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第2版 单行本 谢里阳 编 专业科技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谢里阳 主编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2-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谢里阳 主编著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2-01 00:00:00
    • 版次:2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02-01
    • 字数:600
    • 页数:272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ISBN:9787122356437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 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第2版 单行本

    作  者:谢里阳 编
    定  价:79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2月01日
    页  数:272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2356437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二版单行本共20个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与忌》《机械制图及精度设计》《机械工程材料》《连接件与紧同件》《轴及其连接件设计》《轴承》《机架、导轨及机械振动设计》《弹簧设计》《机构设计》《机械传动设计》《减速器和变速器》《润滑和密封设计》《液力传动设计》《液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气压传动与控制设计》《智能装备系统设计》《工业业机器人系统设计》《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逆向设计与数字化设计》《创新设计与绿色设计》。
    本书为《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主要介绍了机械零部件疲劳强度与寿命、疲劳失效影响因素与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高周疲劳强度设计方法、低周疲劳强度设计方法、裂纹扩展寿命估算方法、疲劳试验与数据处理;机械失效与可靠性、可靠性设计流程、可靠性数据及其统计分布、故障模式及危害度分析、故障树分析、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机构可靠null

    作者简介

    精彩内容

    目录
    第28篇  疲劳强度设计
    章机械零部件疲劳强度与寿命
    1.1零部件疲劳失效与疲劳寿命28-3
    1.1.1疲劳失效及其特点28-3
    1.1.2机械零部件常见疲劳失效形式28-3
    1.1.3疲劳设计准则28-3
    1.1.3.1名义应力准则28-3
    1.1.3.2局部应力应变准则28-4
    1.1.3.3损伤容限设计准则28-4
    1.1.3.4多轴疲劳准则28-4
    1.2疲劳载荷28-4
    1.2.1循环应力28-4
    1.2.2循环计数法28-5
    1.2.3载荷谱编制28-6
    1.2.3.1累积频数曲线28-7
    1.2.3.2载荷谱编制28-7
    1.2.3.3应用举例28-8
    1.3材料疲劳性能28-8
    1.4疲劳损伤累积效应与法则28-9
    1.4.1线性疲劳累积损伤(Miner)法则28-9
    1.4.2相对Miner法则28-10
    1.5平均应力修正28-10
    第2章疲劳失效影响因素与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
    2.1应力集中效应28-11
    2.1.1应力分布及材料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28-11
    2.1.2理论应力集中系数28-11
    2.1.3有效应力集中系数28-12
    2.1.3.1带台肩圆角的机械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28-12
    2.1.3.2带沟槽的机械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28-14
    2.1.3.3开孔的机械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28-17
    2.1.3.4其他常用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28-18
    2.2尺寸效应28-22
    2.3表面状态效应28-24
    2.3.1表面精度影响28-24
    2.3.2表面强化效应28-24
    2.4载荷影响28-26
    2.4.1载荷类型影响28-26
    2.4.2载荷频率影响28-26
