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核仪器设计与应用 李景修 著 专业科技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李景修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景修著
    •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01 00:00:00
    • 版次:1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2436305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核仪器设计与应用

    作  者:李景修 著
    定  价:59
    出 版 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01日
    页  数: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2436305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核仪器设计、生产和应用的实践总结。书中除对核辐射现象进行一般论述之外,还介绍了活度计、核子测沙仪、核子皮带秤、γ射线料位计、源激发煤灰测量、瞬发 γ射线分析等的原理及设计方法;同时介绍了误差及数据处理、辐射防护与屏蔽计算、中子罐设计以及 X CT原理、测量与求解方法。附录中提供了单片机线路图及317个放射性核素参数表等。

    本书可作为核物理和核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核物理实验及核工程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李景修, 1939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小九宫村,汉族,教授级不错工程师。196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学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第五研究室。1973年随单位转制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从事核物理实验研究。主要工作有:1966年参与了在回旋加速器上利用氘-氘反应产生的中子轰击铀-235,分析裂变产物产额质量数分布曲线峰谷比随中子能量变化的任务;1971年参加了利用反应堆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分析甘肃白银厂尾矿中的铂铑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章 射线的发现

    1.1本原的探索

    1.2铀的发现

    1.3 X射线的发现

    1.4放射性的发现

    1.5钋和镭的发现

    1.6电子和正电子的发现

    1.7原子的核模型

    1.8质子的发现

    1.9中子的发现

    1.10人工放射性的发现

    1.11重核裂变的发现

    1.12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2章 放射性

    2.1放射性衰变




    2.1.1 β衰变

    2.1.2 β+衰变

    2.1.3电子俘获

    2.1.4 α衰变

    2.1.5裂变

    2.1.6同质异能跃迁

    2.1.7 γ射线跃迁

    2.1.8内转换

    2.1.9俄歇效应

    2.1.10 X射线发射

    2.1.11放射性单位

    2.2衰变理论

    2.2.1递次衰变

    2.2.2半衰期

    2.3放射性活度

    2.3.1活度衰变规律

    2.3.2递衰核素活度

    2.3.3活度的平衡

    2.3.4活度的测量

    2.4 γ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2.4.1 γ射线的三种效应

    2.4.2光电效应

    2.4.3康普顿效应

    2.4.4电子偶效应

    2.4.5弹性散射和相干散射

    2.4.6康普顿本底谱峰

    2.5 γ射线束的衰减

    2.5.1 γ射线束减弱规律

    2.5.2质量减弱系数

    2.6电子与物质的作用




    2.6.1单能电子电离能量损失

    2.6.2单能电子轫致辐射能量损失

    2.6.3 β射线平均能量

    2.6.4电子轫致辐射强度

    2.6.5电子的射程

    2.7 β射线束减弱规律

    参考文献




    第3章 气体探测器

    3.1气体电离

    3.1.1原电离过程

    3.1.2次电离过程

    3.1.3平均电离能

    3.2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3.2.1带电粒子热运动

    3.2.2带电粒子漂移

    3.3探测器理论

    3.3.1探测器简介

    3.3.2感应电荷

    3.3.3电离电荷

    3.3.4电场强度

    3.3.5电容

    3.3.6收集时间

    3.3.7脉冲电流

    3.3.8积分电压

    3.3.9极间电压

    3.4电离室

    3.4.1 I/V转换电路

    3.4.2电源连接方式

    3.4.3输入电阻

    3.4.4输出电阻

    3.4.5输入保护

    3.4.6频率特性

    3.4.7直流本底

    3.4.8交流本底

    3.4.9电流与误差

    3.5正比计数管

    3.5.1基本结构

    3.5.2倍增系数

    3.5.3脉冲电压

    3.6盖革计数管

    3.6.1雪崩放电

    3.6.2猝灭过程

    3.6.3输出脉冲

    3.6.4输出电路

    3.6.5探测效率

    参考文献




    第4章 闪烁探测器

    4.1基本结构

    4.2闪烁体

    4.3光电倍增管

    4.3.1结构特点

    4.3.2主要参数

    4.4分压器

    4.5输出信号

    参考文献




    第5章 活度计与单片机

