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审计全流程技术操作实务指南 王鹰武 胡潘婷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王鹰武 胡潘婷著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5-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鹰武 胡潘婷著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5-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2-05-01
    • 页数:798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15587794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人民邮电出版社

    审计全流程技术操作实务指南

    作  者:王鹰武 胡潘婷 著
    定  价:298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5月01日
    页  数:798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5587794
    主编推荐

    1.初入职场的审计新手,还在为实操无从下手感到迷茫吗? 本书通俗易懂,运用丰富的示范案例讲解审计工作具体流程,“准则+案例”将审计准则深入浅出,审计“菜鸟”也可升级审计“大神”! 2.渴望转型的会计人员,还在为找不到对口的指导书愁眉苦脸吗? 本书以准则为出发点,涵盖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三大细分领域的所有实务操作流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想要转换行业的你们在本书都可以找到答案,升职加薪不再是梦! 3.学习审计的高校学生,还在为不系统的审计教材头疼吗? 本书一方面紧扣新法律法规、会计与审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另一方面立足于当前各类审计业务的实际需要,理论与实务兼顾,仅用一本书即可洞察审计全貌,是审计专业学生用书的不二之选!

    内容简介

    审计是监督经济活动的有效手段,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审计全流程技术操作实务指南》在解读我国现行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对具体审计工作的开展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将一些复杂难懂的审计知识以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并配备了相应的实务操作案例,供读者在理解审计知识与解决实际审计问题时进行参考。《审计全流程技术操作实务指南》适合审计专业人士、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培训及咨询人员、高校审计专业的师生阅读和使用。

    作者简介

    王鹰武 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不错审计师、靠前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曾任青海中恒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经理,现任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内审部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上市公司内控规范、集团化财务平台搭建、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方法、涉税会计、纳税筹划、业务体系的财税风险控制等。 胡潘婷 靠前注册内部审计师(CIA)。从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审计、财务稽核、报表与业务数据分析、成本效益分析、风控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研究领域包括:会计立法与税收法律关系、涉税会计模式、纳税筹划、所得税会计、上市公司供应链金融融资、股权激励等。

    精彩内容

    目录
    目录 第 1章  审计概述 1.1  审计的概念与独立性/1 1.1.1  审计概念  1 1.1.2  审计的独立性  1 1.2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2 1.2.1  审计的目标  2 1.2.2  审计的对象  4 1.3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5 1.3.1  审计的职能  5 1.3.2  审计的作用  6 第 2章  审计种类、方法和程序 2.1  审计种类/7 2.1.1  社会审计  7 2.1.2  内部审计  7 2.1.3  政府审计  8 2.2  审计方法/8 2.2.1  审计方法的选用  8 2.2.2  审计的技术方法  9 2.2.3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9 2.2.4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3 2.2.5  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方法  15 2.3  审计程序/16 2.3.1  审计的准备阶段  17 2.3.2  审计的实施阶段  19 2.3.3  审计的完成阶段  20 2.4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21 2.4.1  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  21 2.4.2  信息技术对确定审计范围的影响  23 2.4.3  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影响  24 2.4.4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电子表格的 运用  25 第3章  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 3.1  民间审计组织/27 3.1.1  民间审计组织及人员  27 3.1.2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29 3.1.3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及出名的 会计师事务所  31 3.2  内部审计机构/33 3.2.1  内部审计机构及其特征  33 