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 李晓峰,刘大先 著 文学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李晓峰,刘大先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晓峰,刘大先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11-01
    • 字数:475000
    • 页数:436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6189825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

    作  者:李晓峰,刘大先 著
    定  价:98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页  数:436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6189825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是21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理论与批评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研究的集成之作。作者在全面阐释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结构要素、现实价值和学术意义的基础上,重新探讨了中国文学的时间、空间、中国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等中国文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总结了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历史哲学转型的关系,考察了世界主要多民族国家的文化政策与多元文学生态。《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的“多民族文学”不是少数民族内部的“多民族文学”,而是指多民族国家的多民族文学的客观形态。因此,《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的立意不仅在于促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理论转向,在于立足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点,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多民族、多历史、多传统、多形态、多语种的特征以及冲融交汇、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历史规律,进而促进中国文学研究范null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导言 问题与前景:从少数民族文学到多民族文学
    一 没有少数民族,何来多民族国家
    二 没有少数民族文学,何来中华文学
    三 从少数民族文学到多民族文学
    第一章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
    一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法理基础
    二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理依据
    三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科基础
    四 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基本内涵
    五 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文学研究范式转型
    第二章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构成要素
    一 多民族的历史观
    二 多民族的文学观
    三 多民族的民族观
    四 多民族的国家观
    五 多民族的哲学观
    第三章 多民族文学史观: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缺失
    一 中国文学史写作的三个阶段
    二 多民族文学史观缺失之表现一:创作主体的多民族身份属性
    三 多民族文学史观缺失之表现二:多地域、多民族与跨地域、跨民族的文化形态对中华文学史的影响
    四 多民族文学史观缺失表现之三:多语种、跨语种与多语写作
    五 多民族文学史观缺失之原因
    第四章 多民族文学的时间
    一 多民族文学史的“显在式样”与“隐性式样”
    二 历史线性时序与多民族文学史的多时间结构
    三 “多民族文学史”与“中国历史”的互文性关系
    四 多民族文学的“多时间”与“多历史”
    第五章 多民族文学的空间
    一 多地域与多民族相叠加的多民族文化与文学
    二 跨地域与跨民族的多民族文化与文学
    三 动态的空间与多民族文学
    第六章 多民族母语文学的意义、处境及传播
    一 不在场的在场:多民族母语文学的尴尬处境
    二 文化洼地效应的放大与单边译人
    三 文化公平权力的缺席与母语文学传播权力的放逐
    四 传播意识的缺乏与母语文学的自我遮蔽
    五 多民族母语文学的意义及跨语际传播的自觉
    第七章 多民族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及其功能
    一 现代知识转型与文学地位的提升
    二 文学史的形成及知识权力
    三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
    四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的功能
    五 从晚清、民国到新中国:中国文学史的国家责任与使命
    六 分裂与并置:各民族文学史与主流中国文学史的非对称性关系
    第八章 多民族文学史观与中国历史哲学转型
    一 现代与传统的起承转合
    二 “中国”与西方的博弈交融
    三 文学与历史的互相生成
    四 作为“民族”内部动力的现代性历史
    五 进行中的历史
    第九章 世界多民族国家中的多民族文学
    一 世界文学、民族文学与少数族裔文学
    二 范式转移与重绘文学史面貌
    三 多元文化主义及其不满
    四 殖民、流散、国际主义转向
    第十章 多民族文学发展报告——《民族文学》30年
    一 多民族作家汉语文学
    二 多民族母语汉译文学
    三 多民族民间文学
    四 多民族文学公共空间
    五 办刊理念:世界眼光与多民族文学观
    参考书目
    修订版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