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当当正版 语海全六册精装 温端政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汉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成语语语汇整理的集大成之作 汉语工具书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无著 | | 无译
    •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2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无译
    •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2
    • 开本:16开
    • 装帧:精装
    • ISBN:9788950192002
    • 版权提供:上海辞书出版社

    编辑

    1.《语海》收录古今文献中存见和流传的汉语语汇86000余条(含主条、副条),其中成语 30000余条、谚语30300余条、惯用语17700余条,歇后语8000余条,逐条标注语性,引用书证阐释,是历代语汇的集大成之作。

    2.《语海》是汉语语汇学理论指导下的具有性的大型语典,填补学术空白。

    3.《语海》全书体例严谨,例证翔实,限度地保存了汉语语汇的历史面貌,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生活史、社会史、文化史的生动记录,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传统智慧的凝练表达,具有独特的语言学、文献学、民俗学、文化学和社会学价值。
    4.《语海》以汉语语汇学作为理论指导,基于科学的汉语俗语语料库编纂,两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支持;列入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获得、市级出版基金资助。

    5.《语海》既可供语言文字爱好者阅读查检,供汉语语汇学习者、专门研究者研究学习,也可供作家写作参考。

    媒体评论

    1.厚厚的六大本,封面压凹的文字整体看上去很,仔细看原来是“语海”的变体;摩挲上去书的手感也比较好,翻开书,整个页面排布都很舒适,纸张质量好,让人爱不释手。

    2.这本书收的语类很多,每个词条后面标注语性,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成语都有,关键每条还有释义和书证,书证很好读,有些还特别有趣。

    3.随手翻到一条“抱鸡鸡不斗,气死抱鸡人”,解释是“抱着鸡去斗鸡,鸡却不敢下场,主坏了”,比喻“白准备了半天却什么也没做成,令人非常恼怒”。看得不觉会心一笑。这类词条很多,不用来查检,随手翻翻阅读也很有收获。

    4.这套书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容易读,很多条目读起来很轻松有趣,涨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5.这套书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资料价值都很丰富,值得收藏!

    6.读这本书很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雅俗共赏,妙趣横生,值得收藏学习。

    7.很多常用常见挂在嘴边的谚语、歇后语可以在这里找到源流,很多有趣又含义深邃的语目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中华文化、语言表达之美,有这套书在手,不怕语言平淡无味了,一定可以丰富自己的表达!

    8.很惊喜!第一次看到这么大部头的谚语、俗语类大辞典,语言材料太丰富了,不愧叫“语海”!

    目录

     目 录 
    前言 ……………………………………………………………………… 温端政 1~7 凡例 …………………………………………………………………………………1~2 
     正文(每册正文前有《本册音节表》)
    第一册(A—D)……………………………………………………………1~852 
    第二册(E—J)…………………………………………………853~1712 
    第三册(K—P)………………………………………………… 1713~2406 第四册(Q—S)……………………………………………………2407~3222  第五册(T—X)……………………………………………………3223~3830  第六册(Y—Z)……………………………………………………3831~4648 语目首字笔画索引……………………………………………………4649~4660 

