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马克思的感性概念 刘建江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刘建江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建江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7-01 00:00:00
    • 版次:1
    • 字数:351000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22701622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的感性概念

    作  者:刘建江 著
    定  价:138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7月01日
    页  数:40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22701622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马克思的感性概念这一理论主线,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思想史前提、青年马克思的感性概念、历史唯物主义确立时期的感性概念、感性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学批判、整体视阈中的马克思的感性概念、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当代解读和当代意义这六个方面出发,采用文本解读和理论分析相结合、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研究方法,较为系统地梳理和考察了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多重内涵,较为深入地分析和探究了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较为深刻地揭示和展现了马克思所开辟的新的哲学道路与哲学传统。

    作者简介

    刘建江(1989一),男,江西吉安人,武汉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Toronto)联合培养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教学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学术译著一部,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江海学刊》《中国社会科学报》等CSSCI期刊和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其中一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获校级教学科研奖励多项。

    精彩内容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 国外研究概况
    二 国内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马克思的感性概念的思想史前提
    第一节 古希腊哲学视域中的感性概念
    一 存在与感性:自然哲学传统中的感性概念
    二 理性的突兀与感性的蛰伏:形而上学传统中的感性概念
    三 感性与个体性:伊壁鸠鲁哲学中的感性思想
    第二节 近代哲学视域中的感性概念
    一 伽桑狄:唯物主义的感觉论
    二 洛克:被动直观的感觉论
    三 休谟:感性的人性论
    四 维柯:感性的创造性能力
    第三节 德国古典哲学视域中的感性概念
    一 康德:先验感性论与感性的主体化
    二 费希特:纯粹自我与感性世界
    三 黑格尔:感性确定性与理性化的感性
    第四节 费尔巴哈哲学视域中的感性概念
    一 从宗教神学到人本主义:费尔巴哈哲学的感性转向
    二 从理性存在到感性存在:费尔巴哈哲学的感性对象性原则
    三 从抽象思辨到感性直观: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青年马克思的感性概念
    第一节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的感性概念
    一 作为客观现象的感性世界:感性知觉的存在论地位
    二 伊壁鸠鲁哲学的偏斜原则:感性的人的个体性与自由
    三 偶然性范畴的存在论意义:感性的人的活动的可能性
    四 形体化的时间:感性的人的历史性与生成性
    五 世界的哲学化与哲学的世界化:哲学是介入现实的实践力量
    第二节 《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的感性概念
    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理性国家的销蚀与感性的政治批判
    二 《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宗教的人本主义批判与人的感性解放
    第三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概念
    一 感性、对象性与活动:对费尔巴哈哲学感性对象性原则的继承与超越
    二 从思辨辩证法到感性辩证法:对整个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三 感性异化与私有财产批判:经济学理论的哲学审视
    四 感性解放与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人的感性生命的现实诉求
    第四节 《神圣家族》中的感性概念
    一 从抽象范畴到感性现实:对黑格尔思辨理性哲学的再批判
    二 从异化劳动到实践:感性对象性活动的经济内涵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确立时期的感性概念
    第一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感性概念
    一 从感性客体到感性主体:感性活动概念的提出
    二 感性的人的本质:感性活动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旨趣
    第二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感性活动概念
    一 感性活动与人的存在:现实的个人的现实前提
    二 感性活动与自然:感性世界的存在基础
    三 感性活动与历史:感性的历史运动的深层内涵
    ……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