3.2.2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及责任 追究  35 3.2.3  靠前内部审计机构  37 3.3  政府审计机关/38 3.3.1  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  38 3.3.2  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和遵循的 原则  39 3.3.3  优选审计机关靠前组织  44 第4章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4.1  审计准则/46 4.1.1  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  46 4.1.2  审计准则的结构内容  48 4.1.3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50 4.1.4  我国政府审计准则  51 4.1.5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52 4.2  审计依据/52 4.2.1  审计依据的含义  53 4.2.2  审计依据的种类  53 4.2.3  审计依据的特点  55 4.2.4  运用审计依据的原则  56 第5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5.1  审计证据/59 5.1.1  审计证据的含义和特性  59 5.1.2  审计证据的分类  61 5.1.3  审计证据的收集  63 5.1.4  审计证据的鉴定  65 5.2  审计工作底稿/68 5.2.1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  68 5.2.2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68 5.2.3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格式  70 5.2.4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73 5.2.5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保管  75 第6章  账目审计基本方式 6.1  顺查法/77 6.2  逆查法/78 6.3  直查法/79 6.4  详查法/80 6.5  抽查法/81 6.6  重制法/84 第7章  账目基础审计技术方法 7.1  审阅方法/85 7.1.1  审阅法的定义  85 7.1.2  审阅的要点  85 7.1.3  审阅的技巧  89 7.2  核对方法/91 7.2.1  核对的要点  91 7.2.2  运用核对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93 7.3  盘存方法/95 7.3.1  盘存方法的应用要点  95 7.3.2  盘存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97 7.4  函证方法/97 7.4.1  函证方法的应用要点  98 7.4.2  函证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99 7.5  观察与鉴定方法/100 7.5.1  观察方法  100 7.5.2  鉴定方法  101 7.6  分析方法/102 7.6.1  比较分析法  103 7.6.2  平衡分析法  104 7.6.3  相关分析法  105 7.6.4  账户分析法  105 7.7  推理方法/107 7.7.1  推理方法的应用要点  107 7.7.2  推理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08 7.8  询问方法/108 7.8.1  询问方法的应用要点  109 7.8.2  询问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10 7.9  调整方法/111 7.9.1  调整方法的应用要点  111 7.9.2  调整方法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12 7.10  评价方法/113 7.11  审计评价的方式/114 7.12  审计评价的方法/115 7.13  应区分的界限/116 7.14  支出环节的评价要点/117 7.15  生产环节的评价要点/120 7.16  收入环节的评价要点/121 第8章  制度基础审计技术方法 8.1  计划制定与管理方法/123 8.1.1  长期计划制定与管理方法  123 8.1.2  项目审计计划制定与管理方法  124 8.1.3  现场审计计划制定与管理方法  124 8.2  资源控制与工作分配方法/127 8.3  制度调查方法/129 8.3.1  调查内容确定  129 8.3.2  制度调查技术  130 8.4  制度描述方法/132 8.4.1  文字说明法  132 8.4.2  制表法  133 8.4.3  绘制流程图法  133 8.5  制度初评方法/135 8.6  符合性测试方法/140 8.7  综合评价方法/143 8.8  实质性测试方法/145 8.8.1  资产与负债账目测试方法  145 8.8.2  分析性检查方法  146 8.9  制度自评方法/147 8.9.1  制度自评的意义  147 8.9.2  制度自评的程序  149 第9章  风险基础审计技术方法 9.1  固有风险分析/151 9.2  控制风险分析/155 9.3  管理风险方法/158 9.3.1  风险识别  158 9.3.2  风险评估  160 9.3.3  风险处理  161 9.4  重要性判断方法/162 9.4.1  重要性概念  162 9.4.2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应用  163 第 10章  错弊审计方法 10.1  错弊发现技巧/167 10.1.1  错误与弊端的区分  167 10.1.2  发现错弊的技巧  169 10.1.3  错弊审计要点  172 10.2  弊端审计技术/173 10.2.1  线索筛选技术  173 10.2.2  纵横穿插技术  174 10.2.3  配套还原技术  174 10.2.4  立体查账技术  175 10.2.5  分解组合技术  176 第 11章  管理审计方法 11.1  经济活动分析方法/177 11.1.1  因素分析方法  177 11.1.2  指数分析方法  178 11.1.3  ABC分析技术  179 11.2  数学分析方法/180 11.2.1  线性规划方法  180 11.2.2  网络分析方法  181 11.2.3  回归分析方法  182 11.3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184 11.3.1  本量利分析方法  184 11.3.2  投资分析方法  186 第 12章  计算机审计 12.1  计算机审计概述/188 12.1.1  计算机审计的含义  188 12.1.2  计算机审计的必要性  189 12.1.3  计算机审计的特点  190 12.2  计算机审计调查与程序/191 12.2.1  