    在线试读

    二、《语海》编纂的学术支撑 任何一部具有原创性的辞书,都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语海》作为一部首创的大型 语汇类辞书,更要有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一)《语海》的收条立目要接受汉语语汇学关于语的性质和语汇范围的论述的指导 汉语语汇学认为,语有广义的和狭义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是:大于词的、结构固定或相 对固定的叙述性语言或言语单位;狭义的定义是:大于词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叙述性语言 单位。《语海》采用狭义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应当划清语与复合词、专名词(也称“专名语”)、 专门用词(也称“专门用语”)的界限,划清语与自由词组的界限,还要划清语与言语单位的 界限。语汇应当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而不包括复合词、专名词、专用词,以及 格言和名言。 复合词,如“绊脚石”“落水狗”“马蜂窝”“对台戏”等,过去也常有人主张归入语,由于 《现代汉语词典》等标注词类的辞书注明是名词,现在持这种主张的人已经不多了。“北京 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专名词,“绿色食品”“电子计算机”“唯物辩证 法”等专用词,虽然在结构形式上大于词,但在意义上具有明显的概念性,归入词也被越来 越多的人所认可。争议较大的是格言和名言。 格言和名言都具有引用价值,经常被引用的如“吾日三省吾身”“人皆可以为尧舜”等格 言和“春蚕到死丝方尽”“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名言,与语确有相同之处———在形式上都是由 词和词组合而成的,在意义上都具有叙述性(格言具有表述性,而名言则具有描述性)。但 它们和语也有不同的一面,主要的是,它们是作家个人的言语作品,有明确的作者,因此 不属于语言单位,而是言语单位。因此,不作为《语海》的收条对象。 (二)《语海》的语类标注要接受汉语语汇学关于语的分类理论的指导 汉语语汇学根据语的性质,采用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方法,先把语分为表述语、描述语 和引述语三类。表述语的特点是知识性,其内容包括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经验;描述语的特点是描述人或事物的形象和状态,描述行为动作的形状,因此缺 乏知识性;引述语的特点是由引子和注释性叙述两部分组成,引、注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复 杂关系。表述语包括谚语和部分成语,描述语包括惯用语和部分成语,引述语习惯上称作歇后 语。成语在形式上的特点是“二二相承”,包括语法结构上的二二相承(如:安居乐业、和风 细雨)和语音结构上的二二相承(如:坐以待毙、一衣带水)。因此,谚语可以定义为“非二二 相承的表述语”,惯用语可以定义为“非二二相承的描述语”,成语可以定义为“二二相承的 表述语和描述语”。这样分类,标准明确,语类之间界限也比较清楚,分类结果基本上符合 传统习惯和人们的语感。但是,语汇的领域十分宽阔,可谓包罗万象,再好的分类办法也不 可能不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谚语与表述语成语、谚语与惯用语的划界问题。 应当说,把谚语定义为“非二二相承的表述语”,基本上能把谚语与表述性成语区分开 来,但有少数处于“两可”之间:形式上是“二二相承”,可相关文献却标明是“谚”“常言”“俗 语”或“俗话”。如“水到鱼行”“白头种桃”,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上、宋·陆佃《埤雅·释 木·种桃》分别标明是“谚”;“事不过三”“知足不辱”“百艺防身”,明·吴承恩《西游记》二七 回、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一、明·无名氏《贤达妇龙门隐秀》二折分别标明是“常言”; “财不露白”,清·李绿园《歧路灯》七二回标明是“俗话”。根据“谚、常言、俗语、俗话”等标 志,它们应当归属谚语,但从形式上看,都是“二二相承”,应当归属成语。经过反复讨论,大 家认为还是以形式为重,把它们归入成语较妥。 把谚语和惯用语分别定义为“非二二相承的表述语”和“非二二相承的描述语”,一般来 说,能有效地把谚语和惯用语区别开来,但也有少数存在“两可”情况。如“井水不犯河水” 就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比喻彼此不相干”;一种是“比喻彼此不相干,也就应当互不干 涉,互不侵犯”。按前一种理解就是惯用语,按后一种理解就成了谚语。从搜集到的书证来 看,谚语的用法更为常见,我们将其归入了谚语。 (三)《语海》的释义要接受汉语语汇学关于语义理论的指导 语义的特点是叙述性,具体表现为使用该语言的人群对客观事物的种种表述和描述。 因此,语的释义不能像词的释义那样采用“互训法”或“定义法”,而要采用表述法和描述法。 表述法,主要是表述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认识,释义要具有知识性,谚语和表述性成语 的释义要采用这种方法;描述法,主要是描绘某种现象和状态,不具有知识性,惯用语和描 述性成语的释义要采用这种方法。 歇后语的释义比较特殊。歇后语的语义是由前一部分“引子”所表示的附加意义和后 一部分“注释”所表示的基本意义地构成的。因此,歇后语的释义,重点在于解释歇后 语后一部分所表示的基本意义,但又不能不联系前一部分所表示的附加意义。歇后语前后 两个部分的意义,往往是通过“双关”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解释“双关”现象,是歇后语释义 的重点。