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冯霄,王彧斐 编著 著 专业科技 文轩网
  • 新华书店正版
    • 作者: 冯霄,王彧斐 编著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6-01 00:00:00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文轩网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https://product.suning.com/0070067633/11555288247.html

     

    商品参数
    • 作者: 冯霄,王彧斐 编著著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6-01 00:00:00
    • 版次:4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5-06-01
    • 字数:324.00千字
    • 页数:372
    • 开本:32开
    • 装帧:平装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作  者:冯霄,王彧斐 编著 著
    定  价:38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01日
    页  数:372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2234018
    主编推荐

    1.《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由国内化工行业知名教授编著,融入编著者多年研究和实际教学工作的心得和经验。 2.内容包含多个优化系统的案例,对实践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3.该书可作为一部化工从业人员的通识教材,对化工领域的节能降耗理念和技术会有一定的帮助。

    内容简介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系统介绍了化工节能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节能的热力学原理,化工单元过程与设备的节能技术,过程系统节能技术中的夹点技术,采用过程集成方法使新鲜水用量和废水排放量最小的水系统集成技术以及氢系统优化。相比第3版,本版在第2章增加了?分析的应用实例,在第3章的精馏操作中补充了回流比的操作优化,在第4章中增加了循环水系统的优化和装置/厂际之间的热联合两节,使之更符合生产的实际。
    全书内容系统、全面,学科体系较完整,概念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较强。可供化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化工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冯霄,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教授,多年从事化工过程的优化与节能,水系统集成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学术任职:(1)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及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2)中国能源研究会热力学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3)中国化工教育学会常务理事;(4)中国化工高教学会常务理事;(5)中国化工节能协会常务理事;(6)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过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7)中国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8)陕西省化工学会能源化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精彩内容

