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王岳川品大学中庸 王岳川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王岳川著
    •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6-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岳川著
    •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6-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06-01
    • 字数:356000
    • 页数:385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6227732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王岳川品大学中庸

    作  者:王岳川 著
    定  价:88
    出 版 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6月01日
    页  数:40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6227732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央视国学讲座内容及北京大学“中国经典解读”博士课程讲义内容精选而成。《大学》《中庸》是中国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逐渐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推荐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就内容而言,在儒家经典“四书”当中,《大学》是入门之作;《论语》《孟子》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详尽论述;而说到集儒家学说之大成的结晶之作,则非《中庸》莫属。《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中庸》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本书以“经典细读”为特质,总结出中国文化以原典为基本的特点,梳理出中国主流文化深层次的文化精神,为灾难迭起的世界重新“发现东方”精神生态价值做出了开拓性工作。

    作者简介

    王岳川,四川省安岳县人(原籍重庆合川市)。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任职于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1988年毕业留校执教于北大中文系。1993年以来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原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原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南大学等十所大学双聘教授。 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主编十几部大型丛书;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精彩内容

         进入中国思想文化经典研究,不是对古典的膜拜,而是通过对“经典”全新解释,使我们这一代在穿透经典文本“意义”中,不断阐释延伸着经典的新意义。中国学者必须在人类遭遇共同命运时刻,发出自己独特而明确的东方大国声音! 南宋朱熹编《四书章句集注》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作,浓缩了儒家精神智慧。其中,《大学》《中庸》是对儒家思想的集中阐释和归纳升华,是南宋朱熹以来中国思想最经典的表达。元朝开始将儒家“四书”纳入考试科目,对国家稳定和平息民族冲突影响深远。明代朱元璋很好看重程朱理学,将儒学钦定为立国之本。从此,《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士人案前推荐阅读之书。而科考八股取士的题目基本来自“四书”,并以程朱大儒的解释为准绳,从而促使士人对《论语集注》烂熟于胸,甚至倒背如流,才能在考试时准确理解其中每一句子甚至每个字的精深含义,引经据典答完关系一生命运的考卷。null

    目录
    导言
    上编品读《大学》
    讲作为经典的《大学》及其当代价值
    一、由“记”上升到“经”
    二、《大学》的作者
    三、《大学》的文化心理整合的当代意义
    四、《大学》的当代精神生态价值
    第二讲《大学》“三纲”的精神高度
    一、大学之道纲“明明德”
    二、大学之道第二纲“亲民”
    三、大学之道第三纲“止于至善”
    四、“止定静安虑得”为《大学》六法
    五、“本末始终先后”是固本强根门径
    第三讲《大学》的“八目”方法论问题
    一、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人格升华
    二、“内圣外王”式的制度和灵魂互动模式
    三、格物的穷极观照与精神指向
    四、修身为本是超越上下关系的人伦大本
    第四讲“明明德”与“亲民”的纲举目张
    一、光明大德的人性光辉
    二、君子维新的社会启蒙
    第五讲“止于至善”的精神高地
    一、“知止”的主体自觉与多元取向
    二、人伦所止的仁敬孝慈信
    三、止于至善的切磋琢磨
    第六讲内本外末的人格提升
    一、求真知本的“听讼”与“无讼”
    二、君子慎独而诚中形外
    三、以诚为本而无愧天地
    四、诚意修身与面对本真
    第七讲身心公正的理性意识
    一、修身正心规避“不得其正”
    二、清心出尘的澄明境界
    三、身心端正的道德修为
    第八讲家国相连的社会伦理
    一、公正合度的人际交往
    二、由家及国的伦理扩展
    三、人己相系的道德力量
    第九讲天下太平的社会理念
    一、絮矩之道的重要意义
    二、仁政重民的施政原则
    三、德本财末的体用意识
    四、仁善保民的道德关注
    第十讲以义为先的行动原则
    一、仁人爱恶的理性判断
    二、身本财末的价值关怀
    三、以义为利的治国纲领
    中编品读《中庸》
    第十一讲《中庸》的作者及其成书过程考辨
    一、关于《中庸》的作者
    二、《中庸》成书的大体过程
    第十二讲中庸思想的实践难度及中西中庸观
    一、中庸的内在含义及其是否可能
    二、中庸思想的当代性与世界性
    第十三讲天人合一的儒家之道
    一、中庸的形而上学根据
    二、中庸的自我性情修养实践
    三、中和的精神意义在于心怀谨慎
    四、中庸之路的正与反
    第十四讲中庸的精神高度与实践价值
    一、中庸境界的高度与难度
    二、过与不及的历史经验教训
    三、行中庸之道的思想文化意义
    四、作为理论和实践双重难题的中庸之道
    第十五讲中庸之难与君子之强
    一、须臾不离的中庸之道
    二、中庸不可能的深层原因
    三、君子之强的精神向度与价值操守
    四、君子遵道而行的中庸实践
    第十六讲君子之道的广大与隐微
    一、儒家对君子的多重规定性
    二、实践君子之道的张力结构
    三、道不远人的人文立场
    四、日用规范中的中庸实践要求
    第十七讲中庸实践的主体自觉与积极功效
    一、自我定位的“素位”意识
    二、循序渐进的君子之道
    三、敬畏神灵的当代思想启示
    四、大德受命的中庸功效
    第十八讲礼治规范与伦理政治话语
    一、圣人续接的礼治规范
    二、中庸之政的人文关怀
    三、达道达德的社会公共价值
    第十九讲诚:修治天下的内在根据
    一、治国九经的政治思想
    二、政治的预见性与行使的合法性
    三、**的为道功夫
    四、至诚之道的天地境界
    第二十讲至诚无息的精神生态意义
    一、致曲有诚的精神跃升
    二、至诚如神的精神投注
    三、成己成物的内外一体性
    四、至诚无息的精神超越性
    第二十一讲德合天人的文化理念
    一、至诚之道的实践路径
    二、与时俱进的文化意识
    三、治理天下的优选境界
    四、天人相喻的文化意义
    第二十二讲中庸之德的社会伦理价值
    一、至圣之道的五种美德
    二、简淡谨微的道德境界
    三、内省慎独的内修价值
    第二十三讲《大学》《中庸》的思想内涵与当代意义
    一、“三纲八目”将凡夫俗子铸为君子贤人
    二、君子清贫自守的四种美好品格
    三、中庸标举和谐观是世界和平的愿景
    四、中庸中和思想的历史命运与当代价值
    下编品读经典
    第二十四讲孔子“仁”学思想与中庸诉求
    一、原始儒家思想的中心范式
    二、儒道思想的内在历史关联性
    三、从“礼”中心到“仁”中心
    四、作为道德理想的“君子”境界
    五、孔子思想的启迪性意义
    第二十五讲东方大哲老子《道德经》辩证法
    一、老子其人其书之谜
    二、老子反“仁义”说质疑
    三、本体论与宇宙论
    四、认识论与辩证论
    五、人生论与政治论
    六、语言论与审美论
    七、老子思想智慧的意义
    第二十六讲中庸美学与古典诗词境界
    一、意境理论的话语生成
    二、艺术美意境的三个层次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