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古代中非关系史稿(东非历史文化丛书) 许永璋 历史科普读物 中国通史 非洲历史 世界简史 政治经贸人文交往书籍 上海辞书
¥ ×1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图书名称: | 东非历史文化丛书:古代中非关系史稿 |
作 者: | 许永璋 著,沐涛 编 |
定价: | 88.00 |
ISBN号: | 9787532653225 |
出版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开本: | 16开 |
装帧: | 精装 |
出版日期: | 2019-05-01 |
编辑推荐 |
内容介绍 |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谊源远流长,历代古籍中保存不少有关非洲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资料。本书通过梳理、研究这些珍贵的史料,编写了这部系统、全面、完整的古代中非关系史。以中国的历史朝代发展为序,从先秦开始,一直到清代,将中非关系在政治、经贸、人文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借助丰富的史料展现出来。从远古的“黄帝遣使大夏”到两汉的甘英出使大秦再到明代的郑和下西洋与非洲,从中国丝绸的西运到埃及宝石的东来,从杜环的《经行记》到《伊本?白图泰游记》,古代中非关系的轮廓和细节渐次丰满,对历代典籍中文字资料的深入挖掘和阐释,还原了一幕幕鲜活生动的中非历史交流交往的画面。 |
作者介绍 |
许永璋,笔名楚汉, 1935年9月26日生,湖北省武汉市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顾问,曾任郑州市政协副主席。在史学领域内兴趣广泛,成果颇多,出版《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史考论》等著作十三部,参编《非洲通史》(三卷本)等著作四部。非洲史与中非关系史硕士学位导师。曾被评为郑州大学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郑州市“三育人”先进个人。其生平事迹收入《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等多种辞书。 |
目录 |
前 言 第一章 远古至秦代的中非关系 第一节 中非关系的滥觞 一、从“黄帝遣使大夏”说起 二、西方(包括埃及)对中国的模糊了解 第二节 中非关系的开端 一、中国丝绸的西运 二、埃及宝石等物的东来 第三节 一个有趣的历史之谜 第二章 两汉时期的中非关系 第一节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一、张骞通西域与陆上丝绸之路 二、甘英出使大秦 三、海上丝绸之路 第二节 汉代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交往 一、中国与埃及的关系 二、中国与苏丹的经贸往来 三、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的经贸关系 四、中国与索马里的经贸联系 五、关于在中国的“骊靬人”问题 第三节 两汉时期中非关系的特点 一、地域范围仅限于非洲东北部地区 二、主要联系方式为间接贸易 三、民间贸易多于官方贸易 第四节 早期中非关系史的意义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非关系 第一节 埃及亚历山大城商人秦论来华 一、秦论来自非洲什么地方? 二、孙权在何处接见秦论? 三、秦论何时到了建业? 四、秦论来华与康泰《吴时外国传》 第二节 中国对大秦国的了解 一、西晋时期大秦使者访华 二、《魏略?西戎传》和《后汉书?西域传》 三、《魏略》、《后汉书》有关大秦的记载 四、关于“大秦”之我见 第三节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往来 一、中国与埃及的经贸往来 二、中国与埃及的文化交流 三、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的经贸联系 第四节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延伸 一、前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第四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中非关系 第一节 裴矩的《西域图记》 一、陆上“丝绸之路” 二、海上“丝绸之路” 第二节 杜环的“摩邻”之行 一、杜环与《经行记》 二、关于“摩邻国”的几种说法 三、我对上述说法的异议 四、摩邻国应是摩洛哥或马格里布 第三节 《新唐书》记载的老勃萨国 一、关于“老勃萨国”的各种说法 二、“老勃萨国”应是特勒姆森 第四节 唐代中国船只是否直航非洲? 一、历史背景 二、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三、东非沿海的出土文物 四、贾耽的记载 第五节 “三兰国”考辨 一、关于“三兰国”的不同说法 二、“三兰国”应是古代的桑给巴尔 第六节 唐代中、非贸易港口 一、中国对非贸易港口 二、非洲对华贸易港口 第七节 唐代中国与非洲的商品交换 一、中国出口商品 二、非洲输华商品 第八节 唐代中非经贸关系的特点 一、间接贸易为主 二、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通道 三、民间贸易是主要的贸易活动 四、中、非贸易已由北非向东非转移 第九节 唐代与中国建立各种联系的非洲国家 一、埃及 二、索马里 三、坦桑尼亚(东非沿海地区) 四、摩洛哥或马格里布 第十节 非洲黑人在唐代中国 一、古籍记载和出土文物 二、唐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非洲黑人形象 第十一节 唐代中、非科技文化交流 一、中国对非洲的影响 二、非洲对中国的影响 第十二节 中国史籍有关唐代中、非关系的记述 一、《酉阳杂俎》 二、《旧唐书》和《新唐书》 三、《通典》 四、其他古籍 第十三节 外国史籍有关中、非关系的记载 一、《中国印度见闻录》 二、《道里郡国志》 三、《黄金草原》 第五章 宋代的中非关系 第一节 宋代的经济发展与海上航线 一、宋代的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 二、宋代的造船和航海能力 三、宋代海上交通的发展 第二节 宋代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交往 一、宋代中国与北非国家的交往 二、宋代中国与东非国家的关系 第三节 中非交换的商品及贸易方式 一、中非交换的商品 二、几种贸易方式 第四节 非洲人在宋代中国 一、非洲黑人在中国 二、非洲的阿拉伯人在中国 第五节 宋代钱币在非洲的发现 一、中国宋代钱币在非洲的出土情况 二、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第六节 层檀国在哪里? 