭/
    二、促进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因素/
    第二节 积极的学校/
    一、学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积极的学校教育/
    三、积极的班级和寝室/
    第三节 积极的社会/
    一、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积极社会/
    二、衡量积极社会的指标:社会幸福感/
    三、构建积极社会的途径/
    第七编 压力的积极管理与改变
    第十二章 压力的积极管理/
    第一节 认识压力/
    一、压力的实质/
    二、压力来源事件/
    三、压力带来的消极效应与积极效应/
    四、压力的生活价值/
    第二节 压力的有效应对/
    一、重构事件的积极意义/
    二、情绪的积极管理/
    三、积极的应对方式/
    四、自我的积极力量/
    五、有效的时间管理/
    六、积极的生活方式/
    七、身心放松的方法/
    第三节 压力的积极管理/
    一、好压力还是坏压力,关键在于认知/
    二、积极压力的特征/
    三、让消极压力成为积极压力/
    第十三章 积极的自我改变/
    第一节 改变赢得幸福人生/
    一、学会接纳改变/
    二、心理学视域中的改变/
    三、人人都有改变的内在力量/
    第二节 阻碍我们改变的因素/
    一、自我设限/
    二、惯性思维和行为/
    三、不确定带来的恐惧/
    四、非理性认知/
    五、功利心态/
    六、不恰当的应对方式/
    第三节 积极的影响:积极心理治疗/
    一、大学生的心理求助行为及其特点/
    二、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和培养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和提升个体幸福感的一门科学。了解和学习积极心理学反映了我们对积极人性和生活品质的追求。本书以积极、幸福、蓬勃为核心,围绕着“幸福感”,从增强和提升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视角构建了本书的框架和内容。本书概述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近况以及中西方文化对“幸福”的理解差异,阐释了中国人的“幸福观”和“幸福感”,从影响幸福感的七类因素(积极的情绪与体验、积极认知、积极人格、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组织与环境、压力的积极管理、积极改变)分别提出增强和提升幸福感的策略和方法。在本书之中融入了大量本土化的研究成果,罗列了当前校园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这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积极心理学书籍。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