不论是成语、谚语、惯用语的释义,还是歇后语的释义,都要基于语义分析。语义分析 包括语素分析、层次分析和语源分析。 语素分析,特别是重点语素的分析,对于确保释义的正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惯用语 “摇头不算,点头算”,过去许多语类辞书都仅释为“摇头表示不同意,点头表示同意”,就是 因为没有很好分析重点语素“算”的含义。“算”是指“算数”,这个惯用语的意思是:摇头(表示不同意)不算数,点头(表示同意)才算数,核心意义是:只能同意,不能不同意。 层次分析,主要的是要理清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由语素直接组合而成的意 义,即所谓“字面意义”。引申义是从本义派生出来的,是本义的延伸。比喻义则是语的比 喻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所形成的意义。有的语只有本义,有的则除了本义之外还有引申义或 比喻义;有的语本义不起作用,引申义或比喻义才是真正的意义。释义时,要区别不同情 况,分别对待。 语源分析,是指对有源头的语,要穷源溯流,进行历史性的分析。如解释成语“草木皆 兵”要引用《晋书·苻坚载记》的有关记载;解释谚语“千钱买邻,八百买舍”要引用《南史· 吕僧珍传》的有关记载;解释惯用语“一蟹不如一蟹”要引用宋·苏轼《艾子杂说》的有关记 载;解释歇后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要引用《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有关记载,以弄清 来龙去脉,疏通源流演变,这才有助于对语义的透彻理解。 有时为了弄清语形相同或相似的语的不同意义,也须要进行语源分析。如“难兄难 弟”,难,一读狀á狀,一读狀à狀。前者见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的相关记载,指 哥哥和弟弟的品德、才能都同样好,难分高下;后者见于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 曲,指处于同样困境或共过患难的人。又如“入室操戈”出自《后汉书·郑玄传》,意思是进 入我的屋子,拿起我的来攻击我,引申义指用对方的论点来反驳对方;“同室操戈”出自 《左传·昭公元年》,后指兄弟相争、相残。 (四)《语海》的例证得益于汉语语汇学关于语料库建设的理论 语料库建设,特别是现代化的语料库建设,是辞书编纂的基础。早在20世纪80年代, 我们就初建了以俗语为主体的第一代语料库。2002年,我们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 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及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创建了第二代由计算机操作的内容 更加丰富的语料库。此后又不断充实,增收成语语料,使语料库覆盖全部语汇。 语料库为《语海》编纂提供了语料基础,然而如何做到语料丰富而又无堆砌之嫌,则要 花费大量功夫。这就是要配合释义,对语料进行筛选。同时,要给副条选择具有代表性和 典型性的例证。在这方面,我们确实作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编写人各自掌握的尺寸不同, 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三、《语海》编纂的意义 初,我们对编纂《语海》的意义想得比较简单,认为《语海》主要是汇集汉语语汇,为查 检提供方便。随着编纂工作的开展,逐步认识到《语海》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一)《语海》具有多种实用功能 实用性是辞书的共同属性。《语海》的实用性体现在功能的多样性上,主要有查检功 能、阅读鉴赏功能和教育功能。 《语海》收条宏富,这就为查检提供了相对充足的空间。 汉语语汇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例证又大都采自历代名家名篇,因此具有可读性和鉴赏 性。通过阅读和鉴赏,可以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运用语汇的能力。 语,特别是表述性成语和谚语是有丰富的思想内容的,如“和而不同”“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等所蕴含的“和为贵”思想,“众口铄金”“众擎易举”“众志成城”“众人是 圣人”“众人拾柴火焰高”等所蕴含的群众观点,以及“唇亡齿寒”“前车之鉴”“户枢不蠹”“吃 一堑,长一智”“打铁还要自身硬”等所蕴含的哲理,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描述性的语,像 “走后门”“戴高帽”“前怕狼,后怕虎”“拆了东墙,补西墙”“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都 是对社会上消极现象的描绘,具有一定的反面教育意义;像“乌鸦趴在猪身上———只看见别 人身上黑,就看不见自个儿黑”“豁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倒霉吃亏全在嘴上”“望远镜倒拿 着———光看自己鼻子尖”“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也有某种警示作用。 (二)《语海》起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语义的形成与民族的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宗教信仰、 民风习俗等有密切联系。《语海》把语按照一定的规则汇集在一起,加以诠释,起着传承民 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语汇所蕴含的传统思想,重要的是和谐思想。