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刑事诉讼制度与刑事证据 张丽卿 著 社科 文轩网
  • 法学理论张丽卿 著
    • 作者: 张丽卿 著著
    •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9-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丽卿 著著
    •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9-01 00:00:00
    • 版次:1
    • 页数:189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版权提供:中国检察出版社

    刑事诉讼制度与刑事证据

    作  者:张丽卿 著
    定  价:56
    出 版 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页  数:189
    装  帧:平装
    ISBN:9787510216282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张丽卿著的《刑事诉讼制度与刑事证据》主要根据我国台湾地区地区的司法实务,及其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比较法考察,分上下两篇论述了我国台湾地区地区刑事诉讼制度和刑事证据。探讨了温和渐进之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比较研究了德国、我国台湾地区地区之参审制度、起诉便宜原则、德国刑事诉讼之简易审判程序及我国台湾地区地区刑事程序之设计,细致论述了很好上诉制度之沿革、特点及理由;对违法取得证据之排除、侦查方法及其取得证据之适格性、鉴定证据、心神丧失与精神鉴定等具体刑事证据实务,亦结合实例作了深入研究。目的在于在刑事司法制度改革之际,分析阐明相关刑事诉讼制度与刑事证据,以便于司法改革具体革新措施之施行。

    作者简介

    张丽卿,法学博士,现任台湾地区高雄大学法学院财经法律学系教授,高雄大学法学院生医法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东海大学法律学系合聘教授,台湾地区刑事法学会理事长,法务部刑法研究修正小组委员,检察官评鉴委员会委员,卫福部医事审议委员会委员,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研究专长为刑法、刑事诉讼法、司法精神医学、交通刑法、医疗伦理与法律、法律伦理与文学。

    精彩内容

    目录
    二版序
    上篇刑事诉讼制度
    章温和渐进之刑事司法制度改革
    节前言
    第二节近程之改革
    第三节中程之改革
    第四节远程之改革
    第五节结语
    第二章参审制度之研究
    节前言
    第二节德国刑事诉讼参审制度之现状
    第三节我国台湾地区1994年3月“刑事参审试行条例草案”评析
    第四节我国台湾地区1999年11月“专家参与审判咨询试行要点草案”评估
    第五节结语
    第三章起诉便宜原则之比较研究
    节前言
    第二节起诉法定原则与起诉便宜原则
    第三节我国台湾地区之起诉便宜原则
    第四节立法例之选择与建议
    第五节结论
    第四章德国刑事诉讼之简易审判程序
    节前言
    第二节速审程序
    第三节德国之处刑命令程序
    第四节认罪协商程序
    第五节认罪协商之隐忧
    第六节德国简易审判程序与我国台湾地区刑事程序的设计(代结语)
    第五章非常上诉制度
    节前言
    第二节非常上诉之沿革
    第三节非常上诉之特点
    第四节非常上诉之理由
    第五节试论释字46号及8l号解释
    第六节结语
    下篇刑事证据
    第六章违法取得证据之排除
    节序言
    第二节证据排除法则之发展与建立
    第三节比较法上之检讨
    第四节违法取得供述证据之排除
    第五节违法取得物的证据(非供述证据)之排除
    第六节结论
    第七章侦查方法及其取得证据之适格性
    节序言
    第二节相片与录像带之应用
    第三节通讯窃.听之应用
    第四节结论
    第八章鉴定证据之研究——以精神鉴定为主
    节前言
    第二节鉴定证据之沿革与鉴定人角色之争议
    第三节司法上对于精神鉴定之依赖及其批评
    第四节对过分依赖精神鉴定之解决方案
    第五节我国台湾地区之精神鉴定
    第六节结语
    第九章心神丧失与精神鉴定
    节案例事实
    第二节裁判要旨
    第三节判决评析
    第四节建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