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 王思豪著 著 文学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王思豪著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2-03-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思豪著著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2-03-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0020363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义尚光大: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

    作  者:王思豪著 著
    定  价:138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页  数: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0203630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抢先发售全面而系统地整理汉赋用《诗》文献,详细而深入地论述汉赋用《诗》的经义内涵和诗性品格,讨论以经尊赋、以经丰赋、以赋传经三类问题,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和中西理论契合的高度,揭示了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诗赋源流之间的问题,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特而又言之成理的观点,为学界带来新的实质性的结论,弥补现有研究的诸多不足。

    作者简介

    王思豪,安徽桐城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澳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赋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江苏省“社科优青”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中国辞赋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多项,在《光明日报》《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报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精彩内容

    目录
    绪论 百余年来汉赋与诗经学互证研究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赋者,古诗之流”说解读中的诸多争论     第二节  经学夹缝中的汉赋与诗经学关系的间接探讨     第三节  汉赋与诗经学关系的直接关注 第四节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几点思考 甲  编 “赋之诗源说”系谱论 第一章 “赋之诗源说”新诠解:经学与文学阐释的互动     第一节  从“赋者,古诗之流也”说起     第二节  “赋之诗源说”的经学阐释     第三节  “赋之诗源说”的文学阐释     第四节  二元阐释在汉代的偏向问题   第二章 汉赋推尊:文学尊体范式的形成与树立     第一节  从“六诗”到“六义”     第二节  欲讽反劝:以“风”尊赋体的尴尬 第三节  赋颂一体:以“雅颂”尊赋体的成立 第四节  寄托情志:以“比兴”尊赋体的新变 第五节  尊赋体之批评的典范意义 第三章 论“赋心”“赋迹”理论的复奏与变奏 第一节  “赋心”“赋迹”说的本意探讨 第二节  以“诗心”度“赋心” 第三节  《诗》的标准与赋的“正”“变” 小结  文学批评的经术化 乙  编 汉赋用《诗》考释 第四章 《诗》三家义辑补疏释     第一节  《鲁诗》义辑补疏释     第二节  《齐诗》义辑补疏释     第三节  《韩诗》义辑补疏释 第四节  与《毛诗》异,或为三家义者辑补疏释 第五章 西汉赋用《诗》考释 第六章 东汉赋用《诗》考释 丙  编 汉赋用《诗》的经义内涵 第七章 论汉赋文本中的“大汉继周”意识书写     ——以汉赋用《诗》为中心考察     引言  继周者谁?     第一节  由“周”到“汉”的文本拟效     第二节  由受命作周到受命立汉的天命书写     第三节  由西、东周到西、东京之争 第八章 论汉赋与《诗》经、传的共生与兼容     引言  用赋“升堂入室”的假设     第一节  传与赋     第二节  汉赋用《诗》序、传语考释     第三节  经、传思路与汉赋造作 第九章 以赋传经:汉赋辞章与《关雎》经解的互动     第一节  汉赋用《关雎》诗疏释     第二节  事典与《关雎》之篇名旨意     第三节  辞章与《关雎》之诗性解释     小结  “以赋传经”论 第十章 义理考据辞章:《诗经》经解用汉赋章句考论     引言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考据:征实之学     第二节  义理:引赋以证诗义     第三节  辞章:以文学解《诗》     小结  “相济为用”的诠释体系 丁  编 汉赋用《诗》的诗性品格 第十一章 一个被遮蔽的语体结构选择现象 ——论汉赋用《诗》“《诗》曰”的隐去     引言  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诗》曰”的使命:由正音到正义     第二节  “《诗》曰”的隐去:由重义到事形     第三节  自铸伟辞,创变新体 第十二章 “言”的文学:汉赋用《诗》“四言”之拟效与改造     第一节  雅言:从“四言诗”到“四言赋”     第二节  直言:汉赋对《诗》之“四言”的改造     第三节  微言:依经立义的言语模式     小结  由“言”而“文”的传统 第十三章 文学化的无“音”之乐 ——汉赋用《诗》乐考论     第一节  五帝三王之“圣乐”与《诗》乐     第二节  典礼雅乐与《诗》乐     第三节  楚乐新声与《诗》乐     小结  乐章义与文字义的结合 第十四章 中国早期文学文本的对话问题 ——从中西文论契合之视角诠解《诗》赋互文关系     引言  互文视角的契合问题     第一节  赋纳《诗》言:引用与暗示     第二节  祖述《诗》思:仿作与戏拟     第三节  心摹前构:经赋互文形成的原因     小结  经赋文本对话的文学史意义 结语  《诗》赋互证的经学意义与文学传统 附录  汉赋用《诗》列表 参考文献 后记  一诗一赋一壶觞   ——跟随许结老师读书的日子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