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中国的输入性流动性过剩研究 赵爱清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赵爱清著
    •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赵爱清著
    •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2-01 00:00:00
    • 版次:1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5040454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的输入性流动性过剩研究

    作  者:赵爱清 著
    定  价:25
    出 版 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01日
    页  数:
    装  帧:平装
    ISBN:9787550404540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几乎没有什么问题是某个国家独有的,也很难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中国的输入性流动性过剩研究:基于全球化的视角》试图从全球化的开放视角,理清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本位制)下,全球流动性创造的机理和流动性在国际间的分配机制。并以此为制度背景,以国际分工理论为基础,来分析在全球化过程中流动性过剩的必然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输入性特点以及流动性输入中国的渠道。进而在开放的视角下和历史的过程中去寻找系统的途径,来化解中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1 关于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研究述评
    1.3.2 关于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研究述评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2 全球化与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理论
    2.1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2.1.1 全球化的定义
    2.1.2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2.2 开放的宏观经济学的均衡调节模型
    2.2.1 IS-LM-BP模型的均衡调节
    2.2.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均衡调节与国际资本流动
    2.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2.3.1 民族主义
    2.3.2 自由主义
    2.3.3 马克思经济学的全球化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2.3.4 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论――西方马克思主义
    2.4 本书的主要理论基础――国际分工理论
    2.4.1 国际分工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2.4.2 国际分工理论发展的逻辑和趋势
    2.4.3 确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两个维度
    3 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分配机理
    3.1 全球流动性创造的实体经济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格局
    3.1.1 当前国际分工的新特点
    3.1.2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国际收支特点
    3.1.3 当前国际分工格局下的全球经济失衡
    3.2 全球流动性创造的制度背景――国际货币体系
    3.2.1 金本位制及其根本缺陷
    3.2.2 布雷顿森林体系(关元-黄金本位)
    3.2.3 牙买加体系(美元本位)
    3.2.4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逻辑
    3.3 国际货币的提供、膨胀和流动机制
    3.3.1 当前国际货币的主要构成
    3.3.2 全球货币流动性的提供、膨胀过程
    3.3.3 美元的循环方式与全球经济失衡的金融视角
    3.4 产业虚拟化与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为何发源于美国?
    3.4.1 去工业化与虚拟化――美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3.4.2 以虚拟经济为推动力的美国经济运行模式
    3.4.3 美国产业虚拟化的背景和原因
    3.4.4 金融危机发生在羌国的必然性
    4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的输入
    4.1 全球流动性过剩――世界经济的痼疾
    4.1.1 进入21世纪G5国家的货币供给
    4.1.2 过剩的流动性去了哪里?
    4.2 中国的流动性、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
    4.2.1 流动性过剩在中国的凸显
    4.2.2 人民币内外价值的背离:对外升值与对?贬值并存
    4.2.3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
    4.3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内因与外因――理论分析
    4.3.1 流动性过剩的内部原因
    4.3.2 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原因
    4.4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内因与外因――实证检验
    4.4.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平稳性检验
    4.4.2 实证分析
    4.4.3 结论
    5 国际流动性输人中国的渠道
    5.1 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与流动性输入
    5.1.1 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5.1.2 制度特色:实体经济开放与货币领域的封闭
    5.1.3 小结:中国的田际分工地位决定了流动性输入的必然
    5.2 流动性输入的实体经济视角――贸易与FDI
    5.2.1 贸易渠道的流动性输入
    5.2.2 外国直接投资(FDI)渠道的流动性输入
    5.2.3 小结
    5.3 流动性输入的金融视角――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
    5.3.1 热钱的界定与流入的规模
    5.3.2 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
    5.3.3 影响热钱流入的因素分析
    5.3.4 热钱流入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5.3.5 小结
    6 化解中国的流动性过剩
    6.1 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危害
    6.1.1 流动性过剩迫使中国走向经济泡沫化的边缘
    6.1.2 中国经济有陷入“滞涨”的危险
    6.1.3 阻碍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6.2 化解中国流动性过剩的两种方式――看似合理实则不可能
    6.2.1 实体经济的增速快于货币增速的可能性
    6.2.2 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并不能缓解流动性过剩
    6.3 人民币国际化――疏导过剩流动性的必然选择
    6.3.1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6.3.2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6.3.3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途径
    6.4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
    6.4.1 藏汇于民,切断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直接联系
    6.4.2 “藏汇于民”在短期内的实质影响有限
    6.5 进一步鼓励境内资本“走出去”对外投资
    6.5.1 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6.5.2 扩大对外金融投资
    6.6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6.6.1 新特里芬难题
    6.6.2 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走向
    6.6.3 黄金+碳货币:世界单一货币的构成基础?
    6.7 经济转型――在历史的过程中化解流动性过剩
    6.7.1 在国内各区域之间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6.7.2 改革要素价格形成体制,缓解要素价格扭曲
    6.8 结论
    附表:实证分析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