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温州工业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 张战仁,徐剑光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张战仁,徐剑光著
    •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0-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战仁,徐剑光著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0-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8-10-01
    • 字数:224.8千字
    • 页数:20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7830269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温州工业经济竞争力比较研究

    作  者:张战仁,徐剑光 著
    定  价:49
    出 版 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0月01日
    页  数:20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7830269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对靠前沿海地区工业经济相对靠前的18个城市做系统对比,从中评价温州工业经济竞争力综合水平。根据城市工业增长力、城市资源配置力、城市工业创新力、城市人力资源供给力及城市政府政策供给力构建了“五力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温州工业综合竞争力排在6位,高于金华和台州,深圳、苏州、杭州、青岛、佛山排名前五。通过分领域的详细对比发现,温州工业经济竞争力的主要短板是科技创新(包括人才)、企业规模结构、工业投资、土地产出效率、现代企业制度,以及高水平的产业平台和更能集聚要素资源的产业政策等;而温州在工业资本获利水平、商业模式创新、政府服务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提升温州工业经济竞争力,关键要统一认识、集聚人才、优化产业政策、加大工业有效投资、提升平台能级、创新发展模式等。

    作者简介

    徐剑光,男,1979年8月出生,河南卫辉人,理学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不错经济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地理、城市经济、产业集群、区域与发展规划等。主要社会兼职有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研究员、温州市龙湾区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等。先后在《中国城市研究》《华东经济管理》《浙江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温州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各类规划、研究课题80余项,获重量工程咨询很好成果1项、省级很好成果6项。

    精彩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工业竞争力基础理论
    2.1 工业竞争力基础概念
    2.2 工业竞争力基础理论
    2.3 工业竞争力基础构成
    2.4 小结
    第三章 温州工业经济竞争力研究综述
    3.1 温州工业经济的形成与历史变迁
    3.2 温州工业经济竞争优势
    3.3 温州工业经济竞争力的弱势与原因
    3.4 温州工业经济竞争力的比较与评价
    3.5 小结
    第四章 温州工业竞争力的分类比较
    4.1 研究目的
    4.2 基础理论
    4.3 研究方法与对比城市选择
    4.4 小结
    第五章 温州城市工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
    5.1 城市工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5.2 城市竞争力指数评价分析
    5.3 城市工业竞争力的测算与评价分析
    5.4 聚类分析及结果
    5.5 综合集成分析结果
    5.6 小结
    第六章 温州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建议
    6.1 统一认识:“工业化后期”而非“后工业化”
    6.2 集聚人才:适应产业升级的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
    6.3 转换动力:以全面创新为工业经济构筑新引擎
    6.4 提升规模:优化企业规模结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6.5 政策加力:加大政策力度,突出功能性产业政策
    6.6 增加投入:加大工业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
    6.7 构筑平台:加快构建若干高能级的产业战略平台
    6.8 优化空间:促进工业经济用地空间优化配置
    6.9 创新模式:鼓励工业经济领域制度与模式创新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启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