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5G无线增强设计与国际标准 刘晓峰 等 著 专业科技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刘晓峰 等著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8-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晓峰 等著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8-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08-01
    • 字数:436000
    • 页数:396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15544032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人民邮电出版社

    5G无线增强设计与国际标准

    作  者:刘晓峰 等 著
    定  价:139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8月01日
    页  数:396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5544032
    主编推荐

    ·本书由IMT-2020(5G)推进组多位组长,信通院、华为、中兴、大唐、中国移动等3GPP国际标准技术负责人及高 级专家联合撰写。 ·推进组王志勤副组长为本书作序,华为、英特尔等多位专 家推荐! ·本书对5G R16国际标准进行了深度解读。5G R15标准力求以zui快的速度产出“能用”的标准,满足5G多方面的基本功能。5G R16标准将推动5G从“能用”到“好用”,不仅增强了5G更好地服务行业应用的能力,还兼顾了成本、效率、效能等因素,使通信基础投资发挥更大效益。通过这些增强技术,5G的网络可以提供1毫秒以下的一个极低的时延,可靠性也将达到99.9999%的一个量级。 ·本书是《5G无线系统设计与国际标准》的升级版,第 一版出版10个月,发货量已经突破一万册,深受读者喜爱。而且输出到了4个国家,并入选了2019年“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5G无线增强技术及相应的国际标准化内容。其中,包括5G车联网技术、5G非授权接入技术、大规模天线增强技术、终端节能技术、超高可靠低时延(URLLC)技术、接入增强技术(包括非正交多址标准化过程的介绍)、接入回传一体化(IAB)、多连接及载波聚合增强技术等。本书不仅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还对这些技术的标准化过程及标准化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本书适合从事移动通信研究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从事移动通信工作的工程师及希望了解5G相关情况的专业人士阅读。

