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 微课版 韩立刚 编 大中专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韩立刚著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韩立刚著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2-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1-02-01
    • 字数:402000
    • 页数:25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15537652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人民邮电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教程——自顶向下方法 微课版

    作  者:韩立刚 编
    定  价:59.8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02月01日
    页  数:260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5537652
    主编推荐

    1. 自顶向下写法,改革创新传统教材。 2. 作者花数年心血,创作超过1000幅生动图片,得以让读者用“能看见”的方式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中各种晦涩及抽象的概念及技术。 3. 一本真正融项目教学 案例教学 校企合作于一体的网络原理与技术创新教材 4. 配套优质教学用PPT,所有实验软件作者打包提供。 5. 配套重难点教学视频

    内容简介

    本书讲解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通信使用的协议,这和高校当前使用的计算机网络主流教材的内容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本书站在零基础学生的视角展开理论讲解和章节安排。本书将抽象的理论配以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本书打破传统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内容布局模式,先从应用层协议开始讲起,再讲解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物理层规范,最后讲解TCP/IP和OSI参考模型的关系。本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通信协议包含的要素,通过大量实例来观察应用层协议的报文结构、传输层协议的首部、网络层协议的首部、数据链路层的首部。本书对网络层协议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扩展,分为3章,包括IP地址和子网划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网络层协议。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员的技术参考书。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章认识计算机网络1
    1.1Internet的产生和中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2
    1.1.1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2
    1.1.2中国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2
    1.1.3跨ISP访问网络带来的问题3
    1.1.4多层级的ISP结构4
    1.2企业局域网的规划和设计5
    1.2.1二层结构的局域网5
    1.2.2三层结构的局域网6
    习题7
    第2章应用层协议8
    2.1理解应用程序通信使用的协议9
    2.1.1理解协议9
    2.1.2互联网中常见的应用协议10
    2.2HTTP12
    2.2.1HTTP的主要内容12
    2.2.2抓包分析HTTP15
    2.2.3高级防火墙和应用层协议方法18
    2.3Wireshark抓包工具筛选数据包20
    2.3.1显示过滤器20
    2.3.2协议筛选和表达式筛选21
    2.3.3复合过滤表达式22
    2.3.4常见显示过滤需求及其对应表达式22
    2.4FTP23
    2.4.1FTP的工作细节23
    2.4.2抓包分析FTP的工作过程26
    2.5DNS协议33
    2.5.1域名的概念33
    2.5.2域名的结构34
    2.5.3Internet中的域名服务器37
    2.5.4域名解析过程39
    2.5.5抓包分析DNS协议41
    2.6DHCP42
    2.6.1静态地址和动态地址应用场景42
    2.6.2DHCP地址租约43
    2.6.3DHCP分配地址的过程44
    2.6.4DHCP地址租约更新45
    2.6.5抓包分析DHCP46
    2.7SMTP和POP3协议47
    2.7.1SMTP和POP3的功能47
    2.7.2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过程48
    2.7.3抓包分析SMTP和POP350
    习题56
    第3章传输层协议59
    3.1TCP和UDP的应用场景60
    3.2TCP的功能和TCP的首部62
    3.2.1TCP功能62
    3.2.2TCP的首部62
    3.3TCP的主要内容63
    3.3.1通过TCP流观察TCP的工作过程63
    3.3.2建立TCP连接的过程63
    3.3.3可靠传输的实现67
    3.3.4以字节为单位的滑动窗口技术详解70
    3.3.5TCP连接的释放过程72
    3.4TCP的工作过程75
    3.4.1查看计算机建立的TCP连接75
    3.4.2抓包分析TCP可靠传输的实现75
    3.5UDP78
    3.5.1UDP的特点78
    3.5.2UDP的首部79
    3.6端口和网络安全81
    3.6.1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之间的关系81
    3.6.2实战:服务器端口冲突造成服务启动失败86
    3.6.3实战:更改服务使用的默认端口87
