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成年发展心理学 第9版 (美)芭芭拉·比约克伦德,(美)朱莉·厄尔斯 著 邹丽娜,王思睿 译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美]芭芭拉·比约克伦德 [美]朱莉·厄尔斯著 | | 邹丽娜 王思睿译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芭芭拉·比约克伦德 [美]朱莉·厄尔斯著| 邹丽娜 王思睿译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3-01-01
    • 页数:445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15585318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人民邮电出版社

    成年发展心理学 第9版

    作  者:(美)芭芭拉·比约克伦德,(美)朱莉·厄尔斯 著 邹丽娜,王思睿 译
    定  价:138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01月01日
    页  数:468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5585318
    主编推荐

    1.成年后的人生,并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状态,而是有不同的特点。本书综合多学科的研究和生活的实际案例,做了科学而生动的阐述。 2.衡量自己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成长自己,活出精彩人生。 3.区别年龄影响和刻板印象影响,让自己摆脱无形桎梏。 4.了解成年期亲子关系对父母和子女各自的影响,调整双方关系。 5.了解工作不安全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提升安全感。

    内容简介

    孩子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比较而言,成年期似乎就代表着稳定,甚至没有变化。这是一种深深的误解,也是成年人对自己的忽略。实际上,人生从成年早期到生命终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期间的种种变化,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本书基于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结合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性别、环境和社会对成年人人生旅程的影响。本书还囊括了来自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神经学家、流行病学家、行为遗传学家、细胞生物学家、生理老年医学家和其他很多不同学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跨学科的完美合作及多学科研究的丰富度,同时对成年人经历的种种议题——健康、婚姻家庭、成功发展、人格魅力、应对压力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刻剖析,是一本兼具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著作。 本书适合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教育学工作者、企业 HR,以及对成年人世界的发展与个人提升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芭芭拉·比约克伦德(Barbara Bjorklund)是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威尔克斯荣誉学院心理学副教授,教授心理学课程超过40年,担任《家庭教育》杂志的专栏作家,在儿童和成年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朱莉·厄尔斯(Julie Earles)是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威尔克斯荣誉学院心理学教授,教授人类毕生发展、成年人发展和衰老,以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研究认知如何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重点关注事件记忆的发展变化,发表了30多篇文章。