    作者简介

    刘晓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任级工程师,北京邮电大学博士,IMT-2020(5G)推进组国际合 作组、5G与AI融合研究任务组组长。多项国家重大专项负责人,多次荣获CCSA国际标准一等奖。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章5G无线增强设计概述
    1.15G无线增强设计概览3
    1.25G无线增强关键技术总体设计思路4
    第2章接入增强
    2.12步随机接入10
    2.1.1基本原理及应用场景10
    2.1.2整体流程12
    2.1.3MsgAPRACH14
    2.1.4MsgAPUSCH19
    2.1.5功率控制23
    2.1.6MsgB设计26
    2.2非正交多址35
    2.2.1基于比特级处理的多址标识38
    2.2.2基于符号级处理的多址标识39
    2.2.3其他多址标签设计44
    2.3小结46
    第3章增强多天线技术
    3.1增强信道状态信息反馈48
    3.1.1基本原理48
    3.1.2码本结构49
    3.1.3码本参数指示52
    3.1.4CSI丢弃以及码本子集约束56
    3.1.5端口选择码本59
    3.1.6UCI上报59
    3.2增强波束管理60
    3.2.1基本原理60
    3.2.2降低开销和时延60
    3.2.3SCell波束失效恢复65
    3.2.4L1-SINR68
    3.3多点协作传输68
    3.3.1基本原理68
    3.3.2S-DCI方案70
    3.3.3M-DCI方案75
    3.3.4URLLC增强方案78
    3.4上行满功率发送82
    3.4.1基本原理82
    3.4.2Mode0方案83
    3.4.3Mode1方案84
    3.4.4Mode2方案86
    3.5参考信号增强87
    3.5.1基本原理87
    3.5.2基于CP-OFDM波形的PDSCH/PUSCH的DMRS增强87
    3.5.3基于DFT-s-OFDM波形的PUSCH/PUCCH的DMRS增强88
    3.6小结89
    第4章定位技术
    4.1概述92
    4.2NRR16定位技术介绍94
    4.2.1NRE-CID定位技术94
    4.2.2NRDL-TDOA定位技术95
    4.2.3NRUL-TDOA定位技术96
    4.2.4NRMulti-RTT定位技术98
    4.2.5NRDL-AoD定位技术100
    4.2.6NRUL-AoA定位技术101
    4.2.7NRRAT混合定位技术101
    4.3定位测量值102
    4.3.1UE定位测量值102
    4.3.2基站定位测量值105
    4.3.3定位测量值的取值范围和分辨率107
    4.3.4定位测量值质量指示107
    4.4下行定位参考信号108
    4.4.1DLPRS设计109
    4.4.2DLPRS配置115
    4.5上行定位参考信号119
    4.5.1上行定位参考信号设计119
    4.5.2上行定位参考信号配置124
    4.6物理层过程126
    4.6.1下行物理层过程126
    4.6.2上行物理层过程129
    4.7定位协议架构和高层定位过程133
    4.7.1定位架构133
    4.7.2定位功能概述136
    4.7.3定位过程137
    4.7.4定位安全139
    4.7.5广播定位辅助数据140
    4.8非RAT相关定位方法143
    4.8.1概述143
    4.8.2A-GNSS143
    4.8.3大气压力传感器定位144
    4.8.4WLAN定位144
    4.8.5蓝牙定位144
    4.8.6TBS定位145
    4.8.7惯导定位145
    4.9定位性能145
    4.10小结147
    第5章终端节能技术
    5.1概述150
    5.2技术原理152
    5.2.1PDCCH监听减少152
    5.2.2时域自适应节能155
    5.2.3频域自适应节能156
    5.2.4天线域自适应节能157
    5.2.5无线资源管理测量节能157
    5.3DRX优化159
    5.4辅小区休眠行为161
    5.4.1辅小区休眠行为引入161
    5.4.2辅小区休眠行为状态转换163
    5.4.3DRX激活期内辅小区休眠行为指示163
    5.5节能信号设计164
    5.5.1节能信号功能165
    5.5.2节能信号传输信道166
    5.5.3节能信号DCI格式170
    5.6跨时隙调度节能技术171
    5.6.1跨时隙调度节能技术原理172
    5.6.2跨时隙调度节能技术流程172
    5.6.3跨时隙调度节能方案指示173
    5.7优选MIMO层数自适应节能技术176
    5.8终端网络协同177
    5.8.1释放偏好上报177
    5.8.2配置参数偏好上报177
    5.9RRM测量放松178
    5.10小结179
    第6章V2X
    6.1NRV2X总体架构和设计183
    6.2NRV2X同步机制185
    6.2.1NRSLSS设计185
    6.2.2NRS-SSB结构设计186
    6.2.3NRPSBCH内容设计187
    6.2.4S-SSB资源配置189
    6.2.5Sidelink同步优先级设计190
    6.3物理层结构191
    6.3.1时频结构191
    6.3.2资源池配置193
    6.3.3PSSCH195
    6.3.4PSCCH195
    6.3.5DMRS198
    6.3.6PSFCH199
    6.3.7AGC201
    6.4物理层过程201
    6.4.1HARQ过程201
    6.4.2功率控制206
    6.4.3CSI反馈207
    6.5资源分配208
    6.5.1模式2资源分配过程208
    6.5.2模式1资源分配过程212
    6.6小结215
    第7章5G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增强
    7.15G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增强综述218
    7.25GURLLCR16标准化设计220
    7.2.1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增强220
    7.2.2上行控制信息反馈增强228
    7.2.3物理上行数据信道增强231
    7.2.4上行免授权传输增强239
    7.2.5下行半静态调度增强245
    7.2.6上行终端间复用248
    7.2.7上行终端内不同业务复用254
    7.3小结258
    第8章接入回传一体化(IAB)
    8.1概述261
    8.2IAB网络架构及协议栈261
    8.2.1网络架构261
    8.2.2协议栈265
    8.3物理层设计269
    8.3.1IAB节点发现和测量269
    8.3.2IAB节点随机接入271
    8.3.3IAB同步定时273
    8.3.4IAB资源复用275
    8.4IAB承载映射及路由280
    8.4.1承载映射280
    8.4.2路由283
    8.5IAB拓扑管理286
    8.5.1IAB节点启动286
    8.5.2IAB节点迁移290
    8.5.3IAB节点无线链路失败292
    8.6其他294
    8.6.1流控294
    8.6.2低时延调度296
    8.6.3LTE路径传输F1-C数据299
    8.6.4IP地址获取301
    8.7小结302
    第9章5G免许可接入设计
    9.15G免许可接入设计整体考虑305
    9.1.1免许可频段监管规则305
    9.1.2免许可接入频段及部署场景306
    9.1.3免许可接入频段物理层设计307
    9.2免许可接入标准化设计317
    9.2.1初始接入信道及信号设计317
    9.2.2下行信道及信号设计320
    9.2.3上行信道及信号设计325
    9.2.4信道接入过程设计328
    9.2.5初始接入过程增强334
    9.2.6HARQ增强335
    9.2.7预配置增强339
    9.2.8大带宽增强341
    9.3小结342
    第10章5G双连接和载波聚合
    10.1背景344
    10.1.15GCA344
    10.1.25GMR-DC345
    10.1.3MR-DC和NRCA增强的R16立项内容345
    10.2NRCA增强346
    10.2.1不同子载波间隔的跨载波调度/CSI-RS触发346
    10.2.2异步CA349
    10.2.3减时延350
    10.3MR-DC增强354
    10.3.1NR-DC上行功率控制354
    10.3.2上行传输增强355
    10.3.3减时延360
    10.3.4降开销366
    10.4小结367
    参考文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