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 李丹梦 文学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李丹梦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6-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丹梦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6-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06-01
    • 字数:333.00千字
    • 页数:366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

    作  者:李丹梦
    定  价:50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6月01日
    页  数:366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1244203
    主编推荐

    内容简介

    《文学“乡土”的地方精神>以"文学豫军"的创作为例,探讨现代化进程里中国文学"乡土"的变迁,包括话语突围与主体建构两个方面。文学"乡土"并非一般认为的仅是农村题材或农民小说,它与农民、农村有关,但本质上是个体认同的构造。自"乡土"诞生以来,其认同构造经历了"乡土-中国"到"乡土-地方(文化)"的转变。豫军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伤笼罩下的书写,这种创伤源于中原由盛转衰的郁结与失语。河南就像一个"中国弃儿",这亦可作为"文学豫军"集体身份的命名。弃儿意识与深刻的创伤感牵动着他们的"乡土"想象及主体建构,苦难话语,官场话语、历史话语、底层话语即是历史"伤口"牵系与延续的证明,一种记忆转喻式的结晶。此间显露的地方创伤性反应与活力,可作为优选化语境里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参照与缩影。

    作者简介

    李丹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已出版学术专著5部,2013年获得唐弢全国青年文学研究奖靠前名。

    精彩内容

    目录
    丛书总序 吴义勤 3上篇 史论
    引论 作为认同构造的现代文学"乡土" 2
    第一章 地方性文化视角的兴起 32
    第一节 引入"主体" 32
    第二节 1990年代以来文学"乡土"的变迁 36
    第三节 "中国"的式微与"原子"个体 39
    第四节 "乡土"认同的思维结构 43
    第五节 地方文化视角的兴起 46
    第六节 从"寻根"到"地方" 49
    第二章 "中国"视域中的"河南" 55
    第一节 豫籍作家皈依地方文化的"需要" 55
    第二节 丑陋的"河南人" 61
    第三节 中原衰落的历史及原因 64
    第四节 河南文化精神的"造化演示":黄河 67
    ……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