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复合材料原理(第3版) 朱和国 清华大学出版社 材料科学与工程复合材料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朱和国、王天驰、李建亮、赖建中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朱和国、王天驰、李建亮、赖建中著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5358795235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清华大学出版社

     书名:  复合材料原理(第3版)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
     ISBN号:  9787302571827

    本书首先介绍复合材料的基础部分:概论、增强体、基体、界面和复合理论,然后介绍应用最广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遗态复合材料,及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最后介绍几种新型复合材料。每一部分内容均先从概念入手,再着重介绍其制备原理、材料性能及其应用。全书内容深度适中,表述繁简结合,通俗易懂。

    书中采用了作者业已发表和尚未发表的图片、曲线,同时注重引入一些反映当前复合材料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复合材料的新概念、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朱和国:男,1963年7月生,汉族,江苏丹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校教学名师。出版独立专著《内生型铝基复合材料反应机制与力学性能》一部,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28万字,2013;主持编著“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十二五”、“十三五”江苏省高校重点教材、兵工优秀教材《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方法》(第1~第4版)及其配套教材:编著“十三五”江苏省高校重点教材、兵工优秀教材《复合材料原理》(第1、第2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主持组建并主讲中国大学MOOC网国家级精品课程《材料研究方法》等。

    本书采用图解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列举大量的研究实例,介绍当代最新的复合材料和研究成果,突出反映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追求内容现代化。全方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了每章小结,便于读者自学、总结与提高。

    第1章复合材料概论


    1.1物质与材料


    1.2复合材料的定义与特点


    1.3复合材料的组成与命名


    1.4复合材料的分类


    1.5复合材料的发展史


    1.6复合材料的应用


    1.7复合材料发展方向


    1.8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


    1.9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2章增强体


    2.1纤维类增强体


    2.1.1玻璃纤维


    2.1.2硼纤维


    2.1.3碳纤维


    2.1.4SiC纤维


    2.1.5氧化铝纤维


    2.2晶须类增强体


    2.2.1制备


    2.2.2晶须的性能


    2.3颗粒类增强体


    2.3.1颗粒增强体的

    制备


    2.3.2常用颗粒增强体的

    性能


    2.4微珠


    2.5碳纳米管


    2.5.1电弧放电法


    2.5.2激光蒸发法


    2.5.3化学气相沉积法


    2.6有机高分子纤维


    2.6.1芳香族聚酰胺

    纤维


    2.6.2芳香族聚酯纤维


    2.6.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纤维


    2.7金属丝


    2.8石墨烯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复合理论


    3.1复合材料设计的原理


    3.1.1复合材料设计的

    类型


    3.1.2复合材料的设计

    步骤


    3.1.3复合材料设计的

    新途径


    3.2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


    3.2.1线性效应


    3.2.2非线性效应 


    3.3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


    3.3.1颗粒增强机制


    3.3.2纤维增强机制


    3.3.3复合材料物理性能的

    复合原理


    3.4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强韧

    机制


    3.4.1纤维的强韧机制


    3.4.2晶须的强韧机制


    3.4.3颗粒增韧机制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4章复合材料的界面理论


    4.1复合材料界面的基本概念


    4.1.1界面的定义 


    4.1.2界面的种类


    4.1.3界面的作用


    4.1.4界面的润湿性


    4.2常见复合材料的界面


    4.2.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

    界面


    4.2.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

    界面


    4.2.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

    界面


    4.3增强体的表面处理


    4.3.1玻璃纤维


    4.3.2碳纤维


    4.3.3PPTA纤维


    4.3.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纤维


    4.3.5金属基复合材料中

    纤维的表面处理


    4.4复合材料的界面表征

    方法


    4.4.1界面形态的表征


    4.4.2界面微观结构的

    表征


    4.4.3界面成分的表征


    4.4.4界面结合强度的

    表征


    4.4.5界面残余应力的

    表征


    4.4.6增强体表面性能的

    表征


    4.5界面的优化设计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5章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5.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概述