    5.1活度计结构

    5.2井型充气电离室

    5.2.1结构特点

    5.2.2示活度随井深变化

    5.2.3坪曲线

    5.3电离电流

    5.3.1电离电流计算式

    5.3.2电流活度比计算式

    5.4灵敏度曲线

    5.4.1理论灵敏度曲线

    5.4.2灵敏度曲线实验

    5.4.3实验灵敏度曲线

    5.4.4电流活度比误差

    5.5前置放大器

    5.5.1放大器电路

    5.5.2输出电压

    5.6单片机系统

    5.6.1系统设计

    5.6.2键盘接口

    5.6.3液晶显示器

    5.6.4模/数转换器

    5.6.5转换过程

    5.6.6换挡控制

    5.6.7其他控制

    5.7活度测量

    5.7.1本底测量

    5.7.2核素活度测量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核子测沙仪

    6.1河流含沙量

    6.2测沙原理

    6.2.1浑水质量减弱系数

    6.2.2含沙量计算式

    6.2.3测沙仪灵敏限

    6.2.4优选含沙量

    6.3测沙仪设计

    6.3.1探测器设计

    6.3.2防护设计

    6.4测沙仪率定

    6.4.1配沙率定法

    6.4.2采样置换率定法

    6.4.3误差计算法

    6.5温度影响

    6.5.1电阻温度系数

    6.5.2电压随温度的变化

    6.5.3测温电路

    6.5.4温度校正

    6.6测沙仪的应用

    6.6.1泥沙的脉动

    6.6.2在线测沙

    参考文献

    第7章 微机核子皮带秤

    7.1核子秤设计

    7.1.1基本结构

    7.1.2称重原理

    7.1.3皮重测量

    7.1.4标定

    7.1.5电离室

    7.1.6放射源选择

    7.2称重精度分析

    7.2.1标定误差

    7.2.2料流量变化误差

    7.2.3厚度测量误差

    参考文献




    第8章 γ射线料位计

    8.1料位计设计

    8.1.1基本结构

    8.1.2料位控制原理

    8.1.3控制电路

    8.2放射源的选择

    8.2.1注量率的估算

    8.2.2源活度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9章 源激发煤灰测量法

    9.1 X射线分析

    9.1.1基本原理

    9.1.2常用激发源

    9.1.3煤灰知识

    9.2煤灰测量仪

    9.3能谱分析法

    9.4双源分析法

    9.4.1基本原理

    9.4.2实时测量

    参考文献

    0章 瞬发 γ射线分析技术

    10.1瞬发 γ分析的发展

    10.2中子核反应

    10.2.1中子散射

    10.2.2中子吸收

    10.3中子源和中子管

    10.3.1中子源

    10.3.2中子管

    10.4探测器的选择

    10.5 PGNAA设计

    10.5.1中子管慢化设计

    10.5.2瞬发 γ的估算式

    10.6缓发 γ的计算式

    10.7 PGNAA在线煤分析

    参考文献




    1章 医用放射性废物活度测量

    11.1医用放射性核素

    11.2放射性废物排放标准

    11.2.1放射性废物

    11.2.2限值与计算

    11.2.3放射性废物管理限值

    11.3废水活度的测量

    11.3.1测量设备

    11.3.2活度标定与测量

    11.4废物比活度的测量

    参考文献




    2章 误差与数据处理

    12.1误差

    12.1.1误差分类

    12.1.2误差表示法

    12.2有效数字

    12.2.1表示方法

    12.2.2数据修约

    12.2.3运算规则

    12.3等精度测量

    12.3.1算术平均值

    12.3.2标准差

    12.3.3平均值标准差

    12.4非等精度测量

    12.4.1权的概念

    12.4.2加权平均值

    12.4.3加权标准差

    12.4.4测量不确定度

    12.5误差传递

    12.5.1误差传递公式

    12.5.2运算结果误差 …

    12.6最小二乘法

    12.6.1最小二乘法原理

    12.6.2函数拟合

    12.7核衰变的统计性

    12.7.1核衰变事件

    12.7.2二项式分布

    12.7.3泊松分布

    12.7.4高斯分布

    12.8核衰变统计性的应用

    12.8.1计数率校正

    12.8.2输出电压的涨落

    参考文献




    3章 辐射防护

    13.1辐射防护知识

    13.1.1电离辐射量

    13.1.2剂量标准

    13.2 γ射线源防护

    13.2.1空气中辐射量计算

    13.2.2屏蔽体中辐射量计算

    13.2.3 γ射线积累因子

    13.2.4层值屏蔽计算法

    13.3 β射线源防护

    13.3.1吸收剂量率

    13.3.2 β射线屏蔽

    13.4中子的防护

    13.4.1宏观分出截面

    13.4.2中子积累因子

    13.4.3中子源注量率

    13.4.4中子周围剂量当量计算

    13.4.5中子源剂量换算

    13.5中子源罐设计

    13.5.1源罐结构

    13.5.2 γ剂量计算

    13.5.3中子剂量计算

    13.5.4源罐表面剂量

    13.5.5设计评价

    13.6 X CT的基本原理

    13.6.1 X CT的理论基础

    13.6.2 X CT的基本布置

    13.6.3 X CT的测量与计算

    参考文献

    附录1常用电磁单位换算表

    参考文献

    附录2放射性核素选编

    参考文献

    附录3单片机原理图

    附录4常用放射性核素的 Γ常数

    参考文献

    附录5 G-P公式积累因子参数

    参考文献

    附录 6 宽束γ射线的半值层和 1/10值层厚度

    参考文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