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语法学说史论 谢晓安,亢世勇 等 著 文教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谢晓安,亢世勇 等 著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谢晓安,亢世勇 等 著著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1-01
    • 字数:170千字
    • 页数:174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6198773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语法学说史论

    作  者:谢晓安,亢世勇 等 著
    定  价:58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1月01日
    页  数:17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6198773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在评论现有的“语法名著·时序”语法学说史体系的基础上,构筑了“语法单位·时序”语法学说史体系。论述了只有两种体系互补并行,才能显现出语法学说发展的历程。按照“语法单位·时序”语法学说史体系描写和评论了各个层级上的部分语法单位研究的发展轨迹和语法分析方法的发展轨迹。按“语法单位·时序”语法学说史体系评论了部分名著。

    作者简介

    谢晓安,男,1955年生,广东梅县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后进入兰州大学工作至今,教授,主要致力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尤其是语法学说史研究用力多。
    亢世勇,男,1964年生,陕西延安人。1987年毕业于延安大学中文系。1995年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鲁东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山东省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术带头人。主要致力于现代汉语语法、词汇以及中文信息处理研究。

    精彩内容

    目录
    部分两种不同的语法学说史体系
    章关于汉语语法学说史研究的思考
    一关于语法学说史著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如何使汉语语法研究精密化、科学化
    (二)对原著准确的理解
    (三)全面、准确地把握语法学发展中的事实
    (四)语法著作的名称、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
    (五)使语法学说史研究科学化
    二关于进行多角度研究、建设多样性的汉语语法学说史
    体系
    (一)目前的研究角度和体系
    (二)进行以语法单位为纲、以时间为目的研究,建立“(语法)单位·时序”体系的语法学说史
    (三)进行著名语法学家的语法思想研究,建立“著名语法学家语法思想·时序”体系的语法学说史
    第二章关于汉语语法学说史研究的再思考
    一“时序”是语法学史科学性的基础
    二重视描写分析论述初版著作,正确处理初版著作与修订版著作的关系
    第二部分“语法单位·时序”体系对一些主要语法单位所作的描写、分析和评论
    第三章从西方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看汉语语法学产生迟缓的原因
    一对语言材料的广泛收集和整理
    二相关科学的影响和带头学科的推动
    三东、西方学者思维方式和学术环境的差异
    四研究对象自身结构特点的不同
    第四章五四运动与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兴起
    第五章20世纪的形容词学说
    一术语·定义·辨认
    二构造
    三范围分类
    四用法
    第六章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短语学说的发展
    一定义和范围
    二功能
    三结构
    第七章20世纪语法学句子观的发展
    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
    (一)以结构(具备主谓成分)为主,兼顾意义(表达完整的意思)
    (二)以意义为主,兼顾结构完整和语音特征
    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
    (一)以结构完整为主,兼顾结构的独立与作用
    (二)意义完整、结构独立、结构完整并重
    (三)以听话人听得懂而且满意为主,并强调语言环境对句子的决定作用
    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四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
    五20世纪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
    第八章“句子成分”新探——兼论句子分析
    一汉语语法学“句子成分”研究的述评
    二“句子成分”新说
    三句子分析
    第九章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的复旬学说
    一术语·定义·范围
    二结构·分类
    三分析方法
    第十章试论“依句辨品”是一种辅助性的词的归类标准
    一《文法》的词类是以意义为标准划分的
    二《文法》并没有用“依句辨品”给词分类
    三“依句辨品”是给词归类的
    四“依句辨品”是一种辅助性的归类标准
    第十一章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单句分析方法
    一1920年至1923年
    二1924年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
    三20世纪40年代
    四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第十二章《中国文法要略》和《汉语语法论》的句子中心析句法
    第十三章20世纪40年代前的句型思想
    一上位句型
    (一)最上(高)位句型
    (二)次上(高)位句型
    二下位句型
    第十四章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走向
    一未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走向——向应用型发展
    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一)语义问题
    (二),词类问题
    (三)句型问题
    (四)语用问题
    第三部分“语法单位·时序"体系对语法著作,语法观点所作的评论
    第十五章颇有创见力的一部语法专著——评易作霖的《国语文法四讲》
    一构建重句法的语法学框架
    二继承与创新并举,用“重”分析法分析扩张复句、短语、
    二重合义侧
    三用语义解释“变式句”
    四分析副词附加语的语义,给副词附加语分类,描写副词
    附加语的排列次序
    第十六章20世纪前半叶汉语语法学的变换分析——兼评《汉语语法丛书·序》中的一个观点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