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中国民俗学通论(3民俗资源论) 仲富兰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仲富兰著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4-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仲富兰著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4-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5-04-01
    • 字数:325000.0
    • 页数:0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9107906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民俗学通论(3民俗资源论)

    作  者:仲富兰 著
    定  价:58
    出 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4月01日
    页  数:0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9107906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民俗学通论》是作者仲富兰多年来潜心专研中国民俗学的一部全面、系统、创新的力作。本卷是“民俗资源论”。针对改革开放大潮下如何利用民俗资源,从理论上进行总结与提高。全书系统分析了作为发展经济重要资源的民俗文化从资源到资本,再到方兴未艾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从事文化产业创业的学子,可以从中得到诸多启发、各地的民俗馆、博物馆、文化馆、群艺馆的从事文化操作的实际工作者也迫切地需要培训和提高,这是一部系统、全面、创新的理论专著,对他们也许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简介

    仲富兰,上海市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曾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副总监、高级记者,《新闻午报》主笔。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为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著有《中华风物探源》、《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现代民俗流变》、《民俗与文化杂谈》、《图说中国近百年社会生活变迁》、《民俗传播学》等30多部著作。

    精彩内容

    目录
    绪论 社会转型与新民俗资源观
    一、社会转型中的“资源”认知
    二、民俗学研究须向“资源”领域拓展
    三、民俗资源分类与形态要素
    四、民俗资源研究的路径建构
    五、关于新民俗资源观
    六、民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一章 民俗资源:概念与分类系统
    第一节 人类资源观的演变
    一、关于资源概念的阐释
    二、对“信息资源”的再认识
    三、社会资源的延伸与拓展
    四、民俗资源:新“四库”全书
    第二节 民俗资源的分类系统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民俗资源分类
    二、都市民俗学的学科体系分析
    三、都市民俗与资源守护
    四、亟待保护的都市民俗资源类型
    第三节 民俗资源分类的组合系统
    一、资源的传播和价值实现
    二、纵横交错的资源“组合系统”
    三、支撑资源组合系统的四大支柱
    第二章 民俗资源的内涵与外延
    第一节 传统节日与资源内涵
    一、传统节日的传承之路
    二、清明节文化内涵再认识
    三、民族生命意识的传承
    四、“七夕”、“中秋”文化内涵辨析
    五、消费主义与民俗资源
    第二节 民俗资源的特征
    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
    二、变异与稳定的结合
    三、衰减与递增的过程
    四、传统与时尚的转换
    第三节 共享与持久的文化盛宴
    一、民俗资源的共享特征
    二、民俗资源的耐久特征
    三、读图时代的民俗资源
    第三章 都市民俗与资源集合
    第一节 民俗资源集聚与留存
    一、五方杂处的资源集聚
    二、中西习俗的兼容并蓄
    三、都市资源的留存与守护
    第二节 民俗资源的层次与衍生
    一、民俗资源的三个层次
    二、民俗资源的价值展示
    三、传统习俗在都市的衍生
    第三节 物态与非物态的资源整合
    一、两种形态资源的整合
    二、非物质形态资源的保护
    三、非物质形态资源的转换
    第四节 多样性与集合性统一
    一、民俗资源的多样性
    二、民俗资源的同一性
    三、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
    第四章 研究民俗资源的维度与视角
    第一节 历时性:人口资源再生
    一、生育文化与人口资源
    二、人口再生与民俗流变
    三、当代生养习俗的嬗变
    四、“银发浪潮”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 共时性:民族资源发展
    一、空间格局:资源保护与地域条件
    二、民俗内涵:资源利用与传播形态
    三、未来走向:文化诉求与要素表达
    四、民众参与:持续发展与商业模式
    第三节 乡土视角:承载乡愁的宝贵资源
    一、乡缘风土与知识传承
    二、水在江南民俗中的核心价值
    三、香包凝聚乡土情
    四、佛教与江南民俗的三个案例
    第四节 海洋视角:广阔无尽的资源优势
    一、“下海庙”与古代上海人文资源
    二、妈祖信仰与上海民俗传播
    三、镇海祈福与信众祀奉
    四、走向蔚蓝的大海
    第五章 民俗资源与文化创意
    第一节 民俗资源与创意产业
    一、非遗传承与符号传播
    二、非遗传播与文化创意
    三、非遗创意特点辨析
    四、融汇古今与创新诉求
    第二节 民俗资源与传媒互动
    一、民俗节日的文化价值
    二、民俗仪式与传播工具
    三、民俗资源凝聚珍贵记忆
    四、“内容为王”与意义传达
    第三节 数字技术与节日创意
    一、民俗符号的内在结构
    二、数字媒介与民俗传承
    三、微信时代的节俗传播
    四、移动互联网与节日新媒体
    第六章 民俗资源的价值内涵
    第一节 人文内涵与国学价值
    一、生生不息的生命意义
    二、天人合一的哲理意义
    三、不变求变的开端意义
    四、辟邪纳福的社会意义
    第二节 尊老敬贤的家国传统
    一、尊敬老者的文化传统
    二、“敬老”尚需“崇文”
    三、孝亲敬老的民俗积淀
    四、尊老敬贤的人情魅力
    第三节 民俗流变与人文价值
    一、“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财富
    二、传统馈赠给当代人的厚礼
    三、开拓创新与文化品格塑造
    第四节 民俗旅游资源的巨大空间
    一、守护民俗资源的核心价值
    二、旅游与节日资源的叠加效应
    三、三种力量制约着价值实现
    第七章 传统节日与古镇资源保护
    第一节 节日资源保护与认同
    一、传统节日资源的文化价值
    二、现实的巨大反差
    三、传统节日蕴涵的文化认同
    四、过节模式要革故鼎新
    第二节 非遗资源保护与开发
    一、保护资源需克服浮躁心态
    二、重在挖掘资源内涵
    三、庄严仪式中的珍贵记忆
    第三节 古镇资源保护路径探寻
    一、从“古镇三要素”说起
    二、古镇文脉的精神载体
    三、活化古镇的故事与传说
    四、民俗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
    第四节 保护方式与手段的创新
    一、节日民俗资源演进规律
    二、传媒改变民俗资源走向
    三、激活民俗资源创新力
    第八章 资源开发与文创产业发展
    第一节 承载乡愁的美丽中国
    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二、“山水城市”诸要素分析
    三、山水城市的民俗特征
    四、山水城市需要民俗创意
    第二节 从民俗资源到文创产业
    一、民族手工艺品文创新态势
    二、亟须提升原创力度
    三、连接文化市场,对接高新技术
    第三节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是地域的核心资源
    二、“黑牡丹”与上海苏州河整治
    三、苏州河生机与城市生态空间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与文化强国
    第一节 厚积薄发与酒文化创意
    一、酒资源与上海民俗
    二、酒与一座城市的兴起
    三、别具特色的上海酒俗
    四、开启上海酒文化创意之路
    第二节 古镇保护与未来家园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古镇发展
    二、找准自身的核心资源
    三、文化记忆与古镇资源空间
    四、提升创新力度,找准表现形式
    第三节 寻找消逝的文化记忆
    一、“民俗资源开发”的十二字诀
    二、开发与“历史文化”结缘
    三、当今资源开发的紧迫问题
    四、让文化记忆告诉未来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