初步调查  191 12.2.2  安全控制  191 12.2.3  保护控制  192 12.2.4  设计说明书控制  192 12.2.5  风险控制分析  192 12.2.6  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  193 12.2.7  接触控制  193 12.2.8  过程控制  193 12.2.9  应用控制  193 12.2.10  用户控制  194 12.3  计算机审计方法/194 12.3.1  通用审计软件  195 12.3.2  计算机审计技术  196 12.3.3  评价数据库系统的创新方法  198 12.4  计算机审计方法的应用/198 12.4.1  绕过计算机审计法的应用  198 12.4.2  模拟数据法的应用  199 12.4.3  重新处理法的应用  200 12.4.4  程序检查法的应用  200 第 13章  社会审计常用的技术方法 13.1  盘存法/202 13.1.1  盘存法的概念  202 13.1.2  盘存法的分类  202 13.1.3  盘存法的实施要点  203 13.1.4  应用盘存法的注意事项  204 13.2  函证方法/206 13.2.1  函证的对象  206 13.2.2  函证程序实施的范围  207 13.2.3  函证的时间  208 13.2.4  函证的实施过程及评价  208 13.3  询问法/209 13.3.1  询问法的定义  209 13.3.2  询问法的实施方式  209 13.4  抽样法/210 13.4.1  抽样法的含义  210 13.4.2  抽样法的特征  211 13.4.3  抽样法的适用性  211 13.4.4  抽样法的分类  212 13.5  社会常用的技术方法案例/213 13.5.1  审计具体使用方法介绍  213 13.5.2  使用的具体审计方法  215 第 14章  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审计 14.1  销售与收款环节相关业务活动及内部 控制/217 14.2  评估销售与收款环节的重大风险/224 14.3  测试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内部控制/230 14.3.1  控制测试的基本原理  230 14.3.2  以风险为起点的控制测试  230 14.4  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实质性程序/236 14.4.1  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  237 14.4.2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243 14.5  东方电子公司销售与收款环节审计 案例/250 第 15章  采购与付款环节的审计 15.1  采购与付款环节相关业务活动及内部 控制/252 15.1.1  采购与付款环节的相关业务活动  252 15.1.2  采购与付款环节内部控制  253 15.2  评估采购与付款环节的重大风险/256 15.3  测试采购与付款环节的内部控制/257 15.4  采购与付款环节的实质性程序/259 15.4.1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259 15.4.2  除折旧/摊销、人工费用以外的一般 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260 15.5  A公司采购与付款环节审计案例/262 第 16章  生产与存货环节的审计 16.1  生产与存货环节相关业务活动及内部 控制/263 16.1.1  生产与存货环节相关业务活动  263 16.1.2  生产与存货环节的内部控制  265 16.2  评估生产与存货环节的重大风险/268 16.3  生产与存货环节的内部控制测试/269 16.4  生产与存货环节的实质性程序/273 16.4.1  存货的审计目标  274 16.4.2  存货监盘  275 16.4.3  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  277 16.5  A公司生产与存货环节审计案例/279 16.5.1  案例介绍  279 16.5.2  案例实施过程  279 16.5.3  案例结论  280 第 17章  货币资金的审计 17.1  货币资金审计概述/281 17.1.1  货币资金与业务循环  281 17.1.2  货币资金审计涉及的主要单据与 会计记录  282 17.1.3  货币资金审计涉及的主要业务 活动  282 17.1.4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概述  283 17.2  货币资金的重大风险/285 17.2.1  货币资金可能发生的错报  285 17.2.2  识别与应对可能发生错报环节的 内部控制  285 17.2.3  与货币资金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  286 17.2.4  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 方案  287 17.3  测试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287 17.3.1  库存现金的控制测试  287 17.3.2  银行存款的控制测试  288 17.4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289 17.4.1  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  290 17.4.2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291 17.4.3  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序  292 17.5  甲公司货币资金审计案例/293 第 18章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18.1  内部控制审计的概念/295 18.1.1  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  295 18.1.2  内部控制审计基准日  296 18.2  对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296 18.2.1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96 18.2.2  与控制相关的风险  297 18.2.3  测试控制有效性的程序的性质  297 18.2.4  控制测试的时间安排  298 18.2.5  控制测试的范围  299 18.3  对企业层面控制进行测试/300 18.3.1  与控制环境相关的控制  300 18.3.2  针对管理层和治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 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  301 