    2.4.3平均应力影响28-27
    2.5环境因素28-29
    2.5.1腐蚀环境28-29
    2.5.1.1载荷频率的影响28-29
    2.5.1.2腐蚀方式的影响28-30
    2.5.1.3腐蚀介质的影响28-30
    2.5.1.4结构尺寸与形状的影响28-30
    2.5.2温度的影响28-32
    2.5.2.1低温的影响28-32
    2.5.2.2高温的影响28-33
    2.6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方法28-43
    2.6.1合理选材28-43
    2.6.2材料改性28-43
    2.6.3改进结构28-43
    2.6.4表面强化28-45
    2.6.4.1表面喷丸28-45
    2.6.4.2表面辊压28-46
    2.6.4.3内孔挤压28-48
    2.6.4.4表面化学热处理28-48
    2.6.4.5表面淬火28-51
    2.6.4.6表面激光处理28-51
    第3章高周疲劳强度设计方法
    3.1材料的常规疲劳性能数据28-53
    3.1.1材料疲劳极限28-53
    3.1.2材料的S-N曲线28-60
    3.1.3疲劳安全系数28-74
    3.2无限寿命设计28-77
    3.2.1单向应力状态下的无限寿命设计28-77
    3.2.1.1计算公式28-77
    3.2.1.2设计实例28-78
    3.2.2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无限寿命设计28-79
    3.2.3连接件的疲劳寿命估算——应力严重系数法28-79
    3.3有限寿命设计28-81
    3.3.1计算公式28-81
    3.3.2寿命估算28-81
    3.3.3设计实例28-81
    3.4频域疲劳寿命分析方法28-82
    3.4.1随机过程基本理论28-82
    3.4.1.1信号傅里叶变换28-82
    3.4.1.2信号采样定理28-83
    3.4.1.3平稳随机过程28-83
    3.4.1.4平稳随机过程谱参数28-84
    3.4.2频域疲劳寿命分析方法28-84
    3.4.2.1窄带随机载荷疲劳寿命分析28-84
    3.4.2.2宽带随机载荷疲劳寿命分析28-84
    3.4.3算例28-84
    第4章低周疲劳强度设计方法
    4.1材料低周疲劳性能28-86
    4.2循环应力-应变曲线28-88
    4.2.1滞回线28-88
    4.2.2循环硬化与循环软化28-89
    4.2.3循环应力-应变曲线28-89
    4.3应变-寿命曲线28-92
    4.3.1应变-寿命方程28-92
    4.3.2四点法求应变-寿命曲线28-94
    4.3.3通用斜率法28-95
    4.4低周疲劳的寿命估算28-95
    4.4.1直接法28-95
    4.4.2裂纹形成寿命估算方法28-96
    4.4.2.1局部应力-应变分析28-97
    4.4.2.2裂纹形成寿命估算方法28-99
    4.4.2.3设计实例28-100
    第5章裂纹扩展寿命估算方法
    5.1应力强度因子与断裂韧性28-103
    5.1.1应力强度因子28-103
    5.1.2断裂韧度28-103
    5.2裂纹扩展特性与裂纹扩展速率28-112
    5.2.1裂纹扩展过程28-112
    5.2.2裂纹扩展门槛值ΔKth28-113
    5.2.3裂纹扩展速率da/dN28-115
    5.3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估算方法28-126
    5.4算例28-126
    5.5损伤容限设计28-127
    5.5.1损伤容限设计概念28-127
    5.5.2损伤容限设计的内容28-128
    5.5.2.1确定关键件28-128
    5.5.2.2材料选择28-128
    5.5.2.3结构细节设计的控制28-129
    5.5.3结构设计28-129
    5.5.4缺陷假设28-130
    5.5.4.1初始裂纹尺寸28-130
    5.5.4.2连续损伤假设28-130
    5.5.4.3剩余结构损伤28-131
    5.5.4.4使用中检查后损伤假设28-131
    5.5.5剩余强度28-131
    5.5.5.1剩余强度概念28-131
    5.5.5.2多途径传力结构剩余强度曲线28-132
    5.5.6损伤检查28-134
    5.5.6.1可检查度28-135
    5.5.6.2检查能力评估方法28-135
    5.5.6.3检查间隔28-137
    第6章疲劳试验与数据处理
    6.1疲劳试验机28-140
    6.1.1疲劳试验机的种类28-140
    6.1.2疲劳试验加载方式28-140
    6.1.3疲劳试验控制方式28-140
    6.1.4疲劳试验数据采集28-141
    6.2疲劳试样及其制备28-141
    6.2.1试样28-141
    6.2.1.1光滑试样28-141
    6.2.1.2缺口试验28-142
    6.2.1.3低周疲劳试样28-142
    6.2.1.4疲劳裂纹扩展试样28-143
    6.2.2试样制备28-144
    6.2.2.1取样28-144
    6.2.2.2机械加工28-145
    6.2.2.3热处理28-146
    6.2.2.4测量、探伤与储存28-146
