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发现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理论与方法 江桂斌,阮挺,曲广波 著 专业科技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江桂斌,阮挺,曲广波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7-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江桂斌,阮挺,曲广波著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7-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7-01
    • 字数:430千字
    • 页数:321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030614575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科学出版社

    发现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理论与方法

    作  者:江桂斌,阮挺,曲广波 著
    定  价:150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01日
    页  数:321
    装  帧:精装
    ISBN:9787030614575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20世纪以来化学污染物导致的健康危害日益突出,数以万计的高生产量化学品伴随着生产和使用过程进入环境介质,给环境科学相关领域研究提出了若干新的科学问题,也给化学品的风险控制、管理带来持续压力;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性的新型有机污染物不断被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发现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理论与方法》总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参数与环境行为特征的联系,探讨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对象的具体范围和判别原则。从样品前处理技术、引导发现策略、多重数据的获取和整合三个方面探讨新型有机污染物发现的筛选、识别、分析方法的建立。详细介绍效应导向分析技术的原理、流程和展望。分别介绍环境介质中新型卤代阻燃剂及其衍生物、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新型芳香族化合物发现的实例,突出了筛选方法、微量分析技术和新污染物赋存、分配、迁移、转化等归趋行为及毒性效应的归纳和综述。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新型有机污染物行为特性的一些基本理论
    1.1 引言
    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性质特点
    1.2.1 持久性和长距离传输效应
    1.2.2 生物富集和食物链放大效应
    1.2.3 生物毒性和危害
    1.3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判别原则
    1.3.1 物理-化学性质参数与环境行为特征的关系
    1.3.2 物理-化学性质参数的预测
    1.3.3 环境化学行为的预测
    1.3.4 水生生物毒性的预测
    1.4 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1.4.1 新型卤代阻燃剂的发现与环境行为研究
    1.4.2 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发现与环境行为研究
    1.4.3 新型天然产物的发现与环境行为研究
    参考文献
    第2章 发现新型化学污染物的基础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技术
    2.1.1 简单环境基质的萃取和净化方法
    2.1.2 复杂环境基质的预处理和分离方法
    2.2 引导发现策略
    2.2.1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模型方法
    2.2.2 高分辨质谱非目标分析方法
    2.3 信息处理和整合
    2.3.1 多重结构信息的获取
    2.3.2 信息体系整合
    2.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生物效应导向的污染物筛选与分析方法
    3.1 引言
    3.1.1 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
    3.1.2 毒性化学品的筛查
    3.1.3 毒性识别评估
    3.1.4 效应导向分析技术
    3.2 样品提取
    3.2.1 常规样品提取方法
    3.2.2 仿生样品提取方法
    3.3 生物效应测试
    3.3.1 样品暴露方式
    3.3.2 体外测试
    3.3.3 体内生物测试
    3.4 组分的分离和收集
    3.4.1 组分分离
    3.4.2 样品有机提取物的粗分
    3.4.3 次级馏分细分
    3.4.4 组分收集
    3.4.5 自动化组分分离及高通量筛选
    3.5 效应物质鉴定
    3.5.1 已知污染物的监测
    3.5.2 未知污染物的发现
    3.5.3 主要毒性效应物的判定
    3.5.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环境中新型卤代阻燃剂及其衍生物的发现
    4.1 氮杂环溴代阻燃剂
    4.1.1 氮杂环溴代阻燃剂的简介
    4.1.2 三-(2,3-二溴丙基)异氰酸酯的生物毒性
    4.1.3 三-(2,3-二溴丙基)异氰酸酯的物化性质简介
    4.1.4 三-(2,3-二溴丙基)异氰酸酯的分析方法
    4.1.5 三-(2,3-二溴丙基)异氰酸酯的环境赋存和行为
    4.2 四溴双酚A/S及其衍生物
    4.2.1 四溴双酚A/S及其衍生物的简介
    4.2.2 四溴双酚A/S及其衍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
    4.2.3 四溴双酚A/S及其衍生物的分析方法
    4.2.4 四溴双酚A/S及其衍生物的赋存特征
    4.2.5 四溴双酚A/S及其衍生物的食物链传递规律
    4.2.6 四溴双酚A及其衍生物的环境转化
    参考文献
    第5章 环境中新型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发现
    5.1 全氟碘烷类化合物
    5.1.1 全氟碘烷类化合物的简介
    5.1.2 全氟碘烷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5.1.3 全氟碘烷类化合物的环境赋存特征
    5.1.4 全氟碘烷类化合物的环境转化行为
    5.2 多氟醚基磺酸类化合物
    5.2.1 氯代多氟醚基磺酸的简介
    5.2.2 氯代多氟醚基磺酸的分析方法
    5.2.3 氯代多氟醚基磺酸的环境赋存特征
    5.2.4 氯代多氟醚基磺酸的厌氧还原转化过程
    参考文献
    第6章 环境中新型芳香族化合物的发现
    6.1 双酚类化合物
    6.1.1 双酚类化合物的简介
    6.1.2 双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6.1.3 双酚类化合物的环境赋存和行为
    6.2 苯并三唑类紫外线稳定剂
    6.2.1 苯并三唑类紫外线稳定剂的简介
    6.2.2 苯并三唑类紫外线稳定剂的分析方法
    6.2.3 苯并三唑类紫外线稳定剂的环境赋存和行为
    6.3 合成酚类抗氧化剂
    6.3.1 合成酚类抗氧化剂的简介
    6.3.2 合成酚类抗氧化剂的分析方法
    6.3.3 合成酚类抗氧化剂的环境赋存和行为
    6.4 芳香族光引发剂
    6.4.1 芳香族光引发剂的简介
    6.4.2 芳香族光引发剂的分析方法
    6.4.3 芳香族光引发剂的环境赋存和行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英汉对照)
    索引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