18.3.3  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302 18.3.4  对内部信息传递和期末财务报告流程 的控制  302 18.3.5  对控制有效性的内部监督和内部控制 评价  303 18.3.6  集中化的处理和控制(包括共享的服务环境)  303 18.3.7  监督经营成果的控制  304 18.3.8  审计重大经营控制及风险管理实务的政策时需考虑的因素  304 18.4  对业务流程、交易层面控制进行测试/304 18.4.1  了解企业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  305 18.4.2  识别可能发生错报的环节  305 18.4.3  识别和了解相关控制  306 18.5  对信息系统控制进行测试/307 18.5.1  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控制  307 18.5.2  信息技术内部控制测试  308 18.6  评价控制缺陷/309 18.6.1  控制缺陷的分类  309 18.6.2  评价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  309 18.6.3  控制缺陷整改  311 18.7  内部控制审计案例/312 第 19章  对集团财务报表的审计 19.1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相关概念/314 19.2  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和目标/316 19.3  了解集团及其组成部分环境/317 19.4  针对评估的风险采取的措施/320 19.5  甲集团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案例/322 第 20章  其他特殊项目审计 20.1  会计估计审计/324 20.1.1  会计估计的性质  324 20.1.2  风险评估程序和相关活动  325 20.1.3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330 20.1.4  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332 20.1.5  实施进一步实质性程序以应对特别 风险  337 20.1.6  评价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并确定 错报  339 20.1.7  其他相关审计程序  340 20.2  抢先发售接受委托时对期初余额的审计/343 20.2.1  期初余额的含义  344 20.2.2  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  345 20.2.3  审计程序  346 20.2.4  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  349 第 21章  出具审计报告 21.1  审计报告概述/351 21.2  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类型/352 21.2.1  审计意见的形成  352 21.2.2  审计报告的类型  355 21.3  审计报告的要素/355 21.3.1  标题  355 21.3.2  收件人  355 21.3.3  审计意见  356 21.3.4  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356 21.3.5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357 21.3.6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的 责任段  357 21.3.7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报告的 事项(如适用)  359 21.3.8  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  359 21.3.9  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和 盖章  360 21.3.10  报告日期  360 21.4  不同种类审计报告示例/361 21.4.1  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 报表出具的标准审计报告  361 21.4.2  由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出具 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362 21.4.3  由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出具 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364 21.4.4  由于注册会计师无法针对财务报表多个要素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发表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65 21.4.5  由于注册会计师无法针对财务报表多个要素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366 21.4.6  带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的审计 报告  368 第 22章  内部审计常用技术方法 22.1  抽样方法/371 22.1.1  审计抽样概述  371 22.1.2  内部审计工作中审计抽样的运用  373 22.2  询问方法/376 22.2.1  询问方法概述  376 22.2.2  内部审计工作中询问方法的应用  376 22.3  分析性技术/377 22.3.1  分析性技术概述  377 22.3.2  分析性技术的方法  379 22.3.3  内部审计工作中分析性技术的 应用  381 22.4  弊端审计技术/383 22.4.1  弊端审计概述  383 22.4.2  内部审计工作中弊端审计的应用  383 22.5  内部制度自评方法/384 22.5.1  内部制度自评概述  384 22.5.2  内部制度自评的应用  385 22.6  内部审计常用技术方法案例/386 第 23章  舞弊审计 23.1  舞弊审计概述/390 23.2  舞弊审计的内容/391 23.2.1  管理层舞弊审计  391 23.2.2  员工舞弊审计  392 23.3  舞弊审计方法/396 23.3.1  红色预警标志法  396 23.3.2  错误制造法  396 23.3.3  统计分析法  396 23.4  B子公司总经理舞弊审计案例/397 23.4.1  案例背景  397 23.4.2  审计过程  397 23.4.3  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汇总  399 