    6.3疲劳试验方法28-146
    6.3.1S-N曲线试验28-146
    6.3.1.1单点试验法28-146
    6.3.1.2成组试验法28-147
    6.3.2疲劳极限试验28-148
    6.3.3ε-N曲线试验28-149
    6.3.4应力-应变曲线试验28-150
    6.3.5裂纹扩展速率(da/dN曲线)试验28-151
    6.3.6断裂韧性试验28-151
    6.4疲劳试验数据处理28-152
    6.4.1可疑观测值的取舍28-152
    6.4.2S-N曲线拟合28-153
    6.4.3ε-N曲线拟合28-154
    6.4.4应力-应变曲线拟合28-155
    6.4.5da/dN曲线拟合28-155
    6.4.6断裂韧性试验数据处理28-157
    参考文献28-159
    第29篇  可靠性设计
    章机械失效与可靠性
    1.1机械零部件的典型失效形式29-3
    1.1.1静载失效29-3
    1.1.2疲劳失效29-3
    1.1.3腐蚀失效29-3
    1.1.4磨损失效29-3
    1.1.5冲击失效29-4
    1.1.6振动失效29-4
    1.2可靠性及其指标29-4
    1.2.1产品质量29-4
    1.2.2产品的可靠性29-4
    1.2.3产品可靠性与全寿命周期费用29-4
    1.2.4寿命均值与方差29-5
    1.2.5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29-5
    1.2.6产品寿命分布与可靠度29-6
    1.2.7失效率29-6
    1.2.8可靠寿命与特征寿命29-8
    1.2.9维修度29-8
    1.2.10有效度29-8
    第2章可靠性设计流程
    2.1可靠性目标及其分解29-9
    2.2可靠性设计流程29-9
    2.3各设计阶段的可靠性内容29-10
    2.3.1方案设计阶段29-10
    2.3.2系统设计阶段29-10
    2.3.3详细设计阶段29-11
    2.3.4设计评审阶段29-11
    第3章可靠性数据及其统计分布
    3.1可靠性数据采集29-12
    3.1.1可靠性设计与评估数据要求29-12
    3.1.2可靠性数据来源及采集29-12
    3.2可靠性数据统计的内容及方法29-12
    3.2.1可靠性数据统计内容29-12
    3.2.2可靠性数据统计流程29-13
    3.3载荷分布与强度分布29-13
    3.3.1正态分布29-13
    3.3.2极值分布29-14
    3.3.3次序统计量及其分布29-15
    3.4载荷作用次数分布及故障次数分布29-15
    3.4.1二项分布29-15
    3.4.2泊松(Poisson)分布29-15
    3.5寿命分布29-16
    3.5.1指数分布29-16
    3.5.2威布尔(Weibull)分布29-16
    3.5.3对数正态分布29-17
    第4章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
    4.1基本概念与方法步骤29-19
    4.1.1基本概念29-19
    4.1.2FMECA的层次与分析过程29-19
    4.1.3FMECA的实施步骤29-20
    4.2危害度分析29-21
    4.2.1风险优先数29-21
    4.2.2危害度矩阵图29-22
    4.2.3综合评分法29-22
    4.3FMECA应用示例29-23
    第5章故障树分析
    5.1基本概念与基本符号29-33
    5.1.1故障树基本概念29-33
    5.1.2故障树基本符号29-34
    5.1.3割集与路集29-35
    5.2故障树建树与分析方法29-35
    5.2.1建立故障树的方法与步骤29-35
    5.2.2故障树定性分析29-36
    5.2.3故障树定量分析29-37
    5.3故障树分析实例29-39
    第6章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
    6.1系统可靠性设计内容29-46
    6.2系统可靠性模型29-46
    6.2.1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29-46
    6.2.1.1传统模型29-46
    6.2.1.2精确模型29-47
    6.2.2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29-47
    6.2.2.1传统模型29-47
    6.2.2.2精确模型29-48
    6.2.3串-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29-48
    6.2.4并-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29-48
    6.2.5表决系统可靠性模型29-48
    6.3可靠性分配29-49
    6.3.1等分配法29-49
    6.3.2再分配法29-49
    6.3.3比例分配法29-50
    6.3.4综合评分分配法29-51
    6.3.5动态规划分配法29-52
    6.3.5.1串联系统29-52
    6.3.5.2并联系统29-53
    6.4可靠性预测实例29-53
    第7章机构可靠性设计
