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清代司法演变内在逻辑贯通论 张世明,王济东,李明 主编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张世明,王济东,李明 主编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世明,王济东,李明 主编著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01-01
    • 字数:373千字
    • 页数:463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20108836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清代司法演变内在逻辑贯通论

    作  者:张世明,王济东,李明 主编
    定  价:98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页  数:463
    装  帧:平装
    ISBN:9787520108836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张世明、王济东、李明主编的《清代司法演变内在逻辑贯通论(新历史法学实践)》研究涉及清代司法演变动态过程中的制度层面、实践层面,也关涉司法活动中的群体、现象与案例。近数年来,利用各级档案资料所开展的清代法律史研究,极大丰富了我们对清代地方及中央司法运行情形的认知。本书的研究尤为重视地方官书、地方档案的运用。本书力求从这些对地方司法实践活动的文献记载中钩沉发微,在中央与地方文献的互视中考察制度执行的动态过程,重视“纸面法”走向“活法”之间所经过的历程。这些个案的研究,始终贯穿了这种互视的方法,体现出共同的思考旨归:寻找导致这些纷纭变化的背后推力,亦即清代中后期司法制度演变的原动力。

    作者简介

    张世明,1966年出生,1996年至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晋级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知识产权、竞争法和税法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法律系经济法研究所、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法国巴黎大学第十一大法律系从事学术研究,主要著作包括《经济法学理论演变研究》(2002,于2009年出版第二次修订版)、《中国经济法历史渊源原论》(2002)、《世界学者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主编,2009)、《经济法基础文献会要》(主编,2012)等,师从Wolfgang Fikentscher(费肯杰)教授并翻译了其两卷本《经济法》(2009),个人五卷本专著《法律、资源与时空建构:1644-1945年的中国》已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本套书荣获第三届“中国法学很好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获此殊荣的只有2部),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第一节从社日祀社赛会到“居有社会”
    第二节各色“社会”、“聚徒结会”到雅集“结社会”
    第三节所谓“新名词”与现代性“社会”概念的确立
    第二章“制度”语义变迁的知识考古
    第一节作为“规范”层面上的“制度”及其演变
    一宽泛的“法令”和“礼俗”——“制度”一词的早期含义及其延续
    二各种具体的“礼俗”、“法令”及“规定”——“制度”含义的变迁
    第二节作为“生活”层面的“制度”的沿革
    一“规模”、“样式”——宏阔意义上的“制度”
    二“制作”与“制作方法”——更为具体化的“制度”
    第三节“制度”一词现代含义的确立
    一近代以来“制度”一词旧有含义的继续
    二现代法律、规则及体系——清末以来“制度”现代概念的最终确立
    第三章清代自新所之源流:兼论中国近代新式监狱发轫于乾隆年间
    第一节清代乾隆初期自新所的创立
    第二节同光年间自新所的复建状况
    第三节清代自新所创立和复建的内在驱动与本土资源
    第四章清代审转制度之弊与太平天国后就地正法的沿用不绝
    第一节清代的审转制度
    一清代审转递解中的执役群体
    二递解中的脱逃惩处与时间管理
    三审转中的递解形式与扰民
    第二节执行递解的费用问题
    第三节递解积弊与制度调适
    一空间难题:清代递解的司法积弊
    二制度调适:巡道代勘和就近审理
    第四节地方对使用就地正法的偏好
    第五节结语
    第五章清代命案中的“追埋葬银”:从立法到司法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清代律例中“追埋葬银”
    第二节清代“追埋葬银”的司法实践
    第三节与清代命案私和中“命价”的横向比较
    第六章为爱鬼头银,命比鸿毛轻:清代命案中的贿买顶凶
    第一节清代的“顶凶”:从“宰白鸭”说起
    第二节清代律例与成案中的顶凶
    第三节清代顶凶案件生成的社会—司法机制
    第七章清代官媒再探
    第一节重新认识官媒:清代官媒的另面
    第二节鬻女寻官媒:清代官媒的嫁卖妇女
    第三节在善与恶之间:清代官媒的制度省思
    第八章清代官代书制度再探
    第一节官代书的考取与代书考题
    第二节代书的分布、人数及收入
    一官代书在各衙门的设置情况
    二各级衙门官代书的人数
    三官代书的收费
    第三节官代书的职责
    一“代书词状”与“审查词稿”
    二传唤原告及“保戳人”
    三缮写甘结、具领状及保认状
    四劝解、开导当事人
    第四节官代书制度的弊病
    一官代书弊病的表现
    二代书弊病产生的原因
    第五节官方的应对及官代书制度的终结
    一官方的应对之策
    二官代书制度的终结
    第六节“吏役化”与代书制度腐化:关于官代书制度的反思
    一代书与吏役之分——代书制度的原初设计
    二代书的“吏役化”——官代书制度的变质
    第九章清末贻谷参案研究
    第一节案情考索:权力场域的博弈
    第二节揭开公司的面纱
    一设立
    二股权结构
    三股权收益
    四运作模式
    五进一步分析
    第三节资源配置与利益平衡:经济法律制度的核心
    第四节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