    精彩内容

    目录

    01 第 1章 成年发展概述/ 001 学习目标 /002 1.1 成年发展的基本概念 /004 1.1.1 区别和共性 /005 1.1.2 稳定性和变化 /005 1.1.3 “年龄”这个词的含义 /007 年龄类型 /008 1.2 改变的来源 /009 1.2.1 年龄常规性影响 /009 1.2.2 历史常规性影响 /010 1.2.3 非常规性生活事件 /012 1.2.4 基因、环境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012 1.3 一些指导性的理论观点 /015 1.3.1 毕生发展心理学 /015 1.3.2 发展的生态学模型 /015 1.4 成年发展研究 /017 1.4.1 研究方法 /018 纵向研究示例 /021 序列研究示例 /023 1.4.2 测量 /024 1.4.3 数据分析 /025 相关分析研究示例 /026 1.4.4 研究设计 /029 摘要:成年发展概述 /031 02 第 2章 身体变化/ 033 学习目标 /034 2.1 主因老化理论 /036 2.1.1 氧化损伤 /036 2.1.2 基因xianzhi /037 2.1.3 热量控制 /038 2.1.4 时光逆转 /039 2.2 外表的生理变化 /040 2.2.1 体重和身体成分 /040 2.2.2 皮肤变化 /044 2.2.3 头发 /046 2.3 感觉系统的变化 /046 2.3.1 视觉 /047 常见眼疾 /048 2.3.2 听觉 /050 2.3.3 味觉与嗅觉 /052 2.4 年龄是如何改变身体内部结构与系统的 /053 2.4.1 肌肉和骨骼 /053 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素 /054 骨关节炎的风险因素 /056 2.4.2 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 /057 2.4.3 大脑与神经系统 /058 2.4.4 免疫系统 /058 2.4.5 内分泌系统 /059 男性和女性的更年期 /059 2.5 生理行为的变化 /062 2.5.1 运动能力 /062 2.5.2 耐力、敏捷度和平衡力 /063 2.5.3 睡眠 /063 2.5.4 性行为 /065 2.6 主因老化中的个体差异 /067 2.6.1 遗传 /067 2.6.2 生活方式 /067 2.6.3 种族、族裔及社会经济地位 /069 摘要:身体变化 /070 03 第3章 健康与健康障碍/ 073 学习目标 /074 3.1 死亡率、发病率和残疾 /075 3.1.1 死亡率和发病率 /076 3.1.2 残疾 /078 3.2 若干疾病 /080 3.2.1 心血管疾病 /081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081 3.2.2 癌症 /082 癌症的风险因素 /084 3.2.3 糖尿病 /084 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085 3.2.4 阿尔茨海默病 /086 阿尔茨海默病的其他风险因素 /088 3.3 精神障碍 /089 3.3.1 焦虑障碍 /090 焦虑障碍的风险因素 /090 3.3.2 抑郁障碍 /090 重性抑郁障碍的风险因素 /091 3.3.3 物质相关和成瘾性障碍 /092 物质滥用障碍的风险因素 /094 3.3.4 精神障碍的治疗 /094 3.4 辅助解决方案 /095 3.4.1 辅助技术 /095 3.4.2 动物助手 /096 3.5 健康的个体差异 /097 3.5.1 遗传 /097 3.5.2 性别 /098 3.5.3 社会经济地位/099 3.5.4 种族和族裔 /103 各种族和族裔的健康状况 /103 3.5.5 歧视 /105 3.5.6 人格和行为模式 /107 3.5.7 发展之源 /109 3.5.8 生活方式 /110 摘要:健康与健康障碍 04 第4章 认知能力/ 115 学习目标 /116 4.1 注意力 /117 4.1.1 注意力分配 /118 4.1.2 视觉搜索 /118 4.2 记忆力 /119 4.2.1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 /120 4.2.2 情景记忆 /122 4.2.3 前瞻性记忆 /125 4.2.4 减缓记忆能力下降的趋势 /126 4.2.5 情境中的记忆 /127 4.3 智力 /129 4.3.1 随着年龄增长,个体智力发生的一般性变化 /130 4.3.2 智力的成分 /132 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 /133 4.3.3 逆转智力下降 /134 4.4 决策和问题解决 /136 4.4.1 决策 /136 4.4.2 问题解决和情绪性信息 /137 4.4.3 积极偏向 /138 4.5 认知变化中的个体差异 /139 4.5.1 健康 /139 与认知改变相关的因素 /139 4.5.2 遗传 /140 4.5.3 人口统计学和社会传记史 /142 4.5.4 教育与智力活动 /142 4.5.5 体育锻炼 /143 4.5.6 对认知衰退的主观评价 /144 4.6 认知辅助 /144 4.6.1 药物治疗依从性 / 坚持性 /145 4.6.2 社交网络 /145 4.6.3 电子阅读器与电子游戏 /146 4.6.4 安全驾驶 /147 摘要:认知变化 /150 05 第5章 社会角色/ 153 学习目标 /154 5.1 社会角色及其转换 /156 5.1.1 时代变化的影响 /156 5.1.2 性别角色 /157 5.2 青年期的社会角色 /160 5.2.1 离家与回归家庭 /161 5.2.2 成为配偶或伴侣 /163 美国的同居率 /164 调查关于婚姻、生育和性行为的趋势和态度 /166 5.2.3 为人父母 /167 5.3 中年期的社会角色 /172 5.3.1 子女离家:空巢期 /172 5.3.2 中年时期的性别角色 /173 5.3.3 成为(外)祖父母 /173 (外)祖父母承担父母角色带来的问题 /175 5.3.4 照顾年长的父母 /176 5.4 成年晚期的社会角色 /178 5.4.1 独居 /179 1990 年到 2014 年美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180 5.4.2 成为受照顾者 /181 5.5 非典型家庭中的社会角色 /182 5.5.1 终身单身 /183 5.5.2 无子女 /183 5.5.3 离异(或再婚)/185 摘要:社会角色 /187 06 第6章 社会关系/ 191 学习目标 /192 6.1 社会关系的理论 /194 6.1.1 依恋理论 /194 6.1.2 护航模型 /195 6.1.3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196 6.1.4 进化心理学 /197 6.2 建立亲密关系 /198 6.2.1 性欲 /199 6.2.2 吸引力 /199 6.2.3 感情中的依恋 /203 贯穿一生的依恋关系 /204 6.3 在亲密关系中生活 /206 6.3.1 幸福的婚姻 /206 6.3.2 同居与婚姻 /209 6.3.3 同性婚姻和伴侣关系 /212 6.4 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 /214 6.4.1 家庭互动的一般模式 /214 6.4.2 成年期的亲子关系 /215 成年期父母离婚的影响 /218 6.4.3 祖孙关系 /219 6.4.4 与兄弟姐妹的关系 /223 6.5 成年人的友谊 /225 6.5.1 朋友圈 /225 6.5.2 社交媒体上的朋友 /226 成年人与社交媒体 /227 摘要:社会关系 /232 07 第7章 工作与退休/ 235 学习目标 /236 7.1 工作对成年人的重要性 /237 7.1.1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38 7.1.2 职业模式中的性别差异 /239 男性和女性的职业道路有哪些不同 /240 7.2 职业选择 /241 7.2.1 性别的影响 /241 7.2.2 家庭影响 /244 7.3 工作场所的年龄趋势 /245 7.3.1 工作表现 /245 7.3.2 职业培训和再培训 /247 7.3.3 工作满意度 /248 7.4 工作和个人生活 /249 7.4.1 工作与个人 /249 关于工作不安全感的调查结果 /252 7.4.2 工作与家庭生活 /252 7.5 退休 /257 7.5.1 退休的准备 /257 7.5.2 退休的时间 /258 7.5.3 tui休的原因 /259 影响退休决定的因素 /259 7.5.4 退休产生的影响 /261 收入变化 /262 7.5.5 退休的替代方案 /264 过渡到退休 /264 7.5.6 退休和福利 /266 摘要:工作与退休 /268 08 第8章 人格/ 271 学习目标 /272 8.1 人格结构 /273 8.1.1 人格特质和因素 /274 人格类型的证据 /275 8.1.2 差异的连续性 /276 8.1.3 均值变化 /277 8.1.4 个体自身变异 /279 8.1.5 连续体、变化及变异体的共存 /281 8.2 人格特质有什么作用 /281 8.2.1 人格与关系 /282 人格与亲密关系 /282 8.2.2 人格与成就 /282 8.2.3 人格与健康 /283 8.3 连续性和变化的解释 /285 8.3.1 遗传学 /285 8.3.2 环境影响 /286 歧视与人格 /287 人与环境互动的不同方式 /287 8.3.3 进化心理学的解释 /288 8.3.4 文化差异 /289 8.4 人格发展理论 /290 8.4.1 心理社会发展 /290 检验埃里克森理论的方法 /292 8.4.2 自我发展 /296 洛文杰的自我发展阶段 /296 8.4.3 成熟的适应 /299 8.4.4 性别交叉 /300 8.4.5 积极的幸福感 /302 自我决定理论的三个基本需求 /304 摘要:人格 /306 09 第9章 对意义的探索/ 309 学习目标 /310 9.1 为什么我们研究对意义的探索 /312 9.1.1 意义的重要性 /312 9.1.2 人类对意义的探索 /313 9.1.3 文化对超越老化的支持 /313 9.2 意义系统中与年龄变化相关的研究 /314 9.2.1 意义探索的变化 /315 9.2.2 宗教、精神性和健康 /318 宗教参与和压力 /318 9.3 有关精神发展的理论 /320 9.3.1 道德推理的发展 /320 9.3.2 信仰的发展 /326 信仰的阶段 /327 9.4 整合意义和人格 /329 有效性的三项论据 /330 9.4.1 一个综合模型 /331 9.4.2 神秘主义体验的阶段 /332 从觉醒到统一 /332 9.5 阶段转换的过程 /333 9.5.1 过渡理论 /334 9.5.2 触发过渡 /334 9.5.3 生活变化的影响 /335 9.6 塑造探索 /336 9.6.1 人生旅程 /336 9.6.2 选择隐喻 /337 摘要:对意义的探索 /339 10 第 10 章 压力、应对与心理弹性/ 343 学习目标 /344 10.1 压力、压力源和应激反应 /346 10.1.1 压力和压力反应 /346 塞利提出的一般适应综合征 /346 10.1.2 压力类型 /348 10.2 压力的影响 /349 10.2.1 生理疾病 /349 10.2.2 精神障碍 /351 10.2.3 压力相关疾病的个体差异 /353 压力源与年龄 /355 10.2.4  与压力有关的成长 /358 10.3  应对压力 /359 10.3.1  应对行为的类型 /359 其他类型的应对方式 /360 10.3.2  社会支持 /363 10.4  心理弹性 /365 10.4.1  对创伤的反应 /365 10.4.2 人格特质与心理弹性 /366 预测心理弹性 /366 10.4.3 军人的心理弹性 /368 摘要:压力、应对与心理弹性 /370 11 第 11 章 死亡与永别/ 373 学习目标 /374 11.1 理解死亡 /376 11.1.1 死亡的意义 /376 对死亡的解读 /376 11.1.2 死亡焦虑 /377 死亡恐惧的组成要素 /377 11.1.3 接受死亡的事实 /379 11.2 死亡过程 /380 11.2.1 死亡反应的阶段 /381 11.2.2 告别的重要性 /382 11.2.3 死亡的个人适应 /383 11.2.4 选择死亡地点 /384 11.2.5 选择死亡时间 /387 11.3 仪式和悲伤 /389 11.3.1 葬礼和仪式 /389 11.3.2 悲伤的过程 /389 适应爱人的死亡 /391 摘要:死亡与永别 /394 12 第 12 章 成功之旅/ 397 学习目标 /398 12.1 成年期发展主题 /400 12.1.1 成年初显期(18~ 24 岁)/403 成年初显期的发展任务包括什么 /403 12.1.2 青年期(25 ~ 39 岁)/404 12.1.3 中年期(40~ 64 岁)/405 中年期研究 /408 12.1.4 老年期(65~ 74 岁)/410 12.1.5 成年晚期(75 岁及以上)/411 12.2 影响成功发展的因素 /414 12.2.1 生活质量方面的个体差异 /414 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六大因素 /415 12.2.2 成功生活的其他衡量方式 /417 12.3 成年人成长及发展模型:发展轨迹与路径 /420 12.3.1 命题 1 /420 12.3.2 命题 2 /420 12.3.3 命题 3 /422 不平衡的主要来源 /423 12.3.4 命题 4 /425 12.4 成功老化 /427 12.4.1 身心锻炼 /428 12.4.2 社会参与 /428 12.4.3 饮食与营养 /429 12.4.4 补充和替代医疗 /429 摘要:成功之旅 /431 术语表 /433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