    7.1机构可靠性模型及评价指标29-56
    7.1.1机构可靠性建模方法29-56
    7.1.2机构工作过程分解29-56
    7.1.3机构功能可靠性29-57
    7.2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可靠性29-57
    7.2.1机构运动误差29-57
    7.2.2理想状态下机构运动关系29-58
    7.2.3机构可靠性模型29-58
    7.2.3.1考虑尺寸误差的计算模型29-58
    7.2.3.2考虑运动副间隙误差的计算模型29-60
    第8章零件静强度可靠性设计
    8.1基本原理29-62
    8.1.1安全系数与可靠性参数29-62
    8.1.2可靠性设计计算基本原理29-62
    8.2应力分布和强度分布影响因素29-64
    8.2.1载荷29-64
    8.2.2材料性能29-64
    8.2.3制造工艺29-64
    8.2.4几何形状及尺寸29-64
    8.3随机变量函数均值和标准差计算方法29-64
    8.3.1计算分布参数的矩方法29-64
    8.3.2常用随机变量函数均值与标准差公式29-65
    8.4零件可靠度计算的应力-强度干涉模型29-65
    8.4.1应力-强度干涉模型29-65
    8.4.2载荷多次作用下的可靠性模型29-66
    8.5静强度可靠性设计29-67
    8.5.1零件静强度可靠性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步骤29-67
    8.5.2静强度可靠性设计举例29-68
    8.6断裂可靠性设计29-68
    8.6.1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29-68
    8.6.2断裂可靠性设计29-69
    8.7可靠性设计计算的蒙特卡罗法29-70
    8.7.1蒙特卡罗法求解可靠度的原理29-70
    8.7.2随机数的产生29-70
    8.7.3随机变量抽样方法29-70
    8.7.4应用举例——发动机轮盘可靠性仿真29-70
    8.8典型机械零件可靠性设计举例29-71
    8.8.1螺纹连接可靠性设计29-71
    8.8.2过盈连接的可靠性设计29-74
    第9章零部件疲劳及磨损可靠性设计
    9.1零部件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29-76
    9.1.1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基本原理29-76
    9.1.2平均应力效应29-76
    9.1.3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计算29-76
    9.2疲劳强度可靠性递推算法29-77
    9.3随机恒幅循环载荷疲劳可靠度的统计平均算法29-78
    9.4磨损可靠性29-78
    9.4.1磨损的基本概念29-78
    9.4.2给定寿命下的磨损可靠度计算29-79
    9.4.3给定磨损可靠度时的可靠寿命计算29-80
    0章可靠性评价
    10.1零件可靠性评价29-81
    10.1.1复杂载荷工况可靠性评价29-81
    10.1.2强度退化规律29-81
    10.1.3存在强度退化时的可靠性模型29-82
    10.1.4离散化的可靠性模型29-82
    10.2系统可靠性评价29-84
    10.2.1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29-84
    10.2.2行星齿轮系可靠度计算29-84
    1章可靠性试验与数据处理
    11.1可靠性试验29-86
    11.1.1可靠性试验类型29-86
    11.1.2可靠性试验数据类型29-86
    11.2可靠性数据分布类型检验29-87
    11.2.1χ2检验法29-87
    11.2.2K-S检验法29-88
    11.2.3回归分析检验法29-89
    11.3参数估计29-91
    11.3.1矩估计29-91
    11.3.2极大似然估计29-91
    11.4指数分布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29-91
    11.4.1拟合性检验29-91
    11.4.2参数估计29-92
    11.5正态分布统计检验与参数估计29-93
    11.5.1拟合性检验29-93
    11.5.2正态分布参数估计29-94
    11.6非参数估计方法29-95
    11.6.1基于完全寿命数据的可靠性估计29-95
    11.6.2基于截尾寿命数据的可靠性估计29-97
    附录
    附录Ⅰ可靠性标准29-99
    Ⅰ-1中国国家可靠性标准29-99
    Ⅰ-2中国电子行业可靠性标准29-101
    Ⅰ-3中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标准29-101
    附录Ⅱ概率分布表29-102
    Ⅱ-1标准正态分布表29-102
    Ⅱ-2χ2分布表29-103
    Ⅱ-3t分布表29-105
    Ⅱ-4F分布表29-106
    Ⅱ-5Γ函数表29-111
    参考文献29-113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