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图书馆学家彭斐章九十自述 彭斐章,柯平,刘莉 文教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0-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0-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10-01
    • 字数:300000
    • 页数:328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01368433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图书馆学家彭斐章九十自述

    作  者:彭斐章,柯平,刘莉
    定  价:99
    出 版 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01日
    页  数:328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1368433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彭斐章先生是我国有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他既是我国最早的图书馆学校——文华图专的最后一届毕业生,又是文华图专并入武汉大学之后图书馆学专修科的首批教师,被沈宝环先生称之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承前启后”的人物。 本书本着客观真实的史学传统,既全面记录彭斐章先生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情况,又系统呈现他的生活、家庭和成长经历;既反映彭斐章先生的学术渊源和学术贡献,体现学术价值;又反映他的修养与个人风范,体现科学家的人生品质;既报道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图书馆学教育史实,又讲了很多学习、工作与生活细节,有丰富的故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青少年时代(1930—1951)
    一、童年记忆
    1.伯祖父给我取名“斐章”
    2.乐善好施的父亲
    3.知书达理的母亲
    4.我的兄弟姐妹
    5.五岁半开始求学
    6.零星的童年记忆
    7.抗战印记
    二、中学生活
    1.高仓中学的六年
    2.亦师亦友的两位叔父
    3.加入新力知识青年联谊会
    4.给我们西红柿吃
    三、完小任教
    1.小学教师
    2.弱冠之年当小学校长
    3.当小学校长的三大作为
    4.参加高考

    文华时光(1951—1953)
    一、文华求学
    1.我是怎么与图书馆学结缘的?
    2.文华图专的第一印象
    3.文华图专的“过早”
    4.文华图专的校训校歌
    5.文华图专的生活
    二、“土改”经历
    1.参加“土改”
    2.“土改”中的意外事件
    3.参加“土改”的好处
    三、文华精神
    1.担任文华图专一届学生
    2.文华图专毕业
    3.我体会的文华精神
    4.特殊的同窗情谊
    执教大学(1953—1956)
    一、留校任教
    1.从“崇福山”搬到“珞珈山”
    2.大学教师从“助教兼秘书”开始
    3.光荣加入产党
    二、准备留学
    1.留苏的选拔考试
    2.留苏预备部
    3.到苏联学什么?
    三、恋爱结婚
    1.从大学同学到终身伴侣
    2.简单而难忘的婚礼
    难忘的留苏岁月(1956—1961)
    一、负笈苏联
    1.初到莫斯科
    2.适应苏联生活
    3.着装礼仪
    4.几条不成文的规定
    二、我的导师
    1.留学的第一件大事
    2.导师的“严”“导”“爱”
    3.师恩难忘
    三、异国他乡求学
    1.留苏研究生的课程
    2.去得的是列宁图书馆
    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4.别样的暑期游学
    四、留学生的情感生活
    1.不准在苏联谈恋爱
    2.见识苏联人的“开放”生活
    3.面对主动要求交往的苏联女孩
    4.中苏“两地书”
    五、难忘时刻
    1.亲历中苏关系“由热变冷”
    2.目睹开们的风采
    3.现场聆听的报告
    六、博士毕业
    1.论文写作中的一件“怪事”
    2.延迟的论文答辩
    学成归来(1961—1966)
    一、回到祖国
    1.三个月,三件事
    2.重回珞珈山
    3.有了孩子
    二、学科思考
    1.第一次集中编写目录学教材
    2.感觉图书馆学学科地位低人一等
    3.山雨欲来风满楼
    那些日子(1966—1976)
    一、运动的冲击
    1.从“左派”到“右派”
    2.图书馆学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3.强加给我的“苏修特务”身份
    二、下放劳动
    1.三年“劳改”生活
    2.讲党史课的曲折
    3.中断了与家的联系
    三、返校的窘迫
    1.“斗批改”与“斗批散”
    2.返校编校史
    3.“系办馆”
    4.终于结束了
    5.面对“”困境的法宝
    科教春天(1976—1984)
    一、拨乱反正
    1.迎接科学和教育的春天
    2.沈祖荣先生的追悼会
    3.打破“旧制”,招贤纳士
    4.齐心协力,扩大规模
    二、教书育人
    1.恢复高考之后培养本科生
    2.率先招收研究生
    3.评上教授
    4.我的座右铭
    三、学术研究
    1.改革开放初期的学术活动
    2.开创目录学研究新高地
    3.廿年后再出国门
    砥砺前行的八年(1984—1992)
    一、首任院长
    1.刘道玉校长的远见卓识
    2.出任院长
    3.图书情报学院成立
    二、开拓创新
    1.团结奋斗,开创图情发展新时代
    2.重视异地办学,发展函授教育
    3.摈弃门户之见,图情事业新发展
    4.来之不易的博士学位授予权
    三、国际交流和海峡两岸交流
    1.重访苏联
    2.保加利亚印象
    3.访美之旅
    4.“三个不相称”和“三个没有想到”
    5.与台湾地区图书情报界的交流与合作
    六秩之后(1992—)
    一、卸任之后
    1.人走茶不凉
    2.学科评议组
    3.指导博士研究生
    4.科研课题
    5.我的治学与为人观
    二、淡泊名利的教授
    1.社会服务
    2.《世纪学人百年影像》背后的故事
    3.文科院士
    4.名人档案
    5.荆楚社科名家
    三、多彩桑榆
    1.伉俪情深
    2.言传身教
    3.和睦家风
    4.闲适生活
    5.我的长寿秘诀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