23.4.4  审计建议  399 第 24章  合同审计 24.1  合同审计概述/400 24.2  合同审计的内容/400 24.2.1  合同签订前的审计  400 24.2.2  合同履行过程的审计  402 24.2.3  合同变更的审计  402 24.2.4  合同终止的审计  402 24.2.5  合同日常管理审计  403 24.3  合同审计的方法/403 24.3.1  询问法  403 24.3.2  流程图法  403 24.3.3  测试表法  404 24.3.4  现场观察法  404 24.3.5  历史分析法  404 24.3.6  环境分析法  404 24.4  合同审计程序/405 24.5  新利集团公司合同执行前后审计案例/406 24.5.1  案例背景  406 24.5.2  审查过程和方法  409 24.5.3  审计结论  410 24.6  M公司合同执行审计案例/412 24.6.1  案例背景  412 24.6.2  审计实施情况  412 24.6.3  审计结果分析及建议  413 第 25章  风险管理审计 25.1  风险管理审计概述/415 25.1.1  风险管理审计的含义  415 25.1.2  风险管理审计的特点  416 25.2  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417 25.2.1  企业整体层面  417 25.2.2  具体业务层面  420 25.3  风险管理审计的方法/424 25.3.1  传统审计方法  425 25.3.2  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情况的审计 方法  425 25.3.3  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  426 25.4  风险管理审计程序/427 25.4.1  制定风险管理审计计划  427 25.4.2  实施风险管理审计  427 25.4.3  出具风险管理审计报告  428 25.4.4  进行后续审计  428 25.5  风险管理审计要点/429 25.5.1  风险管理政策的审核  429 25.5.2  风险目标设定的审核  429 25.5.3  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审核  430 25.5.4  风险管理措施、方法的适当性 审核  430 25.6  D集团对其B子公司的舞弊风险管理审计案例/431 25.6.1  案例背景  431 25.6.2  评估舞弊风险识别的充分性  431 25.6.3  评估舞弊风险衡量的恰当性  435 25.6.4  评估舞弊风险应对的有效性及改进 意见  438 第 26章  财务审计 26.1  财务审计概述/441 26.1.1  财务审计的含义  441 26.1.2  财务审计的特点  441 26.2  财务审计的内容/442 26.2.1  基础性审计工作  442 26.2.2  发展性审计工作  443 26.2.3  稳定性审计工作  443 26.3  财务审计的方法/444 26.4  财务审计程序/445 26.4.1  制定财务审计计划  445 26.4.2  内部财务审计具体实施过程  445 26.4.3  内部财务审计结束  446 26.4.4  后续内部财务审计  446 26.5  财务审计要点/447 26.5.1  预算管理审计  447 26.5.2  资产、负债及权益审计  447 26.5.3  纳税管理审计  447 26.5.4  会计基础工作审计  448 26.5.5  会计电算化制度审计  448 26.6  G公司财务审计案例/449 26.6.1  案例背景  449 26.6.2  审计发现的问题  449 26.6.3  整改建议  453 第 27章  信息系统审计 27.1  信息系统审计概述/455 27.2  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456 27.2.1  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  456 27.2.2  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  457 27.2.3  业务流程层面应用控制  457 27.3  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458 27.3.1  询问相关控制人员  459 27.3.2  观察特定控制的运用  459 27.3.3  审阅文件和报告及计算机文档或 日志  459 27.3.4  进行穿行测试,追踪交易在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  459 27.3.5  验证系统控制和计算逻辑  459 27.3.6  登录信息系统进行系统查询  460 27.3.7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  460 27.3.8  利用其他专业机构的审计结果或者企业对信息技术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结果  460 27.3.9  其他  460 27.4  信息系统审计程序/460 27.4.1  制定审计计划  461 27.4.2  风险评估  461 27.4.3  信息系统审计测试  462 27.4.4  出具审计报告  463 27.5  信息系统审计要点/463 27.5.1  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  463 27.5.2  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  464 27.5.3  业务流程层面应用控制  465 27.6  H集团信息系统审计案例/466 27.6.1  案例背景  466 27.6.2  审计过程及方法  467 27.6.3  审计结果及成效  471 27.6.4  启示与思考  472 第 28章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28.1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概述/473 28.1.1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分类  473 28.1.2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474 28.1.3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  474 28.2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477 28.2.1  经营管理及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477 28.2.2  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479 28.2.3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479 28.2.4  