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雷达极化技术 肖顺平 编 专业科技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9-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暂无著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9-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09-01
    • 字数:428000
    • 页数:27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2612131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清华大学出版社

    雷达极化技术

    作  者:肖顺平 编
    定  价:79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01日
    页  数:272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2612131
    主编推荐

    "郭桂蓉院士、黄培康院士作序推荐。(1)理论体系性强。从电磁波极化的定义出发到目标变极化效应,从目标极化信息获取到极化信息的利用,脉络清晰,自成体系。 (2)极具应用价值。雷达极化测量、极化校准、极化抗干扰和极化分解等技术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实践性、针对性强。 (3)适合作为教材。在有限篇幅内系统精炼地阐明雷达极化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深入浅出,便于读者学习、理解、掌握。 "

    内容简介

    雷达目标极化信息是目标时域、频域、空域信息之外可资利用的又一重要信息,在目标检测、目标增强、抗干扰、目标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书全面、系统地归纳总结雷达极化基础理论并梳理若干关键技术,是作者团队多年来科研和教学实践的成果总结。全书共8章。第1章简要介绍雷达极化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历史性成果,并归纳极化信息获取与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在雷达装备中的应用。第2章主要论述单色波的极化及其表征。第3章主要论述极化信号的接收问题,以及非单色波的极化与接收问题。第4章主要论述雷达目标变极化效应以及目标极化信息类别。第5章主要论述目标极化测量技术。第6章主要论述目标极化校准技术。第7章主要论述极化滤波技术,包括很优极化滤波理论和工程实现算法。第8章主要论述极化目标分解理论及其应用。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体系性强,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雷达极化技术领域null