    5.1.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

    分类


    5.1.2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

    特点


    5.1.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发展的五阶段


    5.2聚合物基体


    5.2.1聚合物的基本

    概念


    5.2.2常用聚合物基体


    5.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工艺


    5.3.1预浸料的制备

    工艺


    5.3.2手糊成型工艺


    5.3.3模压成型工艺


    5.3.4喷射成型工艺


    5.3.5拉挤成型工艺


    5.3.6连续缠绕工艺


    5.4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

    性能


    5.4.1静态力学性能


    5.4.2疲劳性能


    5.4.3冲击韧性


    5.5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

    界面


    5.6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

    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6章陶瓷基复合材料


    6.1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基体与

    增强体


    6.1.1陶瓷基复合材料

    的基体


    6.1.2陶瓷基复合材料

    的增强体


    6.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种类


    6.3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工艺


    6.3.1粉体制备


    6.3.2成型


    6.3.3烧结


    6.4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


    6.4.1Al2O3基复合

    材料


    6.4.2ZrO2陶瓷基复合

    材料


    6.5非氧化物陶瓷基复合

    材料


    6.5.1SiC陶瓷基复合

    材料


    6.5.2Si3N4陶瓷基复合

    材料


    6.6碳/碳复合材料


    6.6.1碳/碳复合材料的

    特点


    6.6.2碳/碳复合材料的

    制备工艺


    6.6.3碳/碳复合材料的

    性能


    6.6.4碳/碳复合材料的

    应用


    6.7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7章金属基复合材料


    7.1金属基复合材料与合金的

    区别和联系


    7.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


    7.3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7.3.1比强度和比模量 


    7.3.2疲劳性能和断裂

    韧性 


    7.3.3耐高温性能


    7.3.4导电与导热性能


    7.3.5耐磨性能


    7.3.6热膨胀性能


    7.3.7吸潮、老化及

    气密性


    7.4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工艺


    7.4.1内生型法


    7.4.2外生型法


    7.5铝基复合材料


    7.5.1增强体与基体


    7.5.2长纤维增强铝基

    复合材料


    7.5.3短纤维增强铝基

    复合材料


    7.5.4晶须、颗粒增强铝基

    复合材料


    7.5.5铝基复合材料的

    界面


    7.6镁基复合材料


    7.6.1增强体与基体


    7.6.2长纤维增强镁基

    复合材料


    7.6.3晶须、颗粒增强镁

    基复合材料


    7.6.4镁基复合材料的

    界面


    7.7钛基复合材料


    7.7.1增强体与基体


    7.7.2纤维增强钛基复合

    材料


    7.7.3晶须、颗粒增强钛基

    复合材料


    7.7.4钛基复合材料的

    界面


    7.8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

    材料


    7.8.1增强体与基体


    7.8.2纤维增强金属间化合

    物基复合材料


    7.8.3颗粒增强金属间化合

    物基复合材料


    7.8.4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

    材料的界面


    7.9铜基复合材料


    7.9.1增强体与基体


    7.9.2纤维增强铜基复合

    材料


    7.9.3颗粒增强铜基复合

    材料


    7.9.4铜基复合材料的

    界面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8章纳米复合材料


    8.1纳米复合材料概述 


    8.1.1纳米材料


    8.1.2纳米物质


    8.1.3纳米结构


    8.1.4纳米科技


    8.1.5纳米粒子效应


    8.2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


    8.2.1物理类方法


    8.2.2化学类方法


    8.3纳米材料的表征


    8.3.1纳米粉体的表征


    8.3.2纳米晶材料的

    表征


    8.4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


    8.5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


    8.5.1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制备方法


    8.5.2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结构与性能


    8.5.3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烧结行为


    8.5.4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应用与展望


    8.6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


    8.6.1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制备方法


    8.6.2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性能


    8.6.3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烧结


    8.6.4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应用与展望


    8.7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8.7.1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分类


    8.7.2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制备方法


    8.7.3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性能


    8.7.4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应用与展望


    8.8半导体基纳米复合材料


    8.8.1半导体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分类


    8.8.2半导体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制备方法


    8.8.3半导体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性能


    8.8.4半导体基纳米复合材料

    的应用与展望


    8.9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

    前景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9章遗态复合材料


    9.1植物的基本特征


    9.2基于木材模板的复合

    材料


    9.2.1C/C复合材料


    9.2.2Si/SiC/C复合

    材料


    9.2.3SiO2/C复合材料


    9.2.4SiOC/C复合

    材料


    9.2.5硅化物/木质复合

    材料


    9.2.6Fe2O3Fe3O4/C

    复合材料


    9.2.7CoO/Co/C复合

    材料


    9.3基于木质材料模板的复合

    材料


    9.3.1木质碳/碳复合

    材料


    9.3.2木质碳/金属复合

    材料


    9.4基于叶片模板的复合

    材料


    9.4.1梧桐叶片遗态Fex/TiO2

    光催化复合材料


    9.4.2桂花叶脉遗态C/Fe2O3

    吸光复合材料


    9.4.3茭白叶片遗态Cu/C

    消光复合材料


    9.5基于稻壳、椰壳模板的复合

    材料


    9.5.1稻壳、椰壳遗态C/Fe电磁

    屏蔽复合材料


    9.5.2稻壳遗态光催化复合

    材料


    9.6基于硅藻土、螺旋藻模板的复合

    材料


    9.6.1硅藻土、螺旋藻遗态

    Cu/Ag导电复合

    微粒


    9.6.2硅藻土遗态吸附、过滤

    复合材料


    9.7基于其他模板的复合材料


    9.7.1叶绿素遗态TiO2/SiO2

    光催化复合材料


    9.7.2酵母菌遗态TiWSi光催

    化复合空心微球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0章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10.1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

    概述


    10.2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

    制备方法


    10.2.1原材料


    10.2.2制备工艺


    10.3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

    性能


    10.3.1三点弯曲

    性能


    10.3.2单轴压缩

    性能


    10.3.3单轴拉伸

    性能


    10.3.4断裂性能


    10.4超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

    应用与展望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1章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


