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网络上的咨访关系 对远程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的探索 (美)吉莉恩·艾萨克斯·拉塞尔 著 巴彤,谢冬梅 译 社科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美)吉莉恩·艾萨克斯·拉塞尔(Gillian Isaacs Russell)著
    •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3-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吉莉恩·艾萨克斯·拉塞尔(Gillian Isaacs Russell)著
    •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3-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1-03-01
    • 字数:178
    • 页数:272
    • 开本:其他
    • 装帧:平装
    • ISBN:9787518432011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网络上的咨访关系 对远程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的探索

    作  者:(美)吉莉恩·艾萨克斯·拉塞尔 著 巴彤,谢冬梅 译
    定  价:68
    出 版 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03月01日
    页  数:272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8432011
    主编推荐

    作为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当你在网络上与来访者进行远程心理治疗工作,或准备在计算机或手机屏幕上与来访者会谈时,是否反思或感受过屏幕上的治疗关系与面对面的治疗关系的微妙不同?它们具有等效性吗?当不 得不进行远程心理治疗时,应该如何处理和看待远程咨询关系呢?当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要求心理师了解远程专业工作和面对面专业工作的差异并使来访者知情时,这种差异到底在哪里呢? 抛开简单地赞成或是反对远程心理治疗,拉塞尔博士邀请每一位心理治疗师带着中立、科学的态度对这个重要的根本性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本书将成为信息时代治疗师推荐阅读的重要作品。 中文版更附有拉塞尔与埃西格博士为美国精神分析协会新冠疫情工作提供的“出行受限时期的远程会谈指南”,对特殊时期乃至未来的远程专业工作都是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内容简介

    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通过视频、语音等手段在网络上进行沟通愈发便利快捷,远程心理治疗在如此有力的技术支撑之下得以飞速发展,许多精神分析师未经深思就纷纷兴奋地投入其中,开始利用计算机、手机等媒介为身处异地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治疗服务。尽管有人声称以技术为媒介的远程心理治疗和咨访双方共同在场的面对面心理治疗是等效的,但其实很少有研究证据能够支持并推进这些主张。那么,在不能直接面对面的情况下,治疗过程真的仍然有效吗?正如一位患者所言,当盯着屏幕的治疗无法进行“亲吻或踢踹”时,会发生什么呢?最亲密的关系,包括精神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依赖于一种重要的内隐的非言语成分,它与外显的言语成分具有同等的分量,甚至是更重的分量。这种微妙的交流又是如何受到以技术为媒介的交流方式影响的?为了厘清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本书结合神经科学、传播学、婴儿观察、认知科学和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视角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探索,null

    作者简介

    吉莉恩·艾萨克斯·拉塞尔(Gillian Isaacs Russell) 拉塞尔博士是一位在英国受训的精神分析师。她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al Association)和英国精神分析管理委员会(British Psychoanalytic Council)的成员,也是《英国心理治疗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编辑委员会委会和审核小组成员。 她与托德·埃西格(Todd Essig)博士共同编辑了《精神分析的视角》(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s)有关精神分析和科技的专刊;在《精神分析中的创新:起源、发展、进步》(Innovations in Psychoa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前沿领地
    第一章西方的前沿领地
    第二章探索科幻非虚构的数字前沿
    与临床工作者和病人对话
    环境:床上不是躺椅,车里不是咨询室
    沉思浮想
    沟通:“好像在尝试靠大喊大叫来更好地看一个人”
    弥足珍贵之物
    在空间中移动:“关掉计算机不是一段旅程”
    潜在可能性:亲吻还是踢踹
    第三章勾勒数字前沿
    屏幕上发生了什么:到目前为止的故事
    身处技术前沿的先驱
    回避模拟:什么都没改变
    模拟的陷阱:对模拟进行保护
    版图还在延伸

    第二部分咨询室与研究实验室
    第四章咨询室里发生了什么
    决定治疗有效性的因素
    安全和促进性的环境
    均匀悬浮注意和沉思浮想
    提供新的关系体验
    解释和领悟
    其他类型的干预
    第五章来自第一类实验室:与神经科学连接
    镜像神经元和具身模拟
    记忆系统
    字里行间:精神分析过程中的内隐因素
    右脑和内隐的过程
    第六章来自第二类实验室:以技术为媒介的沟通
    共识
    信任
    凝视
    注意力
    距离仍然重要

    第三部分在屏幕上
    第七章媒介设备
    我准备好拍自己的特写了
    松散的联结
    幻想和速效药
    第八章在场的问题
    自我的层次
    在场的层次
    在场定位自我:原初和社交在场
    与他人在世共存

    第四部分为屏幕关系创造空间
    第九章有时它有效……
    第十章房间里的大象
    第十一章牙膏和牙膏管
    第十二章当着某人的面

    参考文献
    附录出行受限时期的远程会谈指南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