试以谚语“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为 例。这个谚语初见于《慎子·君人》,作“不聪不明不能王,不瞽不聋不能公”。汉·刘熙 《释名》卷四作“不喑不聋,不成姑公”,标明是“里语”;唐·赵璘《因话录》卷一作“不痴不聋, 不作阿家阿翁”,标明是“谚”;《隋书·长孙平传》作“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资治通鉴· 唐代宗大历二年》作“不痴不聋,不作家翁”,标明是“鄙谚”。 这个被称为“里语”“谚”或“鄙谚”的谚语,含有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和谐思想。《北史· 长孙平传》和《隋书·长孙平传》讲的是处理君臣关系: 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曰:“谚云:‘不痴 不聋,不作大家翁。’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北史·长孙平传》 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曰:“川泽纳污所以 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臣不胜至愿,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鄙谚 曰:‘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此言虽小,可以喻大。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 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 ———《隋书·长孙平传》 《因话录》和《资治通鉴》讲的是处理长辈和子媳之间的关系: 郭暧尝与昇平公主琴瑟不调。暧骂公主:“倚乃父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 公主恚啼,奔车奏之。上曰:“汝不知,他父实嫌天子不作,使不嫌,社稷岂汝家有也?” 因泣下,但命公主还。尚父拘暧,自诣朝堂待罪。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 作阿家阿翁。’小儿女子闺帏之言,大臣安用听?” ———唐·赵璘《因话录》卷一 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 言,何足听也!” ———《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
    郭暧与昇平公主的故事,在民间一直传为佳话。戏剧方面有晋剧《打金枝》等。 在传承传统道德方面,语典的作用更为明显。这方面语汇不仅数量多,而且多具有深 刻的内涵。《后汉书·宋弘传》记载: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新寡,看中大臣宋弘。 刘秀以天子之尊,用“贵易交,富易妻”这个谚语来说服大臣宋弘抛弃糟糠之妻,改娶公主。 宋弘则用“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个谚语来反驳,结果说服了刘秀,说明传统 美德的感化力。 语义的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语海》通过语义的诠释和语源的探究, 深刻地揭示语的文化内涵,发挥其弘扬传统文化的特殊作用。这里不妨以“见兔而顾犬,未 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为例。 故事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楚襄王不听大臣庄辛的劝谏,被秦占领“鄢、郢、巫、上蔡、 陈之地”,襄王流掩于城阳。庄辛引用“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这个 “鄙语”说服了他,使他感到震惊,“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从这里可以看到适当运用谚语所 收到的效果。这个谚语也因此而流传至今,而且衍生出“见兔顾犬”和“亡羊补牢”两个成 语。在《语海》里,像这类有历史文化背景的语还有很多,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 使《语海》在文化传承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语海》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 如前所说,《语海》是在汉语语汇学的理论指导下编写的,但《语海》并非消极地接受指 导,它反过来又为语汇研究提供大量的翔实的资料,促进汉语语汇学的发展。 第一,《语海》所收录的数以万计的语汇,表明语在性质上有明显不同于词的一面,“语 词分立”是汉语不争的事实。 第二,《语海》表明,汉语语汇不仅数量多,而且自成系统,表明汉语语汇学有明确的研 究对象,有广阔的研究领域,完全可以成为与词汇学并列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第三,《语海》编纂过程,也是综合性语典编纂的研究过程。不仅参编人员进行研究,关 心《语海》编纂的语言学界学者也进行研究。研究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见。其中研 究多的是立目、分类和释义。 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海》编纂的质量,而且有助于综合性语典编纂的 理论建设,促进汉语语典学的建立。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温端政 2016年4月27日