    目录
    第1章 总论1
    1.1能源与能源的分类1
    1.1.1能源1
    1.1.2能源的分类2
    1.2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与意义3
    1.2.1我国化学工业的特点3
    1.2.2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4
    1.2.3节能的意义5
    1.3节能的途径7
    1.3.1结构节能7
    1.3.2管理节能8
    1.3.3技术节能9
    参考文献14
    第2章 节能的热力学原理15
    2.1基本概念15
    2.1.1热力系统15
    2.1.2平衡状态17
    2.1.3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式18
    2.1.4功和热量21
    2.1.5可逆过程22
    2.2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23
    2.2.1闭口系统能量衡算式24
    2.2.2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式24
    2.3和热力学第二定律29
    2.3.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表述29
    2.3.2熵的概念和孤立系统熵增原理31
    2.3.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衡算方程式32
    2.3.4能量和34
    2.4能量的计算36
    2.4.1环境与物系的基准状态36
    2.4.2机械形式能量的38
    2.4.3热量38
    2.4.4封闭系统的42
    2.4.5稳定流动系统的43
    2.4.6化学反应的优选有用功45
    2.4.7气体的扩散48
    2.4.8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49
    2.4.9燃料的化学52
    2.5损失和衡算方程式53
    2.5.1损失和衡算方程式53
    2.5.2封闭系统的衡算方程式54
    2.5.3稳定流动系统的衡算方程式56
    2.6装置的效率和损失系数59
    2.6.1效率的一般定义59
    2.6.2效率的不同形式61
    2.7分析的应用实例63
    2.7.1煤制天然气甲烷化过程反应热回收分析63
    2.7.2己内酰胺装置蒸汽系统分析与优化67
    2.8节能理论的新进展70
    2.8.1可避免损失与不可避免损失70
    2.8.2热经济学72
    2.8.3有限时间热力学74
    2.8.4积累理论75
    2.8.5能值分析76
    2.8.6综合考虑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分析77
    符号表79
    参考文献80
    第3章 化工单元过程与设备的节能82
    3.1流体流动及流体输送机械82
    3.1.1流体流动82
    3.1.2流体机械82
    3.2换热86
    3.2.1换热过程86
    3.2.2设备和管道的保温88
    3.3蒸发89
    3.3.1多效蒸发90
    3.3.2额外蒸汽的引出96
    3.3.3二次蒸汽的再压缩98
    3.3.4冷凝水热量的利用103
    3.4精馏103
    3.4.1预热进料105
    3.4.2塔釜液余热的利用106
    3.4.3塔顶蒸气余热的回收利用108
    3.4.4多效精馏109
    3.4.5热泵精馏114
    3.4.6减小回流比122
    3.4.7增设中间再沸器和中间冷凝器123
    3.4.8多股进料和侧线出料126
    3.4.9热偶精馏132
    3.5干燥134
    3.5.1排气的再循环134
    3.5.2采用换热器的余热回收135
    3.5.3热泵的应用135
    3.5.4其他136
    3.6反应137
    3.6.1化学反应热的有效利用和提供137
    3.6.2反应装置的改进140
    3.6.3催化剂的开发141
    3.6.4反应与其他过程的组合142
    符号表148
    参考文献149
    第4章 过程系统节能--夹点技术151
    4.1绪论151
    4.1.1过程系统节能的意义151
    4.1.2夹点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其发展154
    4.2夹点的形成及其意义156
    4.2.1温焓图和复合曲线156
    4.2.2夹点的形成158
    4.2.3问题表法160
    4.2.4夹点的意义164
    4.3换热网络设计目标165
    4.3.1能量目标165
    4.3.2换热单元数目目标166
    4.3.3换热网络面积目标168
    4.3.4经济目标169
    4.3.5很优夹点温差的确定169
    4.4换热网络优化设计172
    4.4.1夹点技术设计准则172
    4.4.2初始网络的生成175
    4.4.3热负荷回路的断开与换热单元的合并179
    4.4.4阈值问题186
    4.5换热网络改造综合189
    4.5.1现行换热网络的分析189
    4.5.2换热网络改造综合的设计目标192
    4.5.3换热网络改造步骤193
    4.5.4受网络夹点控制装置的改造分析197
    4.5.5换热网络改造综合实例201
    4.6蒸汽动力系统优化综合225
    4.6.1总复合曲线226
    4.6.2多级公用工程的配置228
    4.6.3热机的设置241
    4.6.4热泵及热泵的设置245
    4.6.5蒸汽动力系统可调节性分析268
    4.7循环水系统的优化271
    4.7.1设计问题中循环水量目标的求解272
    4.7.2改造问题中循环水量目标的求解273
    4.7.3循环水系统中泵网络的优化276
    4.8分离系统优化综合278
    4.8.1精馏系统的热集成278
    4.8.2分离系统在整个过程系统中的合理设置284
    4.8.3不同分离过程的热集成287
    4.9反应器的热集成290
    4.9.1反应器的热集成特性290
    4.9.2反应器的合理设置292
    4.10装置/厂际之间的热联合294
    4.10.1装置/厂际之间热联合的方式294
    4.10.2全厂复合曲线295
    4.10.3通过全厂复合曲线确定装置/厂际热联合能量目标297
    4.10.4通过全厂复合曲线确定装置/厂际热联合改造目标299
    4.10.5装置/厂际间的低温热联合300
    4.11间歇过程的热集成302
    4.11.1间歇过程夹点分析法302
    4.11.2改进的时间温度复合分析模型303
    4.11.3间歇过程换热网络的目标函数309
    4.11.4间歇过程换热网络的设计311
    4.11.5间歇过程工艺物流与公用工程的综合318
    符号表322
    参考文献323
    第5章 水系统集成和氢系统优化327
    5.1绪论327
    5.2常用节水方法与用水单元模型328
    5.2.1常用节水方法328
    5.2.2用水单元模型329
    5.2.3负荷浓度图与水极限曲线330
    5.2.4用水单元质量衡算331
    5.3水夹点的形成及其意义332
    5.3.1极限复合曲线332
    5.3.2水夹点的形成及其意义333
    5.3.3问题表法334
    5.4用水网络的超结构及数学模型337
    5.4.1用水网络的超结构337
    5.4.2非线性数学模型338
    5.4.3数学模型的求解340
    5.5水直接回用水网络综合343
    5.5.1用水网络的描述344
    5.5.2优选传质推动力法345
    5.5.3最小匹配数法349
    5.6再生回用与再生循环的水网络353
    5.6.1水的直接回用、再生回用和再生循环353
    5.6.2再生循环355
    5.6.3再生回用356
    5.7具有中间水道的水网络结构及其综合方法358
    5.7.1具有中间水道的水网络结构359
    5.7.2多组分废水直接回用中间水道用水网络设计方法360
    5.8氢系统优化363
    5.8.1最小氢气公用工程用量的计算与分析363
    5.8.2氢气网络的优化匹配原则364
    5.8.3实例分析与计算365
    符号表368
    参考文献369
    附录1龟山-吉田环境模型的元素化学
    附录2主要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摩尔标准化学E0xc以及温度修正系数371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