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心理-结构”双重边缘化 当代中国失独人群社会边缘化的路径研究 徐晓军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徐晓军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徐晓军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2-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12-01
    • 字数:267000
    • 页数:254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20344982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心理-结构"双重边缘化 当代中国失独人群社会边缘化的路径研究

    作  者:徐晓军 著
    定  价:98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01日
    页  数:25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20344982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学派开启边缘性研究以来,对边缘性的研究逐渐分化,形成了两大取向,即偏重外在结构性排斥的边缘情境取向与偏重内在边缘人格变化的边缘心理取向,并普遍认为个体的社会边缘化遵循“从结构到心理”的常规路径。本书借助从既有研究中析出的“结构边缘”与“心理边缘”这一对概念工具,通过对中国失独者因生活情境的剧烈变动,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主动建构并逐渐封闭形成边缘人格,进而演化出从“心死”到“孤老”的结构边缘化三阶段进程的分析,认为个体社会边缘化还存在非常规的“心理—结构”路径,并据此构建了个体社会边缘化的双重路径理论模型。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序 李培林
    第一章 社会边缘化:起点与路径
    第一节 边缘性研究及其历史脉络
    一 边缘性及其历史脉络
    二 边缘性研究的两大取向
    三 结构边缘与心理边缘
    第二节 情境变动与边缘化的路径
    一 经典理论中的社会边缘化路径
    二 社会边缘化的起点——情境变动
    三 情境变动的本质——互动身份变动
    第三节 研究问题:边缘化的“心理—结构”新路径?
    一 对边缘化路径的重新解读
    二 问题的提出:边缘化的另一条路径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调查地点概况
    第二章 失独——失独者生活情境的剧烈变动
    第一节 “失独”的文化意涵
    一 “孝”文化主导下的社会文化传统
    二 “孝”文化主导下“失独”的文化意涵
    第二节 失独——生活异变的开始
    一 自我领域
    二 社会领域
    第三节 失独者生活情境变动的特点
    一 生活情境变动的突发性
    二 生活情境变动的不可见性
    三 生活情境变动的双重建构
    四 生活情境变动的剧烈性
    第三章 “遗忘就等于背叛”——失独者的心理边缘化
    第一节 心理边缘化的表现及特点
    一 心理边缘化的核心指标
    二 失独者心理边缘化的指标选定
    第二节 失独者心理边缘化的外显特征
    一 创伤再体验症状
    二 麻木回避类症状
    三 警觉性增高症状
    四 过度移情症状
    五 其他不良适应症状
    第三节 失独者心理边缘的自我建构
    一 家庭意涵的中国式转变
    二 失独者心理边缘的自我建构途径
    第四节 失独者心理边缘化的进程与特点
    一 失独:心理边缘化的起点
    二 急性应激障碍:心理边缘化初步形成
    三 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边缘化最终形成
    第四章 日益扩大的角色距离——失独者的结构边缘化
    第一节 失独者心理边缘后的外在结构性变化
    一 角色危机:日益模糊的角色认知
    二 价值否定:日益下降的社会地位
    三 人情式微:日益减少的社会关怀
    四 污名标签:日益恶化的社会融入
    五 心理失衡:日益增长的社会排斥
    第二节 失独者结构边缘地位的获得
    一 “失依”:代际支持中断
    二 “失婚”:夫妻关系受损
    三 “失业”:经济收入困难
    四 “失语”:利益诉求艰难
    五 “关系孤岛”:社会融入困难
    第三节 失独者角色距离的产生、扩大及其结构边缘化
    一 期望角色:失独者角色扮演的认知前提
    二 领悟角色:失独者角色扮演的关键机制
    三 实践角色:失独者角色扮演的行为体现
    四 角色距离:失独者结构边缘化的产生机制
    第五章 失独者社会边缘化的路径与特点
    第一节 失独人群的边缘化进程
    一 从情境变动到心理边缘:失独人群的自我边缘化认知
    二 从心理边缘到结构边缘:失独人群的边缘化发展
    三 从想象边缘到事实边缘:失独人群的边缘化结果
    第二节 “心理—结构”:失独人群的边缘化路径
    一 失独人群的边缘化缘于剧烈的情境变动
    二 身份认同:心理边缘的形成逻辑
    三 身份互动:边缘化的内在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基本结论
    一 社会边缘化的起点与结果
    二 社会边缘化的两条路径
    第二节 讨论与建议
    一 社会边缘化的“非常规”路径
    二 社会边缘化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