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归懋仪集(上下)/明清别集丛刊 (清)归懋仪 著 文学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清)归懋仪著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3-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清)归懋仪著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3-01 00:00:00
    • 版次:1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020165667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人民文学出版社

    归懋仪集(上下)/明清别集丛刊

    作  者:(清)归懋仪 著
    定  价:188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3月01日
    页  数:
    装  帧:精装
    ISBN:9787020165667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归懋仪(1761-1832后),字佩珊,常熟人。一生交游甚广,著述甚富,为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很好活跃的闺秀诗人,传世作品超过千首。归懋仪集的版本情况很好复杂,本次整理搜罗国图、上图、南图等藏刻本、稿本多种(包括柳亚子藏南社抄本、丁祖荫抄本),对《绣余小草》《续草》《再续草》《三续草》《四续草》《五续草》《余草》《近草》进行全面整理,并进行补遗,均细加校勘。前言梳理其生平事迹、创作情况、作品版本情况,附录诸家唱和、生平资料、其夫李学璜作品集《枕善居诗剩》等。本书可谓是归懋仪诗文作品最为完备、准确的读本。

    作者简介

    归懋仪(1761-1832后),字佩珊,常熟人。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最为知名的闺秀诗人,女塾师,传世作品超过千首。 赵厚均, 重庆永川人,文学博士,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参与整理《江南女性别集》(初编—四编),负责近二十种女性别集的整理,执行主编 《江南家族文献丛编·上海卷》。著有《两晋文研究》。