    内容介绍

     《语海》以汉语语汇学理论作为指导,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02BYY017),“语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11BYY089),建立“汉语俗语语料库”,收录历代传世文献、近现代经典文学著作、当代报刊资料中的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汉语语汇约86000条,包括成语30000余条、谚语30300余条、惯用语17700余条、歇后语8000余条。全书按语目首字音序编排,分六册,共计1170多万字,是语汇整理的集大成之作。全书体例严谨,例证翔实,限度地保存了汉语语汇的历史面貌,具有独特的语言学、文献学、民俗学、文化学和社会学价值。
        《语海》选择常见常用的语条作为主条,且一律标明语性(成、歇、谚、惯),其中有较生僻的字、容易读错的多音字,或有变读情况的字,用汉语拼音字母加注。不同义项的语目分列义项,各义项的解释一般由分注和通释两部分组成,分注解释语目中的疑难字、词。通释解释语目的整体意义,一般先列本义,再列引申义、比喻义。有书面资料来源的标明源出处。以丰富而贴切的例句佐证,讲求源流分明,按时代顺序排列。以与主条形式相近的语条作为副条,用“也作”形式附于主条之后,除少数须作补注释外,一般不再释义。每册正文前附《本册音节表》,书后另附《语目首字笔画索引》,便于读者查检。