被审计领导干部执行廉政纪律 情况  480 28.2.5  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  481 28.3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481 28.3.1  审计取证方法  481 28.3.2  责任界定方法  483 28.3.3  审计评价方法  486 28.4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489 28.4.1  审计准备阶段  489 28.4.2  审计实施阶段  491 28.4.3  审计报告阶段  493 28.4.4  审计终结阶段  495 28.5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要点/495 28.6  L公司对子公司董事长经济责任审计的 案例/498 第 29章  绩效审计 29.1  绩效审计概述/503 29.1.1  绩效审计分类  504 29.1.2  绩效审计的特点  505 29.1.3  绩效审计目标  506 29.2  绩效审计的内容/508 29.2.1  企业经营活动审计内容  508 29.2.2  企业管理活动审计内容  509 29.2.3  公共部门绩效审计内容  510 29.3  绩效审计评价/510 29.3.1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510 29.3.2  绩效审计的专门分析评价方法  512 29.4  绩效审计程序/514 29.5  绩效审计的要点/515 29.6  S公司绩效审计案例/517 第30章  公司治理审计 30.1  公司治理审计概述/526 30.1.1  公司治理审计的概念  526 30.1.2  公司治理审计的特点  527 30.1.3  公司治理审计的目标  527 30.2  公司治理审计的内容/528 30.2.1  股东层面公司治理审计  528 30.2.2  董事会层面公司治理审计  528 30.3  公司治理审计的要点/529 30.3.1  实地观察审计方法的运用  529 30.3.2  关注对反舞弊控制的审计  529 30.3.3  关注对报酬政策和相关流程的 审计  530 第31章  经营决策审计 31.1  经营决策审计概述/531 31.1.1  经营决策审计的概念  531 31.1.2  经营决策审计的原则  532 31.1.3  企业内部经营决策审计的方法  532 31.2  经营决策审计的内容/533 31.2.1  投资方向审计  533 31.2.2  环境分析和市场预测审计  534 31.2.3  市场营销决策审计  534 31.3  经营决策审计要点/535 31.3.1  经营决策审计的评价应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535 31.3.2  经营决策审计不仅要关注直接的审计效果,而且要关注可控的社会效果  536 31.4  M公司经营决策审计案例/536 第32章  内部审计报告 32.1  编制内部审计报告的目的/541 32.1.1  向阅读者传递信息  541 32.1.2  说服阅读者接受并采纳审计意见和 建议  542 32.2  内部审计报告的作用/542 32.3  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543 32.4  编制内部审计报告的注意事项/544 32.5  内部审计报告的复核/546 32.6  内部审计报告的内容/547 32.6.1  内部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547 32.6.2  内部审计报告的正文内容  548 第33章  政府审计常用技术方法 33.1  询问技术/550 33.1.1  询问技术应用要点  550 33.1.2  询问技术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552 33.2  检查方法/553 33.2.1  顺查法  553 33.2.2  逆查法  554 33.2.3  直查法  555 33.3  分析技术/556 33.3.1  比较分析技术  556 33.3.2  平衡分析技术  557 33.3.3  相关分析技术  558 33.3.4  账户分析技术  558 第34章  财政审计(一) 34.1  财政审计概述/561 34.1.1  财政审计的含义  561 34.1.2  财政审计的意义  562 34.1.3  财政审计的法律依据  564 34.2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566 34.2.1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含义  566 34.2.2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意义  567 34.2.3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指导原则和 目标  569 34.2.4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时间和范围  570 34.2.5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内容  571 34.3  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577 34.3.1  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 内涵  577 34.3.2  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 必要性  577 34.3.3  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应坚持的原则  578 34.3.4  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的主要内容  579 34.3.5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与对下级政府预算 执行和决算审计的结合  582 34.4  部门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584 34.4.1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  585 34.4.2  部门决算审计  594 34.5  案例分析/595 第35章  财政审计(二) 35.1  税务审计/599 35.1.1  税务审计概述  599 35.1.2  税务审计的内容  600 35.2  海关审计/603 35.2.1  海关审计概述  603 35.2.2  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征收情况审计  605 35.2.3  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减免情况审计  608 35.2.4  保税货物监管情况审计  