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汉代外交体制研究 黎虎 著 著 经管、励志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黎虎 著著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14-11-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黎虎 著著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14-11-01 00:00:00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4-11-01
    • 页数:1200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汉代外交体制研究

    作  者:黎虎 著 著
    定  价:98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01日
    页  数:1200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0104173
    主编推荐

    黎虎编著的《汉代外交体制研究(上下)》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汉代外交体制的力作。作者充分利用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从外交媒介、外交方式、外交通意工具、外交设施和外交礼仪与法纪等五个方面对汉代外交体制进行了细致考察,使其历史面貌与整体特征得到较为清晰的呈现与廓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本书所谓“交聘”包括各个国家、民族或其它政治实体之间的交往三个层次,即中国中央王朝与外国、边族或其它政治实体的和平友好交往,与其对立面——战争共同构成国家对外部关系的两手。汉代形成并确立起一整套“交聘”体制,成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日后诸王朝所取法,这种体制在其后的帝制时代延续演变,直至清末民初,社会变革之际方为传入之近代欧美政治制度所取代。“交聘”为中国历史不断从分裂走向统一,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为东亚和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乃至为东亚和世界诸国的发展与国际体系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交聘”作为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重要一环,其丰富深刻的历史内涵,对于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和借鉴意义。而迄今为止尚无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汉代交聘体制的著作,本书弥补了这一不足。本书在学术界首次构建了汉代“交聘”体制研究框架,而这与历史上汉代的相关制度又相契合null

    作者简介

    黎虎,1936年8月22日诞生于北平(今北京),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到故乡兴宁罗岗甘村。1951-1954年兴宁一中高中。195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1959年毕业之后留本系任教,1983年任副教授,1988年任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历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副会长、顾问等职。20004年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被聘为包头师范学院教授、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客座教授。学术研究方面,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教委“七五”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汉唐社会生活史》、国家教委“八五”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汉唐外交制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唐“交聘”体制研究》,主编《中国通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上海人民出版社,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国家“六五”重点项目)。被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三国两晋南北朝”分支主编null

    精彩内容

    目录
    上册
    绪论
    第一章汉代外交前驱――周代交聘
    第一节"交聘"略释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交聘
    一、周代交聘管理机构与官员
    (一)主管机构与官员
    (二)关涉机构与官员
    二、周代交聘使者及使团
    (一)使者的任命与受命
    (二)使团的组成
    三、周代交聘中的对等性原则
    (一)对等性原则的三种体现
    (二)对等性原则在周代产生的原因
    四、周代交聘中的"礼尚往来"原则
    (一)报礼
    (二)报币
    (三)报书
    (四)报使
    五、聘礼与婚礼的渊源关系
    ……
    第二章外交媒介――使节
    第三章外交方式(上)
    第四章外交方式(下)
    下册
    第五章外交通意工具
    ……
    第六章外交接待设施
    第七章外交礼仪与法纪
    跋语
    附录:中国古代外交史研究若干概念辨析
    参考文献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