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整合与技术能力成长 何琳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何琳著
    •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6-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何琳著
    •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6-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3-06-01
    • 字数:200.00千字
    • 页数:217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802575264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经济日报出版社

    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整合与技术能力成长

    作  者:何琳
    定  价:38
    出 版 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页  数:217
    装  帧:平装
    ISBN:9787802575264
    主编推荐

    《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整合与技术能力成长》是在何琳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写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局部修改而成。
    从建国之初算起,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60余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苏联援建一靠前互助一合资引进一自主发展几个典型阶段,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合资企业的产量不断增加,自主品牌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成长并不能掩盖技术的缺失。合资模式并没有引进优选的产品研发和核心零部件技术,更谈不上在靠前的技术扩散;本土品牌企业的自主研发中,也包含大量的模仿式创新、技术购买、研发合作甚至研发,外包。这促使作者思考技术整合与自主研发的关系,并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我国汽车工业如何才能走上自主研发之路,当前的研发模式是否可持续,其对自主研发能力是促进还是损害?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她开始了博士论文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技术整合的视角,研究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能力发展历程,构建"双链模型"阐释技术整合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和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能力发展的瓶颈,并进一步从企业微观层面剖析技术整合能力演化的驱动因素,为企业提升技术整合能力、从而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书既提出了创新的理论框架模型,又辅以大量的数据和案例,信息丰富,可读性较强。

    作者简介

    何琳,1973年生于江西南昌,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物资管理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技术经济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毕址后留校任教。2013年获得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价值评估、财务管理、企业竞争力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科研管理》、《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大型企业委托的项目。

    精彩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态势与自主创新的紧迫性
    二、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是一个技术整合过程
    三、技术整合与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各章内容安排
    第五节 本书创新点
    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技术的概念及其特性
    第二节 技术整合的内涵及其演化
    一、国外关于技术整合概念的研究
    二、我国学者对技术整合概念的发展
    第三节 外部技术整合的相关研究
    一、外部技术整合能力
    二、外部技术整合与内部研发能力
    三、外部技术整合对技术追赶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
    第四节 本书相关理论工具
    一、产品技术链理论
    二、组织学习理论
    三、知识转移理论
    四、自组织系统演化理论
    第五节 以往文献的评述
    小结
    第三章 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发展现状
    第一节 技术发展历程:基于外部技术整合的视角
    一、初创期:从苏联及东欧国家得到技术援助(1950―1965)
    二、缓慢成长期:国内技术扩散(1965―1980)
    三、全面发展期:大规模技术引进与合资(1980一2000)
    四、高速发展期:自主创新能力的成长(2000年至今)
    第二节 外部技术利用的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式
    二、企业外部技术资源的来源
    三、企业对利用外部技术资源的观点
    四、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对内部研发能力的影响
    第三节 技术发展特征:基于专利数据的分析
    一、专利类型的分布
    二、专利技术领域的分布
    三、技术比较优势的分布
    小结
    第四章 外部技术整合的理论模型:“双链模型”
    第一节 “双链模型”的整体框架
    一、“学习链”维度的提出:基于对技术特性的剖析
    二、“技术链”维度的提出:基于对整车企业技术特征
    的剖析
    三、“双链模型”整体结构及描述
    第二节 “学习链”解析
    一、技术载体整合
    二、技术知识整合.
    三、研发惯例整合
    四、“学习链”三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技术链”解析
    一、前沿研究开发
    二、整车架构技术
    三、核心元件技术
    四、整车制造技术
    五、“技术链”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小结
    第五章 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整合路径及演进:基于双链模型的分析
    第一节 各种方式下的技术整合活动剖析
    一、技术购买
    二、研发外包
    三、合作开发
    四、兼并收购
    五、高端人才引进
    六、逆向工程
    七、技术整合方式小结
    第二节 外部技术整合的现状及演进
    一、外部技术整合的现状
    一、外部技术整合的演进
    三、中外合资模式下的技术整合与自主创新
    第三节 外部技术整合发展:启示与建议
    一、强化学习意愿
    二、纵向延伸“学习链”
    三、横向拓展“技术链”
    小结
    第六章 外部技术整合能力演化研究
    第一节 能力演化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能力演化的驱动因素及演化过程
    一、能力演化的驱动因素
    二、技术整合能力增长的演化过程模型
    第三节 技术整合能力增长演化机理
    一、技术整合能力增长演化机理模型
    二、能力增长的动因
    三、能力增长机制
    第四节 促进技术整合能力增长的相关建议
    一、企业层面的建议
    二、政府层面的建议
    小结
    第七章 外部技术整合路径及能力演化案例分析:长安汽车
    第一节 案例研究方法的适用性
    第二节 案例背景
    第三节 外部技术整合路径演化
    一、“技术链”整合路径
    二、“学习链”整合路径
    三、外部技术整合路径演化特征小结
    第四节 外部技术整合能力增长演化
    一、外部环境:能力增长的压力与推力
    二、内部资源:能力增长的来源
    三、组织学习:能力增长的动因
    四、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决心:关键的随机涨落诱因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汽车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的开放度及刨新绩效调查问卷
    J舌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