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教程(第2版) 贾坤,康晓娜,杨露 编 大中专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贾坤、康晓娜、杨露、黄平、陈汉斌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6-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贾坤、康晓娜、杨露、黄平、陈汉斌著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6-01 00:00:00
    • 版次:2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3-06-03
    • 页数:0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2630531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清华大学出版社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教程(第2版)

    作  者:贾坤,康晓娜,杨露 编
    定  价:56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06月01日
    页  数:300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2630531
    主编推荐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教程(第2版)》追踪物联网领域的近期新技术发展方向与行业应用案例,以数据流动为主线,分感知、网络、应用三层讲述物联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结合行业实际应用案例精心设计若干实验或实践项目,以体现讲练结合、项目驱动等工程教育理念。    

    内容简介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教程(第2版)》以数据流动为主线,分感知、网络、应用三层讲述物联网的概念与体系结构。感知层的功能是数据的采集与物体的识别,着重讲述自动识别技术、定位技术、智能嵌入技术、传感器及组网技术;网络层的功能是数据的可靠传输与智能处理,重点讲述各种网络接入技术,特别是无线接入技术,同时讲述物联网网络服务与海量数据存储及处理技术;应用层的功能是数据的行业应用,重点讲述不同的物联网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具体应用方案。全书共分9章,第1章为物联网绪论,第2~5章为感知层的关键支撑技术,第6~8章为网络层的关键支撑技术,第9章为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教程(第2版)》既可作为物联网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教材,也可以作为高职院校、培训机构的物联网专业培训教材。另外,本书对从事物联网、计算机网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学习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贾坤,工程师, 工学硕士。先后独立或与人合作完成1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共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10余篇发表于《科技研究》《导弹管理与维修》等军队内部刊物,4篇发表于《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计算机系统应用》等国家核心期刊,1篇发表于《成都东软学院学刊》。2014年入职成都东软学院,先后担任《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概论》《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等课程主讲教师。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章 物联网绪论 1
    1.1 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1
    1.1.1 美国“智慧地球”战略 2
    1.1.2 中国“感知中国”计划 3
    1.1.3 日本及欧盟的发展计划 3
    1.2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4
    1.2.1 物联网的定义 5
    1.2.2 物联网的特征 5
    1.2.3 物联网与各种网络的关系 6
    1.3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8
    1.3.1 感知层 11
    1.3.2 网络层 11
    1.3.3 应用层 12
    1.4 物联网的支撑技术 13
    1.4.1 感知层的支撑技术 13
    1.4.2 网络层的支撑技术 15
    1.4.3 应用层的支撑技术 17
    1.5 物联网应用案例 18
    1.5.1 精细农牧业 18
    1.5.2 智能电网 18
    1.5.3 智能交通 19
    1.5.4 智能物流 19
    1.5.5 智能家居 19
    1.5.6 智能医疗 19
    1.5.7 智能安防 20
    小结 20
    习题 20
    实践——调研物联网应用案例 22
    实验——感受智能家居 22
    第2章 自动识别技术 23
    2.1 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23
    2.1.1 自动识别技术的概念 23
    2.1.2 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 24
    2.1.3 自动识别系统的构成 25
    2.2 物品信息编码及识别技术 26
    2.2.1 物品信息编码发展简史 26
    2.2.2 条码技术概述 27
    2.2.3 条码识别系统处理流程 32
    2.3 射频识别 35
    2.3.1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35
    2.3.2 RFID系统分类 38
    2.3.3 RFID系统的组成 41
    2.3.4 RFID系统的防碰撞机制及防冲突算法 46
    2.3.5 RFID应用前景 48
    2.4 卡识别 50
    2.4.1 磁卡识别技术 50
    2.4.2 IC卡识别技术 50
    2.5 语音识别 52
    2.5.1 语音识别系统分类 52
    2.5.2 语音识别的工作原理 53
    2.6 光学字符识别 54
    2.7 生物识别 55
    2.8 图像识别 56
    小结 56
    习题 57
    实践——调研生物识别技术 61
    实验2.1——认识条码 61
    实验2.2——RFID基础实验 61
    第3章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 62
    3.1 传感器概述 63
    3.1.1 传感器的定义 63
    3.1.2 传感器的构成 63
    3.1.3 传感器的特性 64
    3.1.4 传感器的种类 66
    3.1.5 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67
    3.2 常用传感器 69
    3.2.1 温度传感器 69
    3.2.2 湿度传感器 71
    3.2.3 气敏传感器 73
    3.2.4 应变片式传感器 74
    3.2.5 霍尔传感器 76
    3.2.6 超声波传感器 76
    3.3 新型传感器 77
    3.3.1 多功能传感器 78
    3.3.2 MEMS传感器 79
    3.3.3 智能传感器 82
    3.4 传感器的应用 86
    3.4.1 传感器应用现状 86
    3.4.2 传感器应用案例 86
    3.5 无线传感网概述 89
    3.5.1 无线传感网的组成 89
    3.5.2 无线传感网的体系结构 91
    3.5.3 无线传感网的特征 93
    3.5.4 无线传感网的接入 94
    3.6 无线传感网的通信协议 95
    3.6.1 MAC协议 95
    3.6.2 路由协议 98
    3.6.3 传输协议 101
    3.7 无线传感网的组网技术 102
    3.7.1 无线传感网的组网模式 102
    3.7.2 ZigBee概述 103
    3.7.3 ZigBee协议的特点 103
    3.7.4 ZigBee协议的设备和结构 104
    3.7.5 ZigBee协议栈 106
    3.7.6 6LoWPAN 109
    3.8 无线传感网的关键技术 112
    3.8.1 拓扑控制 112
    3.8.2 时间同步 113
    3.8.3 数据融合 115
    3.9 无线传感网的应用 117
    小结 118
    习题 119
    实践——调研高铁使用的物联网技术 123
    实验1——传感器基础实验 123
    实验2——ZigBee组网实验 124
    第4章 定位技术 125
    4.1 定位技术概述 125
    4.1.1 定位技术的早期发展 126
    4.1.2 定位的性能指标 127
    4.1.3 定位技术的分类 127
    4.1.4 定位技术与物联网 127
    4.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128