    11.1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

    概述


    11.1.1高熵合金


    11.1.2高熵合金的五大

    效应


    11.1.3高熵合金的相组成

    规律


    11.1.4高熵合金的

    性能


    11.1.5高熵合金基复合

    材料的定义


    11.2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

    制备


    11.2.1高熵合金基复合

    材料块体


    11.2.2高熵合金基复合

    材料薄膜


    11.2.3高熵合金基复合

    材料丝材


    11.2.4高熵合金基复合

    材料粉体


    11.3内生型增强体的反应

    机制


    11.3.1FeTiC体系热

    力学分析


    11.3.2FeTiC体系反应

    过程分析


    11.3.3FeTiC体系反应

    活化能计算


    11.4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

    界面


    11.4.1外生型高熵合金

    基复合材料


    11.4.2内生型高熵合金

    基复合材料


    11.5性能影响因素


    11.5.1增强体种类


    11.5.2增强体体积

    分数


    11.5.3合金元素


    11.5.4热处理


    11.5.5形变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2章生物复合材料


    12.1金属基生物复合材料


    12.1.1HA增强金属基生物

    复合材料


    12.1.2钛合金表面涂覆

    HA涂层


    12.2陶瓷基生物复合材料


    12.2.1生物惰性陶瓷复合

    材料


    12.2.2生物活性陶瓷复合

    材料


    12.2.3颗粒增韧陶瓷生物

    复合材料


    12.2.4晶须/纤维增强陶瓷

    复合材料


    12.3高分子基生物复合

    材料


    12.3.1骨组织生物复合

    材料


    12.3.2生物活性陶瓷颗粒

    增强聚合物复合

    材料


    12.3.3碳纤维增强高分子

    生物复合材料



    12.3.4HA/聚合物生物复

    合材料的界面改性

    方法


    12.3.53D打印高分子生物

    复合材料


    12.4生物复合材料的总结与

    展望


    12.4.1先进生物复合材料

    设计


    12.4.2生物复合材料的生理

    活化


    12.4.3仿生复合材料


    12.4.4组织工程复合

    材料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13章新型复合材料


    13.1分级结构复合材料


    13.1.1分级结构陶瓷复合

    材料


    13.1.2分级结构铝

    合金


    13.1.3分级结构镁基

    复合材料


    13.1.4分级结构铝基

    复合材料


    13.2剪切增稠液复合材料


    13.2.1分散相粒子


    13.2.2分散剂


    13.2.3剪切增稠液的

    制备


    13.2.4剪切增稠液流变

    特性


    13.2.5增稠机理


    13.2.6剪切增稠液复合

    材料的制备


    13.2.7剪切增稠液复合

    材料的性能


    13.3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


    13.3.1细菌纤维素


    13.3.2细菌纤维素的性能

    特点


    13.3.3细菌纤维素的

    应用


    13.3.4细菌纤维素的

    合成


    13.3.5细菌纤维素复合

    材料


    13.3.6细菌纤维素复合

    材料的性能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复合材料原理》自2013年出版以来,已再版两次,销量近9000册,深受读者青睐,令作者欣慰。复合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保持教材内容的现代化,结合本课题组与国内外同行的最新研究、广大读者的宝贵建议和已有的教学经验,参考国内外同类教材,拟对第2版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具体修订如下: 

    (1)  新增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第11章),分别介绍其分类、复合原理、结构特点、性能及应用;

    (2)  新增生物复合材料(第12章),分别介绍其分类、复合原理、结构特点、性能及应用;

    (3)  对每章选择题进行了补充修订,便于读者复习、巩固和提高;

    (4)  增补半导体基纳米复合材料(8.8节),简要介绍其制备、性能特点、复合原理及应用;

    (5)  补充、更新了部分图片,在内容上力求系统丰富、叙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追踪当今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反映当今科技的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突出反映教材内容的现代化;

    (6)  对第2版的其他章节也进行了局部微量修订。

    总之,通过第3版,使本书的内容更加系统丰富、叙述更加简明扼要,时刻保持内容的现代化,全方位培养读者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提高读者的自学和应用能力。

    本书由南京理工大学一线教师共同撰写。全书共13章: 第1~7章和第13章由朱和国撰写; 第11章由邱欢和朱和国共同撰写; 第8章由曾海波和董玉辉共同撰写; 第9章由王天驰撰写; 第10章由赖建中撰写; 第12章由李建亮撰写。全书由朱和国教授统稿,曾海波教授主审。

    本书广泛参考和应用了其他一些材料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资料和图片,第3版得到了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曾海波教授的积极支持,东南大学吴申庆教授的热情鼓励,以及赵晨朦、张继峰、伍昊、黄思睿、朱成艳、刘晓燕、邓渊博、赵振国等研究生的鼎力协助,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朱和国 

    2020年8月于南京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