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极限正义:刑案之道 高艳东 著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高艳东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4-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高艳东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4-01 00:00:00
    • 版次:1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301319857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极限正义:刑案之道

    作  者:高艳东 著
    定  价:59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04月01日
    页  数:
    装  帧:精装
    ISBN:9787301319857
    主编推荐

    一个伟大的判决不能只考虑一种正义观。 极限正义关乎个人生死和人类未来,呼唤上帝思维和工匠精神。 如果说案例是检验正义的可靠标准,用宏大的历史观、多维的方法论审视刑法案例,穷尽法律逻辑和价值考量,则是通向极限正义的不二法门。 刑法学家高艳东用“仰望上帝的目光和兼济苍生的刀笔”,在九宗典型大案中探寻极限正义。 刑法应“成为述说人性的知识谱,而不是解读文字的注释学”,这既是一部高水准的刑法理论专业读物,也是一本饱含法意情理的普法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近年来的热点案例或新型案例的学理分析。通说往往注重规范分析,而作者更强调考虑案件的社会效果、历史定位,用宏大的历史观研究案例,全面考虑可能影响案件的每一个因素,得出更为正义的结论。 作者希望通过本书中的案例分析,表达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方法论上,法律人不仅可以使用构成要件理论定罪,还可以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分析案例,这是传统刑法学的薄弱环节;在思维方式上,作者强调极限逻辑性,不仅要考虑个案,而且要考虑类似情形的可适用性,即此案的结论有无普适性。总之,作者以极限正义为主线,用中国典型案例,传达出了不同的法条解读方法和刑法哲理。

    作者简介

    高艳东,先后在西南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现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法律大会”创办人之一。近年来推动传统法律向数字法学转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人民日报》等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主编)4部著作。有10项研究成果分别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民政部、中国法学会等单位的一、二、三等奖。

    精彩内容

    目录
    目录 章 邱兴华案: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 一、迷惑与被迷惑:精神病鉴定背后的法治诉求与学者寄托 二、喧宾夺主:刑事责任能力中的精神病态无须求助于医生 三、混淆前提:幻觉和妄想不能否定非决定行为的责任能力 四、行为过程是判断刑事责任能力最可靠的根据 五、超常规的行为方式折射出更强的控制能力,而非精神病态的证明 六、拒绝鉴定申请是副作用最小的合法选择 七、结语:立法者的法治,司法者的个案 第二章 快播案:不作为犯的刑事责任 一、引言:不纯正不作为犯有无边界? 二、在行为可罚性上,不作为≠作为 三、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法理 四、法益保护vs行为危险:中国重罪的蓝本是作为 五、我国刑法应严控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范围 六、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应排除不作为 七、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出路 八、结论:不要让德日教义学迷住正义的双眼 第三章 肖志军案:薄情者的刑事责任 一、对肖志军定罪的客观要件:不作为与因果关系之考察 二、从抽象危险性到具体危险性:肖志军拒签前后对危险性认识程度的飞跃 三、肖志军的罪过内容分析:间接故意而非有认识过失 四、罪名选择:肖志军属于故意杀人罪而非遗弃罪 五、破解对肖志军的宽恕因素:期待可能性与刑法价值导向 六、结语:爱她,就请保护她 第四章 小偷猛踩刹车案:慌张者的刑事责任 一、问题根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法时对罪刑法定原则遵守的先天不足 二、从“性质”上限定危险相当性:具有致人重伤、死亡的性质才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危险性的实质 三、从“程度”上限定危险相当性:具体危险犯的认定标准更严格 四、对“危险方法”的定罪出路 五、结语:“危险方法”不能包治百病 第五章 三鹿奶粉案:造假者的刑事责任 一、判解省审:被民愤掩盖的治罪谬误 二、抽象考察:刑事责任的合理档次 三、规范论证:涉案罪名的准确判定 四、刑法应然:价值立场的正确回归 五、结语:身份、责任与可罚性的对应关系 第六章 组织刷单案:刷单炒信者的刑事责任 一、组织刷单的定性争议 二、社会危害性判断:互联网公害、行政法失灵 三、组织刷单违反“国家规定” 四、组织刷单可以适用《网络诽谤解释》 五、死与生:工业与信息时代非法经营罪的不同命运 六、结语:互联网是中国刑法学换道超车的机会 第七章 许霆案:占便宜者的刑事责任 一、引言:许霆案中的法治信息与专业要求 二、许霆案偏差的根源:形式犯罪论固有的罪名优于刑事责任的思维 三、价值判断中谁主沉浮:回归法的正当性来审视官民分歧 四、从危害性看是轻罪重罚:寻找决定财产罪法定刑的根据 五、罪刑法定与犯罪类型说:许霆的行为方式不属于“盗窃类型” 六、实行行为辨析:“插真卡输密码”无评价意义 七、实行行为的基准:“从出款口拿钱”只能评价为侵占行为 八、取款机出错的性质分析:智能型机器出错与人出错无异 九、结语:聪明的法官不嘲笑民意 第八章 吴英案:投机商人的刑事责任 一、引言:一个女孩如何触痛了大众的神经 二、从口袋罪状到后盾罪名:诈骗罪的教义扩张与法理限缩 三、诈骗的层级化标准:生活、市场、投资与投机领域各行其是 四、吴英案中出资行为的归类:少数为投资、多数系投机 五、集资诈骗罪的应然解释:二次限缩与规范判断 六、诈骗何以致死:危害评价与政策选择 七、结语:惜香怜玉、精细司法 第九章 恶意注册账号案:黑产者的刑事责任 一、入罪必要性:打击恶意注册=控制网络犯罪 二、恶意注册的法律定性:从共犯到独立定罪 三、破坏生产经营罪中的“其他方法”包括欺骗手段 四、破坏生产经营罪中的“破坏”等于“妨害” 五、破坏生产经营罪中的“生产经营”可以包容“业务” 六、结语:法律可以穿越时代 后记 仰望法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