    4.2.1 美国GPS 128
    4.2.2 俄罗斯GLONASS 132
    4.2.3 中国BDS 134
    4.2.4 欧盟Galileo系统 135
    4.3 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 137
    4.3.1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定位 137
    4.3.2 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定位 139
    4.4 感知定位技术 141
    4.4.1 蓝牙定位技术 141
    4.4.2 基于ZigBee的定位技术 142
    4.4.3 基于RFID的定位技术 143
    4.4.4 基于红外的定位技术 143
    4.4.5 超声波定位技术 143
    4.4.6 超宽带定位技术 144
    4.5 混合定位 144
    4.5.1 A-GPS 144
    4.5.2 GPSOne 146
    4.6 基于位置的服务 146
    4.6.1 LBS发展历程 147
    4.6.2 LBS核心技术 148
    4.6.3 LBS服务模式 149
    4.6.4 LBS应用案例——AR 150
    小结 151
    习题 152
    实践——调研物联网定位技术应用案例 153
    实验——卫星导航定位实验 154
    第5章 智能嵌入技术 155
    5.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55
    5.1.1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 155
    5.1.2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特点 156
    5.1.3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过程 157
    5.2 嵌入式系统的结构 157
    5.2.1 硬件层 157
    5.2.2 硬件抽象层 158
    5.2.3 系统软件层 158
    5.2.4 应用软件层 159
    5.3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分类 159
    5.3.1 嵌入式微控制器 159
    5.3.2 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 160
    5.3.3 嵌入式微处理单元 160
    5.3.4 片上系统 161
    5.4 嵌入式操作系统 162
    5.4.1 嵌入式操作系统概述 162
    5.4.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发展 163
    5.4.3 典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164
    5.5 智能嵌入技术的应用 168
    5.5.1 工业自动化 168
    5.5.2 商业应用 169
    5.5.3 网络设备 169
    5.5.4 智能家居 170
    5.5.5 机器人 170
    5.6 智能嵌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171
    小结 172
    习题 172
    实践——配置Android系统集成开发环境 174
    第6章 通信网络技术 175
    6.1 有线接入技术 176
    6.2 无线接入技术 176
    6.2.1 Wi-Fi技术(IEEE 802.11) 177
    6.2.2 Bluetooth技术(IEEE 802.15.1) 180
    6.2.3 UWB技术(IEEE 802.15.3a) 184
    6.2.4 红外通信技术(IrDA) 186
    6.2.5 WiMAX(IEEE 802.16) 188
    6.2.6 MBWA(IEEE 802.20) 188
    6.2.7 LPWAN技术 189
    6.3 移动通信网络 195
    6.3.1 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195
    6.3.2 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196
    6.3.3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198
    6.3.4 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201
    6.3.5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203
    6.4 核心网 206
    小结 207
    习题 207
    实践1——调研智能电网所用到的通信技术 211
    实践2——调研星闪技术(SparkLink) 211
    第7章 物联网网络服务 213
    7.1 物联网网络服务概述 213
    7.2 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 216
    7.2.1 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的工作原理 216
    7.2.2 ONS结构与服务方式 218
    7.2.3 ONS工作流程 220
    7.3 物联网信息发布服务 223
    7.3.1 物联网信息发布服务的工作原理 223
    7.3.2 EPCIS的功能与作用 224
    7.3.3 EPCIS系统设计 226
    7.4 实体标记语言 227
    7.4.1 PML概述 228
    7.4.2 PML核心思想 229
    7.4.3 PML的组成与设计方法 231
    7.4.4 PML设计举例 232
    小结 233
    习题 233
    实践——调研ISO、EPC Global及UID三大RFID标准体系 235
    第8章 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 236
    8.1 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概述 236
    8.1.1 物联网数据的特点 236
    8.1.2 物联网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237
    8.2 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238
    8.2.1 海量数据存储需求 238
    8.2.2 数据存储分类 239
    8.2.3 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241
    8.3 云计算与物联网 243
    8.3.1 服务器技术的发展 243
    8.3.2 数据中心的基本概念 245
    8.3.3 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247
    8.3.4 云计算系统的组成 249
    8.3.5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关系 251
    8.3.6 云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253
    8.4 数据融合技术 257
    8.4.1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融合技术 257
    8.4.2 数据融合的分类 257
    8.5 普适计算与物联网 260
    8.5.1 普适计算技术的特征 260
    8.5.2 普适计算的系统组成 261
    8.5.3 普适计算的体系结构 262
    8.5.4 普适计算的关键技术 262
    8.6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 263
    8.6.1 人工智能的应用 264
    8.6.2 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265
    8.6.3 人工智能的驱动要素 265
    8.6.4 人工智能的发展 266
    小结 267
    习题 267
    实践——调研云计算服务方案 270
    第9章 物联网安全技术 271
    9.1 物联网的安全架构 271
    9.1.1 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风险 272
    9.1.2 物联网系统安全架构的特点 273
    9.1.3 物联网系统安全架构的组成 274
    9.2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 275
    9.2.1 感知层安全 275
    9.2.2 网络层安全 280
    9.2.3 应用层安全 282
    9.3 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 283
    9.3.1 密钥管理技术 284
    9.3.2 身份认证技术 285
    9.3.3 访问控制技术 286
    小结 287
    习题 287
    实践——调研物联网安全威胁 289
    参考文献 290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