    精彩内容

    目录
    归懋仪集 總目錄 歸懋儀集 附李學璜《枕善居詩賸》 總目錄 前言 凡例 繡餘小草一卷刻本 繡餘續草一卷附聽雪詞刻本 繡餘續草五卷刻本 繡餘續草一卷抄本 繡餘續草稿本 繡餘再續草、三續草、四續草稿本 繡餘五續草稿本 繡餘餘草附尺牘、詩餘抄本 繡餘近草稿本 作品補遺 附錄一 歸懋儀生平資料 附錄二 諸家唱和酬贈 附錄三 枕善居詩剩(李學璜) 前言 歸懋儀(一七六一-一八三二后),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適表兄上海李學璜。其一生交游甚廣,著述甚富,爲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很好活躍的閨秀詩人。 一、歸懋儀的家世與生平 歸懋儀的先世,往往追溯到歸有光。如五卷本《繡餘續草》陶澍序云:『余頃過安亭,宿震川書院,詢及先生後人,無知者。或云:「常熟女史歸氏佩珊即其裔也。」』這其實是誤傳。據《京兆歸氏世譜》,常熟虞山支、昆山玉峰支、湖州吳興支的歸氏遠祖是宋代的歸罕仁。歸有光屬昆山玉峰支,雖然歸有光之孫歸昌世移居常熟,但歸懋儀之父歸朝煦並非其支裔。歸朝煦的高祖歸起先與歸昌世同輩,曾祖歸允肅爲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狀元,皆屬常熟虞山支。或許是因歸朝煦嘗主持刻印《震川先生大全集》,故有此誤傳。 歸朝煦之父歸宣光(一六九一-一七六三),字念祖,號屺懷。清康熙五十九年(一七二○)舉人,任內閣中書,歷通政史、吏部、兵部侍郎。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遷禮部尚書,二十三年調左都御史,二十四年改工部尚書,卒于官。朝煦爲宣光第三子。馮桂芬《(同治)蘇州府志》卷一百一云:『歸朝煦,字升旭,宣光第三子,由廣東布政使經歷陞鄖陽通。乾隆己亥(一七七九),豫省河決,大吏奏調補曹儀同知,旋改曹單同知,署歸德府知府。……陞濟東道,以平度州案罣誤,左遷曹州知府。尋陞直隸永定河道,調山東運河道,復以曹縣盜案失察事罷歸,卒年七十四。』述其仕履甚詳。又《京兆歸氏世譜》云:『歸朝煦,宣光三子,字升旭,號梅圃,山東運河兵備道。配李氏,廣西梧州府知府上海柳溪女心敬,著有《蠹餘詩草》。繼高氏,蘇州應鴻女,并封恭人。副聞人氏、嵇氏、祁氏。子三:應恒、士驥、懋修。長、次,高出;三,聞人出。女四:長,李出;次、三,高出;四,祁出。』可知歸懋儀爲歸朝煦與李心敬的专享女兒,且爲朝煦之長女。佩珊之母李心敬,字一銘,宗袁女。年二十九卒。其弟李心耕刻心敬與歸懋儀之作爲《二餘詩草》。心敬之父李宗袁,字式凡,號柳溪。貢生,歷刑部主事,官終廣西梧州知府。宗袁次子心耕,字春圃,號研畬,官至岳州府知府,罷歸。心耕妻楊鳳姝,字蘋香,戶部員外郎吳縣大琛女。心耕由部曹厯官湖南諸府,皆賴以襄內政,及罷歸,氏處之夷然,不以介意也。著有《鴻寶樓詩稿》。心耕與鳳姝之子名學璜,字復軒,監生。學問淵博,爲名場耆宿,著有《筦測》及《枕善居詩賸》。歸懋儀即適其表兄李學璜。 …… 【補記】 此集之成,諸師友襄助甚多:碩士、博士皆同門的楊鑒生博士托其大姊楊愛平女士從台灣“國家圖書館”爲我複製了《繡餘餘草》一卷附《尺牘》、《詩餘》稿本,這是整理工作得以開展的基礎;浙江古籍出版社路偉先生代爲搜檢了陳文述集中題贈歸懋儀的作品,補充了數條材料;香港中文大學黃坤堯先生惠賜《孤山補梅圖》歸懋儀題辭的高清圖;盧盛江先生托其弟子代爲申請了天津圖書館藏《繡餘近草》的書影;南圖、上圖、天津圖書館藏的幾種稿抄本,均爲行草書寫,頗多難以識別之字,曾向教研室同仁彭國忠、韓立平、丁小明諸先生,以及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張長虹先生、上海大學出版社鄒西禮先生、西安工程大學人文學院張曉寧女史請教,幸得指點,解決了不少疑問;我指導的碩士生蘇珊影,現在洛陽市委黨校工作,她完成了將近十萬字的歸懋儀研究的學位論文,在寫作過程中爲我搜檢到一些有用的資料;我指導的本科生黃佳涵,現在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我因爲疫情不便出行,在看校樣時,請她替我查核了南圖稿本中的批語;現供職於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學的碩士生宋冠霖、目前尚在讀的碩士生李雨朦、戚林聰、張淑雅,都爲書稿的校核、統稿等付出了辛勞。本書的責任編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葛雲波先生,多次郵件往來,對書稿的體例、文字的訛誤等問題提出商榷,提升了本書的質量。凡此,均謹致謝忱! 書稿交呈出版社後,因爲申請出版資助的需要,略有遷延;後適逢庚子大疫,諸事遂廢。年來聚焦於《蕉園七子集》和《吳藻集》的出版,又延誤了此書的校核。倏忽之間,三年多光陰匆遽流逝,今已接近付梓,遂書數語於後。 二○二一年十一月二日,再記於上海臨港自貿區寓所 凡 例 一、本書收錄歸懋儀所有見存詩文作品,包括傳世的三種刻本和五種稿鈔本。刻本置於前,稿鈔本置於後,大致以刊刻和鈔寫時間爲序。各部分的底本及校本情況如下: (一)《繡餘小草》一卷,以中國國家圖書館藏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刻《二餘詩集》本(簡稱《小草》)爲底本,校以上海圖書館藏張應時輯《書三味樓叢書》等。 (二)《繡餘續草》一卷附《聽雪詞》,以清道光壬辰(一八三二)刻本爲底本(簡稱一卷本刻本《續草》),校以《繡餘續草》五卷刻本、《繡餘再續草》、《繡餘近草》及《朱太夫人遺詩》等。《聽雪詞》校以《繡餘餘草》一卷所附《詩餘》(簡稱《詩餘》)、徐乃昌《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 (三)《繡餘續草》五卷,以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刻本爲底本(簡稱《續草》卷某或《續草》五卷刻本),校以《續草》一卷本刻本、《續草》稿本、《再續草》、《三續草》、《四續草》、《五續草》、《餘草》、《近草》,及張玉珍《晚香居詩鈔》、吳靜《飲冰集》。 (四)《繡餘續草》一卷附詩餘,以民國四年乙卯(一九一五)金舒安鈔本爲底本(簡稱《續草》鈔本)。 (五)《繡餘續草》稿本一卷,以南京圖書館藏稿本爲底本(簡稱《續草》稿本),校以《再續草》、《續草》五卷刻本、《續草》鈔本。 (六)《繡餘再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合爲一種。稿本。蘭皋詩屋烏絲欄箋紙鈔寫。校以《續草》五卷刻本、《續草》鈔本、《續草》稿本、《近草》,及張玉珍《晚香居詩鈔》、李筠嘉《春雪集》。 (七)《繡餘五續草》不分卷,上海圖書館藏稿本,以之爲底本,校以《續草》五卷刻本、《四續草》、《餘草》、《近草》、《詩餘》。 (八)《繡餘餘草》一卷附《尺牘》、《詩餘》,以臺灣“國家圖書館”藏稿本爲底本(簡稱《餘草》),校以《續草》五卷刻本、《五續草》、《續草》鈔本、《聽雪詞》,及《龔定庵全集類編》、《孤山補梅圖》手迹。 (九)《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藏稿本,以之爲底本,校以《續草》五卷刻本、《三續草》、《四續草》、《五續草》、《續草》一卷本刻本。 有價值的異文,均出校說明。諸稿本多有批改,均出校記予以說明。 一、諸種稿鈔本與刻本內容多有重複,重出之作則存目,併標明其在刻本中的卷次。《繡餘近草》是歸懋儀手稿本,且有許兆桂等人的批改,殊爲珍貴,故雖重出亦併存,於詩後校記說明。 一、底本所附“原作”、“和作”,仍置原處,與本集校勘,有價值的異文出校說明。新補入作品、序跋,均出校說明。 一、《繡餘小草》、《繡餘續草》(稿本)、《繡餘再、三、四續草》、《繡餘五續草》等集,間有評語,設“夾評”、“評語”欄,隨文過錄。重出之作的評語,則移至錄詩之處。 一、諸集之外,偶見歸懋儀零篇斷簡,輯爲“詩文補遺”,附在正文後。 一、附錄一輯錄歸懋儀的生平、評論資料,附錄二輯錄諸人的唱和酬贈之作,足爲知人論世之用。其間有輾轉販鈔者也不避重複,讀者自可鑒察。 一、附錄三收錄歸懋儀的丈夫李學璜所著《枕善居詩賸》,上海圖書館藏清稿本;王慶勛《可作集》卷一收錄李學璜數十首詩,不見于集中者,輯入附錄。 一、歸懋儀作品集名,略相似甚或相同,故整理之際,於正文卷端集名下、頁眉集名下,補加卷次、稿本或鈔本字樣,略增區別。 一、異體字、俗體字一般統一爲規範繁體正字。避諱字回改,如“元”改“玄”,“邱”改“丘”。底本空闕或模糊難辨者,均以□代替。有脫文處,根據詩意與平仄格律放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