610 35.3  国库审计/614 35.3.1  国库审计概述  614 35.3.2  国库审计的内容  616 35.4  案例分析/617 第36章  财政审计(三) 36.1  社会保障审计/621 36.1.1  社会保障审计概述  621 36.1.2  社会保障审计的主要内容  624 36.2  农业审计/631 36.2.1  农业审计概述  631 36.2.2  农业审计的主要内容  634 36.3  资源环境审计/641 36.3.1  资源环境审计概述  641 36.3.2  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  648 36.4  案例分析/650 36.4.1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  650 36.4.2  扶贫资金审计结果  653 36.4.3  节能减排项目审计结果  654 第37章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37.1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概述/656 37.1.1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概念  656 37.1.2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意义  656 37.1.3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  658 37.1.4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发展方向  658 37.2  投资项目管理审计/659 37.2.1  投资项目计划管理审计  659 37.2.2  投资项目预算管理审计  662 37.3  建设项目管理审计/664 37.3.1  建设项目招投标审计  664 37.3.2  合同管理审计  668 37.3.3  建设工程监理审计  669 37.4  工程价款结算审计/672 37.4.1  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审计  672 37.4.2  建筑安装工程费审计  675 37.4.3  对征地拆迁的审计  679 37.5  建设项目财务收支审计/683 37.5.1  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审计  683 37.5.2  建设项目支出审计  684 37.5.3  基本建设收入、结余资金、债权债务 审计  687 37.5.4  竣工结算报表审计  688 37.6  案例分析/689 37.6.1  案例一  689 37.6.2  案例二  690 第38章  金融审计 38.1  金融审计概述/692 38.1.1  金融及金融机构  692 38.1.2  金融审计的含义及任务  692 38.1.3  金融业务的审计特征  693 38.1.4  金融审计与金融监管  694 38.1.5  金融审计的发展趋势  695 38.2  商业银行审计/696 38.2.1  商业银行概述  696 38.2.2  商业银行审计概述  700 38.2.3  商业银行审计内容  704 38.3  保险业务审计/714 38.3.1  保险业务概述  714 38.3.2  保险业务审计概述  715 38.3.3  保险业务审计的具体内容  717 38.4  证券业务审计/719 38.4.1  证券业务概述  719 38.4.2  证券业务审计概述  720 38.4.3  证券业务审计的内容  721 38.5  案例分析/725 第39章  政府绩效审计 39.1  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729 39.1.1  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729 39.1.2  政府绩效审计概述  729 39.2  政府绩效审计的程序/732 39.2.1  准备阶段  733 39.2.2  实施阶段  735 39.2.3  报告阶段  737 39.2.4  后续审计阶段  738 39.3  政府绩效审计的方法/739 39.3.1  政府绩效审计方法的分类  739 39.3.2  政府绩效审计的常用方法  739 39.4  政府绩效审计案例分析/748 39.4.1  案例背景  749 39.4.2  审前准备阶段  750 39.4.3  审计实施阶段  752 39.4.4  审计报告阶段  756 第40章  政府信息系统审计 40.1  政府信息系统审计概述/757 40.1.1  政府信息系统审计的含义  757 40.1.2  政府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  757 40.1.3  政府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758 40.1.4  政府信息系统审计的效果  760 40.2  计算机技术在政府审计中的应用/761 40.2.1  建设政府审计信息化系统  761 40.2.2  云计算技术在政府审计中的运用  767 40.3  政府审计在大数据时代的新发展/772 40.3.1  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  772 40.3.2  大数据时代给政府审计带来的机遇和 挑战  773 40.3.3  大数据时代对政府审计提出的 新要求  774 40.3.4  大数据时代开展政府审计的策略  776 第41章  政府审计报告 41.1  政府审计报告概述/778 41.1.1  政府审计报告的含义  778 41.1.2  政府审计报告的基本要素及其 内容  778 41.1.3  政府审计报告的作用  779 41.1.4  政府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780 41.1.5  政府审计报告的审定  780 41.1.6  审计结果公告  783 41.2  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784 41.2.1  审计结果报告  785 41.2.2  审计工作报告  785 41.2.3  审计结果报告与审计工作报告的 关系  786 41.2.4  审计结果报告与审计工作报告的 程序  787 41.3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788 41.3.1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概述  788 41.3.2  专项审计调查范围  789 41.3.3  专项审计调查的程序  789 41.3.4  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的内容  790 41.4  政府审计报告举例/790 41.4.1  政府审计工作报告举例  790 41.4.2  政府审计结果报告举例  797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