一、关于“层檀国”的不同看法 二、“层檀国”应是古代东非的桑给巴尔 三、关于层檀国使节访华的次数问题 第七节 宋代中国古籍关于非洲的记载 一、《文昌杂录》 二、《续博物志》 三、《清波别志》 四、《岭外代答》 五、《诸蕃志》 六、《事林广记》 七、《宋史》和《宋会要》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第一节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一、张骞通西域与陆上“丝绸之路” 西汉王朝建立后,经过“文景之治”,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具有了坚实的 国家实力。于是,汉武帝积极加强和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不辱使命,先后到达西域36国,开通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汉王朝与西域各国使节往来不绝,从而扩大了经贸关系。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通往中亚、西亚和北非的一条重要通道。这条通道,是在张骞通西域后逐渐形成的。因为从中国输往西方的主要商品为丝绸和丝绸纺织品,因而得名。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是自中国长安(今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至敦煌,然后分成两条道路(南路和北路):南路沿塔里木河南面的道路西行,经莎车,越葱岭,再经大月氏(今阿姆河上游)到达安息(今伊朗);北路沿塔里木河北面道路西行,越葱岭,再经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南部(今撒马尔罕附近),抵达安息。以上两条道路在木鹿(今土库曼境内的马里)会合后,再向西经和椟(今达姆甘)、阿蛮(今哈马丹)、斯宾(今巴格达附近)等地,到达地中海东岸的安条克(今土耳其南部的安塔基亚),由此可以到达非洲的埃及。 张骞在大夏(今巴克特里亚,在阿富汗北部一带)时,曾见到来自中国四川所产之邛竹杖和布匹。他在回国后向汉武帝作了汇报。其中说:“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之。” 张骞还到过安息、條支等国。据《史记》载:“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西则條支,北有奄蔡、黎轩。” 《史记》中还记载:“自博望侯骞死后……而汉始筑令居(今兰州市西北)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條支、身毒国。”“汉率一岁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初,汉使至安息。……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 班固在《汉书?张骞传》中也叙述了上述史实,只是将“黎轩”写作“犛靬”,将“黎轩善眩人”写作“犛靬眩人”。 《汉书?西域传》中又写作“犁靬”、“犁靬眩人”。 《史记》和《汉书》中记载的黎轩、犛靬或犁靬,据考证,就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的译音。这些史实说明,中国的商品经过商人转手(埃及商人早已与大夏等国有着商业交往)传到了埃及。不仅如此,而且中国人已从大夏人那里得到了有关埃及的信息。 到了东汉时,除了称埃及为“黎轩”外,又出现了“犁鞬”、“大秦”和“海西”的名称。范晔撰写的《后汉书?西域传》写道:“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 《后汉书》不仅增添了埃及的国名,而且留下了一条珍贵史料。该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记载:“永宁元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善跳丸,数乃至千。自言我海西人。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 这里所说的“幻人”,也就是前面说过的“善眩人”。这些随着安息(伊朗)、掸国(缅甸)等国的使节来到中国的杂技演员或魔术师,他们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却是有史可考的来自埃及的艺人。由此也可说明,从西汉到东汉,不断有埃及杂技艺人到中国来。 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使中国更多地得到了有关非洲国家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中、非之间的经贸往来、政治联系和文化交流。但是,这条中、西商道(陆路)在古代一个时期内并非十分通畅,主要是因为受到中亚的一个大国安息的阻挠。 二、甘英出使大秦 大秦是我国东汉时期对包括埃及在内的罗马帝国的称呼。“大秦”一名,中外学者争论已久。但是,不管具体分歧意见如何,公认的看法是:大秦应指罗马帝国。古代罗马帝国版图很大,其东部达到西亚和北非。埃及当时处于罗马帝国范围之内,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是罗马帝国东部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因此,东汉时期我国史籍称呼的“大秦”,指的就是埃及。当时的埃及正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亚历山大城正处在繁荣兴盛阶段。东汉时期,中国通过来自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信息,才了解到罗马帝国的一些情况,并将它称为“大秦”。于是,除了继续用以往的名称“黎轩”来称呼埃及亚历山大城外,同时也用“大秦”一名称呼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城。这样看来,东汉时期所称呼的“大秦”,主要指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城,或者也可以说是以埃及亚历山大城为代表的罗马帝国的东部地区。东汉时期所了解和认识大秦(罗马帝国),主要是通过埃及亚历山大城。 正是基于对大秦的这种了解和认识,东汉王朝希望与大秦国建立直接的联系。但是,在我国东汉时期,安息控制着丝绸之路的西段,企图垄断东西方贸易,从中获利,因此阻止大秦国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直接交往。 公元97年(东汉和帝永元9年),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肩负建立友好关系的使命,前往大秦进行访问。可惜,这次访问未能成功,没有到达目的地埃及亚历山大城。这件事的经过,《后汉书》记载颇详:“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条支指今伊拉克,安息指今伊朗。甘英欲渡的大海,指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这一片海域。甘英这次出使大秦,由于安息人的劝告兼恐吓(实际上是阻挠),而未能成功。由于同样的原因,大秦国欲与东汉王朝交往的愿望也未能很快实现。据《后汉书》载:“其王(指大秦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 …… |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