    作者简介

    "肖顺平,博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学院副总工程师、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CEMEE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国家863专家组专家,现为湖南优选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XX仿真技术专业组专家、XX人工智能装备应用专业组专家。长期从事雷达信号处理与目标识别、电子对抗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重大)、军口973、军口863、试验装备、型号装备等项目50余项,在雷达极化信息处理、雷达电子战系统仿真等方向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奖,军队育才银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多部。 徐振海,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阵列雷达设计与处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雷达极化研究的历史性成果
    1.2 雷达极化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1.2.1 目标极化测量
    1.2.2 目标极化校准
    1.2.3 目标极化检测
    1.2.4 极化滤波技术
    1.2.5 目标极化鉴别
    1.2.6 目标极化识别
    1.3 极化技术在雷达装备中的应用
    1.3.1 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1.3.2 在遥感领域的应用
    1.3.3 在反导领域的应用
    1.4 本书概貌
    第2章 电磁波的极化
    2.1 平面电磁波的矢量相量
    2.1.1 均匀平面电磁波
    2.1.2 单色平面电磁波
    2.1.3 单色波的数学表达
    2.1.4 单色波的矢量相量
    2.2 电磁波场矢量的时变特性
    2.2.1 极化含义
    2.2.2 极化椭圆
    2.2.3 椭圆极化
    2.2.4 特殊极化
    2.2.5 极化实现
    2.3 极化的参数化表征及其对称性
    2.3.1 极化的椭圆参数表征与极化平面
    2.3.2 极化的线极化比表征与极化平面
    2.3.3 极化的圆极化比表征与复极化平面
    2.3.4 极化的Stokes参数表征与极化球
    2.4 极化表征参数间的互推关系
    2.4.1 线极化比、圆极化比及修正线极化比的关系
    2.4.2 极化椭圆几何参数的圆极化比表征
    2.4.3 极化椭圆几何参数的Stokes参数表征
    2.4.4 极化椭圆几何参数的线极化比表征
    2.4.5 线极化比参数的极化椭圆几何参数表征
    2.4.6 线极化比的极化椭圆几何参数表征
    第3章 极化信号接收
    3.1 极化匹配接收
    3.1.1 接收电压方程
    3.1.2 优选接收功率
    3.2 极化失配接收
    3.3 极化匹配系数
    3.3.1 极化匹配系数的定义
    3.3.2 极化匹配系数的坐标系
    3.3.3 相向右手系中的极化匹配系数
    3.4 极化匹配条件的物理解释
    3.4.1 极化匹配条件的坐标系因素
    3.4.2 同一坐标系中的“物理事实”
    3.4.3 相向右手系中的“物理事实”
    3.4.4 极化匹配条件的物理内涵
    3.5 极化失配条件的物理解释
    3.5.1 极化失配条件的坐标系因素
    3.5.2 同一坐标系中的“物理事实”
    3.5.3 相向右手系中的“物理事实”
    3.5.4 极化失配条件的物理内涵
    3.5.5 应用举例:线极化与圆极化的互为收发
    3.5.6 伪本征极化、天线互为收发、正交极化基等问题综合比较
    3.6 非单色波的极化与接收
    3.6.1 非单色波的表征
    3.6.2 非单色波的相干矩阵
    3.6.3 非单色波的极化度
    3.6.4 相干矩阵的Stokes参数表征与分解
    3.6.5 极化度的Stokes参数表征
    3.6.6 非单色极化波的线极化比
    3.6.7 部分极化波的接收
    3.7 天线的空域极化特性
    第4章 目标极化散射
    4.1 目标变极化效应及表征
    4.1.1 目标变极化效应
    4.1.2 线极化基下的后向散射矩阵
    4.1.3 目标互易性
    4.1.4 圆极化基下的后向散射矩阵
    4.2 目标互易性的修正方法
    4.2.1 极化散射矩阵的误差矩阵最小范数修正法
    4.2.2 小变质极化散射矩阵的幅相平均修正法
    4.3 散射矩阵变换与目标极化不变量
    4.3.1 变基散射矩阵变换与极化不变量
    4.3.2 目标极化不变量
    4.4 目标很优照射极化
    4.4.1 目标全局很优极化
    4.4.2 极化域采样与目标局部很优极化
    4.5 极化目标RCS区间性
    4.5.1 RCS与极化的关系
    4.5.2 RCS的线极化比表征
    4.5.3 RCS的线极化比参量表征
    4.5.4 雷达目标的匹配截面积
    4.5.5 全极化测量下目标RCS的区间性
    4.6 目标极化散射特性及应用简例
    4.6.1 目标内质极性特征及其应用
    4.6.2 目标回波极化特性及其应用
    4.6.3 目标高分辨极化特性与识别
    第5章 目标极化测量
    5.1 极化测量体制
    5.1.1 时分极化测量体制
    5.1.2 频分极化测量体制
    5.1.3 波分极化测量体制
    5.2 极化雷达模糊函数
    5.2.1 模糊函数定义
    5.2.2 正、负线性调频信号模糊函数
    5.2.3 测不准线
    5.3 波分极化测量体制信号处理
    5.3.1 接收信号模型
    5.3.2 信号处理流程
    5.3.3 匹配滤波
    5.3.4 参数测量
    5.3.5 仿真分析
    第6章 目标极化校准
    6.1 极化测量误差模型与校准流程
    6.1.1 极化测量误差模型
    6.1.2 极化校准技术分类
    6.2 基于无源校准器的极化校准技术
    6.2.1 三目标校准算法
    6.2.2 高极化隔离校准算法
    6.2.3 单目标校准算法
    6.2.4 单二面角校准算法
    6.3 有源极化校准技术
    第7章 极化滤波技术
    7.1 很优极化滤波器阵列法求解
    7.1.1 接收信号模型
    7.1.2 很优接收极化
    7.1.3 很优滤波性能
    7.1.4 很优极化滤波性能分析
    7.2 很优极化滤波器Stokes矢量法求解
    7.2.1 SINR优化模型
    7.2.2 很优接收极化
    7.2.3 滤波性能分析
    7.3 自适应极化对消算法
    7.3.1 很优极化对消器
    7.3.2 自适应对消算法
    7.3.3 仿真分析
    7.4 自适应正交极化滤波算法
    7.4.1 干扰极化估计
    7.4.2 接收天线极化优化
    7.4.3 自适应正交极化滤波算法
    7.4.4 仿真算例
    7.4.5 性能分析
    第8章 极化目标分解
    8.1 相干极化目标分解
    8.1.1 Pauli分解
    8.1.2 Krogager分解
    8.1.3 Cameron分解
    8.2 基于特征值分解的非相干极化目标分解
    8.3 基于模型的非相干极化目标分解
    8.3.1 典型极化散射模型
    8.3.2 基于模型的极化目标分解基本原理
    8.3.3 极化方位角和去取向理论
    8.3.4 Freeman-Durden分解
    8.3.5 Yamaguchi分解
    8.3.6 广义极化目标分解
    8.4 结合极化目标分解的建筑物损毁评估
    8.4.1 震灾前后散射机理分析
    8.4.2 数据描述
    8.4.3 广义极化目标分解结果
    8.4.4 损毁定量评估
    参考文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