    3.6.4端口和网络安全的关系90
    3.6.5实战:Windows防火墙和TCP/IP筛选实现网络安全92
    习题97
    第4章IP地址和子网划分99
    4.1学习IP地址预备知识100
    4.1.1二进制和十进制100
    4.1.2二进制数的规律101
    4.2理解IP地址102
    4.2.1MAC地址和IP地址102
    4.2.2IP地址的组成103
    4.2.3IP地址的格式104
    4.2.4子网掩码的作用104
    4.3IP地址分类107
    4.3.1A类地址108
    4.3.2B类地址108
    4.3.3C类地址108
    4.3.4D类和E类地址109
    4.3.5保留的IP地址109
    4.3.6实战:本地环回地址111
    4.3.7实战:给本网段发送广播112
    4.4私网地址和公网地址113
    4.4.1公网地址113
    4.4.2私网地址114
    4.5子网划分116
    4.5.1地址浪费的情况116
    4.5.2等长子网划分116
    4.5.3等长子网划分示例120
    4.5.4变长子网划分122
    4.5.5点到点链路的子网掩码123
    4.5.6判断IP地址所属的网段125
    4.5.7子网划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26
    4.6超网127
    4.6.1合并网段127
    4.6.2并非连续的网段都能合并128
    4.6.3合并网段的规律129
    4.6.4左移位数与合并网段的关系131
    4.6.5超网和子网的区分131
    习题132
    第5章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134
    5.1IP路由——网络层的功能135
    5.1.1网络畅通的条件135
    5.1.2静态路由136
    5.2实战:配置静态路由138
    5.2.1配置静态路由138
    5.2.2删除静态路由141
    5.3路由汇总142
    5.3.1通过路由汇总简化路由表142
    5.3.2路由汇总例外144
    5.3.3无类别域间路由145
    5.4默认路由145
    5.4.1全球优选的网段145
    5.4.2使用默认路由作为指向Internet的路由146
    5.4.3使用默认路由代替大多数网段的路由147
    5.4.4默认路由和环状网络148
    5.4.5默认路由造成往复转发149
    5.4.6使用默认路由和路由汇总简化路由表149
    5.4.7Windows操作系统的默认路由和网关151
    5.5动态路由和RIP155
    5.5.1动态路由155
    5.5.2RIP155
    5.5.3RIP的工作原理156
    5.6实战:在路由器上配置RIP157
    5.6.1在路由器上配置RIP157
    5.6.2查看路由表159
    5.6.3观察RIP路由更新活动160
    5.6.4RIP排错161
    习题162
    第6章网络层协议166
    6.1IP167
    6.1.1抓包查看IP首部167
    6.1.2IP数据包首部的格式168
    6.1.3实战:查看协议版本和首部长度171
    6.1.4数据分片详解173
    6.1.5实战:捕获并观察数据包分片174
    6.1.6数据包生存时间详解179
    6.1.7实战:指定ping命令发送数据包的TTL值180
    6.2ICMP181
    6.2.1抓包查看ICMP报文格式182
    6.2.2ICMP报文格式184
    6.2.3实战:捕获ICMP差错报告报文——TTL过期185
    6.3ARP185
    6.3.1ARP的作用185
    6.3.2ARP的工作过程和安全隐患186
    6.3.3ARP欺骗187
    6.3.4判断和防止ARP欺骗的方法192
    6.4IGMP192
    6.4.1什么是多播192
    6.4.2多播的IP地址193
    6.4.3多播的MAC地址194
    6.4.4IGMP的应用195
    习题196
    第7章数据链路层协议198
    7.1链路和数据链路199
    7.1.1数据链路和帧199
    7.1.2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200
    7.2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204
    7.2.1广播信道的局域网204
    7.2.2以太网帧格式205
    7.2.3网卡的作用207
    7.2.4MAC地址208
    7.2.5实战:查看和更改MAC地址208
    7.3点到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210
    7.3.1PPP的特点211
    7.3.2抓包查看PPP的帧首部212
    7.3.3PPP的帧格式213
    7.4扩展以太网214
    7.4.1集线器214
    7.4.2使用网桥优化以太网214
    7.4.3网桥自动构建MAC地址表216
    7.4.4多接口网桥——交换机217
    7.4.5实战:查看交换机MAC地址表219
    习题220
    第8章物理层222
    8.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23
    8.2数据通信基础223
    8.2.1数据通信模型223
    8.2.2数据通信的一些常用术语224
    8.3信道和调制225
    8.3.1信道225
    8.3.2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信225
    8.3.3调制226
    8.4传输介质227
    8.4.1导向传输介质227
    8.4.2非导向传输介质231
    8.5信道复用技术235
    8.5.1频分复用235
    8.5.2时分复用236
    8.5.3波分复用238
    8.5.4码分复用238
    习题239
    第9章OSI参考模型和TCP/IP240
    9.1TCP/IP的分层241
    9.2OSI参考模型243
    9.2.1OSI参考模型与TCP/IP簇的关系243
    9.2.2OSI参考模型每层功能244
    9.3网络排错245
    9.3.1网络排错的过程245
    9.3.2网络排错案例245
    9.3.3抓包分析网络故障251
    习题251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