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对话 走向德智融合 孙伟菁 编 文教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孙伟菁著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0-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孙伟菁著
    •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10-01 00:00:00
    • 版次:1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52038897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对话 走向德智融合

    作  者:孙伟菁 编
    定  价:80
    出 版 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01日
    页  数:260
    装  帧:平装
    ISBN:9787552038897
    主编推荐

    本书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语文教学德智融合”项目研究成果的汇集。“德智融合”是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的教学思想,建平中学开展践行这一教学思想活动,乃是为构建高素质教师团队,打造高品质教学名片。全书除总结外,分两大部分,一是各位教师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案例,一是学习于漪教育思想的感悟,从中可以看到教师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付出与成长。

    内容简介

    于漪老师躬身践履的“德智融合”观是“教文育人”理念在时代的回响。作为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基地校,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以对话教育作为一种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的教育哲学和教育学范式,以语文教学“德智融合”项目的研究为重点,有效联动其他学科,开展了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整体实践。 本书呈现出项目组在李百艳校长的引领下,坚定践行于漪老师教育教学思想、持续打造学校对话教育这一品牌特色的探索历程;诠释了回归母语教学原点、坚守学习立场要点、聚焦素养本位热点、正视品格涵育难点的价值诉求;也对深化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课程改革和提升学习动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教学创新的一次总结。

    作者简介

    孙伟菁,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浦东新区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浦东新区初中班主任中心组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获上海市优秀班主任、上海市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浦东新区园丁奖等荣誉。

    精彩内容

    目录
    前言
    专业更新与生命常青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教育人生的启示与影响
    第一部分 项目报告
    探索对话之道滴灌生命之魂
    ——于漪“德智融合”语文教育思想的校本化实施
    第二部分 实践研究
    第一章 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德智融合”的演讲“活动·探究”单元设计初探
    ——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例
    “德智融合”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为例
    “德智融合”视域下单元整体化教学实践的重构
    ——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
    基于“德智融合”的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
    在单元整体设计中关注“德智融合”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第二章 育人价值挖掘/
    经典散文的育人价值探索与教学结构创新
    ——以《匆匆》一课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转化为例
    例谈“德智融合”视域下的现代诗歌对话教学
    寻人文情愫立育人之道
    ——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德智融合”的实践研究
    “德智融合”,携着诗性去读说明文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
    披文入情。以美陶冶
    ——浅探如何发掘文本语言中的美育价值
    目中始终要有人的情感体验
    ——借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探究“德智融合”的方法
    第三章 课堂实践探索
    “德智融合”背景下的初中古诗文教学
    “德智融合”从课堂的“讲”到课后的“做”
    ——古诗文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德智融合”框架下的初中语文课堂美育探究
    情动辞发,意在笔下
    ——浅思初中作文教学的“德智融合”策略
    以德育人。以智慧人
    ——“双减”背景下语文学科“德智融合”的思考
    第四章 对话课例研究
    基于学习质量提升的初中生课堂笔记行为观测研究
    设计核心问题驱动构建“立体多维课堂”
    ——以执教回忆性散文《背影》为例
    语文教学中“德智融合”路径分析
    ——以《浪淘沙(其一)》为例
    “德智融合”视域下的初中革命题材阅读教学研究
    ——以《金色的鱼钩》教学为例
    践行“德智融合”,走向诗和远方
    ——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例的“德智融合”探索
    童话教学要以“德智融合”理念为指导
    ——以《皇帝的新装》教学为例
    第五章 不同学科拓展
    由诗入史:“德智融合”,感悟家国情怀
    ——对“王安石变法”的教学设计思考
    “德智融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八年级“原始彩陶”一课为例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何实现“德智融合”
    第三部分 读书感悟
    第一章 师德修养与职业感悟
    满腔热忱为事业,赤诚三心育英才
    ——阅读《红烛于漪》有感
    叩问教育初心探析语文魅力
    ——读《红烛于漪》有感
    教育需要立足真实,关注具体
    ——读《红烛于漪》有感
    从德到爱,做红烛
    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读《红烛于漪》有感
    第二章 课堂经历与教学体会
    一扇奔向星辰大海的门扉
    ——读《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札记
    从“人文性”到“德智融合”
    ——读《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有感
    胸怀育人之真,滴灌生命之魂
    ——《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读书心得
    沟通的小纸条教育的大魅力
    ——读《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有感
    尖锐的宽厚,冷峻的温暖
    ——读《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有感
    第三章 立德责任与育人体验
    教育:生机盎然的图景
    ——读《穿行于基础教育森林:教育实践沉思对话录》有感
    ……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