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现代汉语现实空间的认知研究 齐沪扬 著 文教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齐沪扬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14-0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齐沪扬著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14-0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01-01
    • 页数:281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00097758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现实空间的认知研究

    作  者:齐沪扬 著
    定  价:41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4年01月01日
    页  数:281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0097758
    主编推荐

    《现代汉语现实空间的认知研究》的研究,将直接推动汉语认知语义系统的进一步深入,对厘清汉语认知语义系统的内部关联,对把握汉民族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方式、概念化过程以及解码方式和过程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形式化需求提供外在形式标准,可以为汉语本体研究提供理论上和方法论上新的探索。本书由齐沪扬教授著。

    内容简介

    本书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现实空间领域的结构要素和表达方式,涉及预计研究计划中大部分内容。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空间范畴的认知与理解”的子课题,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空间位置系统的认知研究、空间方位系统的认知研究、与静态位置相关句法形式的认知研究、与动态位置相关的句法形式的认知研究。

    作者简介

    齐沪扬,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华东修辞学会副会长,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对外汉语研究》主编,《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习》、《修辞学习》、《上海师大学报》编委。

    精彩内容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空间位置系统的认知研究
    第一节 绝对静止的空间位置
    一 不用动词表示的句式
    二 由动词“有”、“在”、“是”参与的句式
    三 由状态动词参与的句式
    四 绝对静止的空间位置的特点
    第二节 相对静止的空间位置
    一 引进时间运动概念后对空间位置的认识
    二 由动作动词参与的句式
    三 由移动动词参与的句式
    四 处所兼有主体和客体的句式
    五 静态位置表达上的特点
    第三节 引进源点、终点概念的空间位置
    一 源点、终点概念的表示方法
    二 表示源点或终点的句式及表现出来的意义
    三 物体与源点、终点的关系
    四 只有源点、终点概念的空间位置的特点
    第四节 有位移方向的空间位置
    一 位移方向的表达方式
    二 物体与位移方向的关系
    三 物体存在的处所和位移方向的关系
    四 动态位置的表达方式
    第二章 空间方位系统的认知研究
    第一节 方位参照的结构要素与类型
    一 方向、参考点和方向系统
    二 点、线、面、体和形状系统
    三 汉语、英语空间范围形状表达的异同
    四 汉语空间范围的两种类型
    五 方向系统、形状系统和位置系统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指示参考点的方位短语的认知规则
    一 方位短语是绝对参考位置的一种形式标志
    二 影响参考位置理解和使用的各种因素
    三 有关指示词“这儿”、“那儿”的问题
    四 参考位置中某些方位表达的理解策略
    第三节 方位词“上”、“下”的不对称分布与义项解释
    一 方位词“上”、“下”的基本意义
    二 方位词“上”、“下”的虚化意义
    三 方位词“上”、“下”的虚化
    四 方位词“上”、“下”的引申意义
    第三章 与静态位置相关的句法形式的认知研究
    第一节 表示静态位置的零动词句结构类型和认知语义
    一 零动词句中陈述部分的结构特点
    二 零动词句的语义特点
    三 零动词句的语用特点
    第二节 表示静态位置的“着”字句的句法结构和认知语义
    一 “着”字句中动词的语义特征
    二 “着”字句句式在空间位置系统中表现出来的语义特征
    三 “着”句的内部分类问题
    四 “着”字句的语用功能
    五 与“着”字句有对当关系的“了”字句
    第三节 表静态位置的状态“在”字句研究
    一 “在”字句是反映静态位置的一种句式
    二 状态“在”字句的语义特点
    三 状态“在”字句的句法特点
    四 状态“在”字句的语用特点
    第四节 动作“在”字句的句法分析和语义、语用分析
    一 动作“在”字句的语义特点
    二 动作“在”字句句法上和语用上的特点
    三 动作“在”字句中物体占据的位置与参考位置重合的条件
    第四章 与动态位置相关的句法形式的认知研究
    第一节 “把”字句的基本语义与空间位移模式
    一 动词的移动性功能问题
    二 格标R虚化的问题
    三 处所宾语L和“把”后宾语O的语义特征问题
    四 有关音节长短的问题
    五 与完句成分相关的一些问题
    第二节 空间位移中主观参照“来/去”的认知语用规则
    一 实在位置和虚拟位置
    二 当前位置和遥远位置
    三 自身位置和他身位置
    第三节 空间位移中客观参照“P+N”的语用含义
    一 静态位置与动态位置
    二 起点位置、终点位置与途经位置
    三 主体位置、客体位置与伴随体位置
    第四节 空间位移中客观参照“D+Q+M”的语用含义
    一 垂直位置与水平位置
    二 起点位置、终点位置与途经位置
    三 定点位置与变点位置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