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摆脱不安 告别过度依赖 (日)加藤谛三 著 井思瑶 译 文学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日)加藤谛三著 | | 井思瑶译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20-07-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日)加藤谛三著| 井思瑶译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20-07-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2
    • 印刷时间:2020-10-01
    • 字数:92000
    • 页数:216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59642332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摆脱不安 告别过度依赖

    作  者:(日)加藤谛三 著 井思瑶 译
    定  价:38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01日
    页  数:216
    装  帧:平装
    ISBN:9787559642332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人会因不安而采取种种行动,有时表现为对权力的渴望,有时表现为对金钱的迷恋,有时表现为靠前渴望爱情……但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这些行为是出于心底的不安。 加藤谛三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典型案例,能帮助读者觉察因不安导致的非适当言行,并依据专业的知识和咨询经验探讨导致这些言行背后的心理成因,可能是分离性焦虑,可能是丧失体验……通过对这些言行进行深入分析,能帮助读者慢慢化解并摆脱深层的不安感,对自己有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在生活中更加从容、自信,懂得积极主动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与他人的关系也能更加融洽。

    作者简介

    加藤谛三,1938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教养学部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科硕士。现任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16年11月获日本政府授予“瑞宝中绶章”。 著有《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摆脱不安》《性格中的蜜与毒》《情感暴力》等畅销书。

    精彩内容

         依恋行为源于对母亲的依恋 小孩子都不喜欢独处,他们会紧紧跟在母亲身后,牢牢地抓住母亲,尽量接近母亲。人们将这种想要让母子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的行为称作依恋行为。 有些人长大后还是不喜欢独处。不喜欢独处的成年人称不上心理成熟的人。 心怀不安的人很难享受独处。心怀不安的人乐于采取的行为基本上都是依恋行为。心里不安的人看上去生气勃勃时,本质上却是向他人施加依恋行为。 所谓依恋行为,就是小孩子紧紧跟在母亲身后、紧紧抓住母亲不放、哭喊或对着母亲谄笑讨好之类的行为。 小孩子会非常仰慕自己的母亲,会纠缠自己的母亲。当幼小的孩子开始能够移动自己的身体时,他们就想跟在母亲身后。长大后依然心怀不安的人经常会做出一系列依恋行为,他们在心理上无法离开自己的母亲。可以说,这样的人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 人在成年后一null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无法独立的人,无意识中残存着依恋
    依恋行为源于对母亲的依恋/005
    越成功越抑郁,因为依恋行为找不到出口/008
    过于在意他人评价的人,无法独自生存/011
    易怒是一种依恋行为/016
    不会享受独处的人,无意识中一定残存着依恋/018
    满足爱的欲望与满足温饱一样重要/025
    离家困难的心理根源/027
    不被爱的孩子,离不开父母/032
    父母对爱的饥渴会强迫孩子付出爱/039
    孩子紧紧抓住父母不放,通常是在满足父母的期待/044
    独立的人与不能独立的人的区别/047
    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什么都不做又感到焦虑/052
    忍受不了自由的人无法自立/054
    个性化容易,分离很难/060
    第二章内心不安的人,对外在事物格外执着
    抑郁症患者希望被理解、被谅解、被赞扬/067
    抑郁症患者需要别人需要他/070
    “不能为自己而活”——忧郁亲和型人格/074
    依靠他人评价而活的人没办法支撑自己/076
    不用竭尽全力去换取别人的好感/079
    感觉受到对方的束缚,其实是因为自己想把对方据为己有/083
    总是更换女友的男性依赖心一定很强/087
    影响孩子心理的是母亲的无意识行为/091
    幼年时的丧失体验会让人一生惧怕失去/094
    占有欲、独占欲强是因为心中有对爱情的丧失体验/098
    没有母子一体感的人会对外在事物格外执着/100
    第三章家庭内部情感无法自由流动,心就会生病
    出生在祝福中的人与出生在拒绝中的人的区别/109
    在共生关系下成长起来的人,不会表达自己的愤怒/114
    内心不独立的人,类似于成年的拒绝上学者/116
    日本人对母亲的执着,源自心底的丧失感/119
    “谁都不理解我”的心理背景/122
    患有严重的分离性焦虑的父母会束缚孩子/127
    明明是自己心中有分离性焦虑,却将之解释为对对方的忠诚/130
    家庭内部如果禁止自由的情感,心就会生病/134
    和别人不一样就会感到不安的心理根源/136
    第四章害怕被人讨厌,是因为没有确立自我
    对自己没有自信的人,大多有过被父母抛弃的恐惧/145
    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才能获得内在性/150
    对于遵从自己的感情行事感到不安/155
    将自己被压抑的情感转移到对方身上/158
    被人束缚而感到不愉快的情感中潜藏的东西/161
    压抑了撒娇欲的人,会想要获得所有人的认可/164
    害怕被人讨厌的心理/169
    第五章解除压抑,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
    压抑自我感受的心理根源/177
    为什么总是压抑自己的感受/180
    解除压抑,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185
    人为了逃避心中的不安会欺骗自己/188
    要知道否定性信息是没有任何根据的/191
    后记/195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