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中间团体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冯静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冯静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冯静著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1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2-11-01
    • 字数:222000.0
    • 页数:249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9093230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间团体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作  者:冯静 著
    定  价:26
    出 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01日
    页  数:249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9093230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中间团体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1901-1937)》以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宏观视野,探究近代中国社会组织化的性质与意义。在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构建中,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已经进入国人意识,并成为改革和革命的目标。近代中国以商会、同业公会等为主体的中间团体在公共领域内发挥的重要影响,正是基于这种“人为”构建的特征。在现代国家各种制度结构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环境下,中间团体作为弥补国家基础结构能力不足的替代物,是国家“嵌入”社会的机制。中间团体的政治化是在过渡社会政治制度形式主义特征显著的背景下的功能泛化。中间团体的自主性是国家基于社会控制与政治动员平衡的考量而赋予的。近代中国社会资本状况、资本主义发展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基础设施状况决定了社会密集的组织网络难以成为推动现代民族国家主权集中和政治民主的力量。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章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一)近代中国社会组织化的趋势
    (二)近代中国的现代国家转型
    (三)过渡社会的中间团体
    二、相关研究述评
    (一)现代国家构建理论
    (二)公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研究
    (三)对近代中国工商行业性组织及其商人精英的研究
    三、研究的理论预设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理论预设
    (三)关键词界定
    (四)研究方法
    四、分析框架与理论意义
    (一)分析框架
    (二)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二章 过渡社会民间组织的发生
    一、社会发生: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历史回溯:工商同业组织的起源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三)工商业者地位的提高与组织化
    二、国家构建:清末以来国家转型的驱动
    (一)“赋出于农”向“赋出于商”的转变
    (二)新政:地方绅商的权力合法化与组织化
    (三)国家介入:同业公会法规的颁布
    (四)强化控制:同业公会的改组
    三、民间组织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共生性
    (一)民间组织研究的现代民族国家构建视角
    (二)社会动员与政治控制
    (三)社会控制与政治动员的张力

    第三章 民间组织与宪政民主国家的构建
    一、民间组织的功能泛化
    (一)民间组织服务对象和职能的扩展
    (二)从地方公益走向地方自治
    二、民间组织政治化的制度背景:宪政民主制的失败
    (一)合法政治权威的缺失
    (二)军阀割据的形成
    (三)地方精英权力的扩张
    三、民间组织政治化的权力格局
    (一)军阀:缺乏社会基础的政治权力拥有者
    (二)议会:缺乏民意基础和立法权力的代议机构
    (三)政党:代表派系私利的组织
    (四)商会等法团组织:代表地方公益的自治机构和民意机构
    四、民间组织的发展对现代国家构建实施策略的影响
    (一)把合法性基础扩展到社会精英阶层
    (二)通过其组织合法性,增进国家的渗透能力
    (三)通过协助政策执行,促进政府的绩效合理性
    (四)通过职业社团的组织网络,促进国家的整合
    五、利用民间组织网络构建国家主权的缺陷
    (一)组织目标的差异,致使政策执行效力不稳固
    (二)集体代表制而非个人代表制,妨碍了国家对公民的直接统治
    (三)国家的渗透能力与支持基础(仅仅限于精英阶层)
    (四)组织行政性与自愿性的失衡,致使民间组织动员能力日益降低

    第四章 中间团体与党治国家
    一、从王朝国家到党治国家的演变轨迹
    (一)一元政治传统
    (二)社会对于秩序的需要
    (三)民族主义的兴起
    二、党治国家的制度基础
    (一)总体党的出现
    (二)党治国家的党政关系
    (三)党治国家的社会结构基础
    三、党治国家的内在张力
    (一)一元代表地位与全民代表身份的冲突
    (二)总体党的社会控制要求与其组织能力的冲突
    四、公共领域与国家渗透
    (一)国民政府时期中间团体的功能
    (二)国家职能与社会组织空间扩展
    (三)发展的趋势

    第五章 国家构建的社会发生:社会资本与资本主义
    一、民间组织的权力来源与权力结构
    (一)双重授权
    (二)双重授权的内在紧张
    (三)同业公会和商会的内部权力结构
    二、城市社会的社团组织网络
    (一)精英支配的组织网络
    (二)分裂的社会:地缘、业缘与阶级
    (三)差序格局中的社会关系
    三、资本主义、社会基础设施与现代国家构建
    (一)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二)现代民族构建的历史困局

    第六章 余论:过渡社会中间结构的嬗变
    一、中间结构的延续与变异
    (一)官民中介:从绅士到绅商(资产阶级)
    (二)延续与变异
    二、未来的期许:中间团体作为国家制度变革动力的基础
    (一)公民权的保护
    (二)独立社会权力中心的兴起
    参考文献
    后 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