    细节图

    【在线试读】:至少20%原文,文字格式。有则必填
    ……
    【木雁之间】 (成)《庄子·山木》载:庄子在山里看见 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伐木工匠站在树下看了看就走 了过去。庄子问为什么不砍伐它,工匠回答说:“因为 它不成材,没有用。”庄子从山上下来,到一位老朋友家 住宿。老朋友很高兴,叫仆人杀鹅招待庄子。仆人问: “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只?”主人回答: “杀那只不会叫的。”庄子的学生问庄子:“昨天山里那 棵大树因不成材而免被砍伐,主人这只鹅因不成 材而丧命。如果让先生作一选择,您当如何自处呢?” 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比喻在有 用和无用之间,才能或水平处于中等。〔例〕道济始因 录用,故得忘瑕,晚困大名,以至颠覆。韶、祗克传胤 嗣,其木雁之间乎!(《南史·檀道济传论》)|得性琴 书,吟啸烟霞之表。时谈物义,进退木雁之间。(唐· 于兢《大唐故处士张君墓志铭》)|此身何处著,从教容 与,木雁之间。(金·段克己《满庭芳》)
     【木已成舟】 (成)木头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 定局,无法改变。〔例〕九月内完工,方向文施说知,令 同公主等随驾出宫,文施见木已成舟,只得应允。(《野 叟曝言》一四九回)|冷先生这时才得知嘉轩根本没有 同母亲商量,但木已成舟水已泼地墙已推倒,只能劝慰 白赵氏。(陈忠实《白鹿原》三章) 
    【木有本,水有源】 (谚)指事物都有本源或来历。也 比喻人不能忘本。〔例〕通臂仙道:“这个不难,木有 本,水有源,要知善恶生死,须问阎罗天子。”(《后西游 记》三回)|官人说:木有本兮水有源。(清·佚名《绣 香囊》)|关于水,要讲的话还很多,这里用“木有本,水 有源”来收了尾。(萧离《城·山·水》) 也作① 〔木不离根,水不脱源〕。〔例〕妹子,我还 要问你,古言木不离根,水不脱源,你言狄青失去征衣 之事,须要真的,方可说来。(《万花楼》四〇回) ② 〔木有根,水有源〕。〔例〕他说他不会不懂得 “木有根,水有源”的道理。(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 期史话》三六章) 
    【木有蠹,虫生之】 (谚)蠹(犱ù):蛀蚀。木头腐烂了, 蛀虫就容易生长。比喻人本身有了弱点,便会被人利 用。〔例〕常言:“木有蠹,虫生之。”父母一分爱憎,兄 弟便十分倾轧。隋自独孤皇后有不喜太子勇的念头, 被晋王窥见,故意相形。(《隋史遗文》二回) 
    【木鱼不敲不响,砂锅不砸不漏】 (谚)木鱼:僧尼念 经、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做成,形似鱼,中间镂 空。砂锅:用陶土和沙烧制成的锅。比喻人不遇挫 折、不经别人批评指教就不能清醒。〔例〕“老虎还免 不了打盹儿,你就不会给鹰啄了眼?”杈儿冷笑道。“木鱼不敲不响,砂锅不砸不漏!”黄狗杂儿连拍他的狗头 狗脑。(刘绍棠《锅伙》四) 
    【木鱼儿命———天生是挨打的】 (歇)比喻人生来就是 挨打的对象。〔例〕陈尚懿又说她是“木鱼儿命”,天生 是挨打的,稍有怠慢就鞭笞。(罗旋《南国烽烟》一部九)
     【木鱼改梆子———挨揍的材料儿】 (歇)比喻某人成 为被打的对象。〔例〕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 根半腿大吵大闹,拿刀动杖,香翠一点也不怯阵,根半 腿骂一句,她骂十句,骂急了动手,根半腿更是木鱼改 梆子———挨揍的材料儿。(刘绍棠《这个年月》一五章) 
    【木鱼———要成天敲着】 (歇)本指僧尼每天敲打木 鱼;转指要经常警醒某人,某人才能不犯错误。〔例〕队 长忍不住狠狠瞪了他一眼,恼怒地嘀咕道:“……都是木 鱼———要成天敲着!”(沙汀《在牛棚里》) 
    【木再花,夏有雹;李再花,秋大霜】 (谚)木:果树。 再花:再次开花。如果果树一年两次开花,预示夏天 有雹灾;如果李树一年两次开花,预示秋季将有大霜。 〔例〕木再花,夏有雹。李再花,秋大霜。木无故丛生, 枝尽向下,又生及一尺至一丈自死,皆凶。(唐·段成 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六)∣木再花,夏有雹。李再 花,秋大霜。(明·杨慎《古今谚》) 
    【目不及瞬】 (成)瞬:眨。还没来得及眨眼。形容时 间极短,速度极快。〔例〕每当急滩一泻,目不及瞬,亦 一快事也。(明·王世懋《闽部疏》)|刀过处人人落首, 弩到处个个穿喉,从西而进,自东而出,如一条白练,霍 霍地旋的人目不及瞬。(《野叟曝言》四四回)|布形候 气,与神俱往,捷若腾兔,追形还影,纵横往来,目不及 瞬。(《东周列国志》八一回)|只见山黛提着一管笔如 兔起鹄落,忽疾忽徐,欣然而写,全无停搁苦思之态。 目不及瞬,早已有十数行下矣。(《平山冷燕》四回) 
    【目不见睫】 (成)语本《韩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 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又《史记·越 王勾践世家》:“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 睫也。”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 指见远不见近,或 只重视外来的,而不重视身边的。〔例〕陆赢淮汴粮, 水僦湖海艓。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宋·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我的脚下还在不停的出溜,闹 得我目无定睛,目不识丁,目不见睫。(张洁《小说二 题·横过马路》)? 比喻无自知之明或不能明察自己 的过失。〔例〕商周两种文化,都各有其目不见睫的盲 点,结果导致了两种的观念和行为。(任之《殷民 入周后的变与不变》) 
    【目不交睫】 (成)上下睫毛没有交合。指没有合眼睡 觉。〔例〕太后尝病三年,陛下目不交睫,睡不解衣冠, 汤药非陛下口所尝不进。(《汉纪·文帝纪》)|去秋,其 母某夫人示疾,孝廉侍奉汤药,衣不解带,目不交睫者 三阅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六回)|碧初通夜 目不交睫。后半夜,小娃又发作一次,已轻多了,但仍 烧得滚烫。(宗璞《南渡记》四章) 
    【目不窥园】 (成)《汉书·董仲舒传》载:西汉儒学大 师董仲舒专心致志研究学问,三年不窥园,即连到自家 小园去散步观赏一下的工夫都没有。窥(犽狌ī):偷看, 泛指看。形容一心埋头读书研究。〔例〕先生继起而 攻苦,目不窥园,肆其力于文,一以先民为宗。(明·董 应举《剑南蔡公配林孺人合葬志铭》)|那公子却也真个 足不出户,目不窥园,日就月将,功夫大进。(《儿女英 雄传》三三回)|现在的士子们,能有几个目不窥园,十 年攻苦,就使购置了一部《明史》,也不过庋藏书室,做 一个读史的模样,哪里肯悉心翻阅呢?(蔡东藩《明史 演义》一回) 
    【目不忍睹】 (成)睹:看。不忍心用眼看。形容景象 十分凄惨。〔例〕间有饰虚之极,目不忍睹。(明·张 栋《陈边事》)|军士之折臂断足,血流殷地,偃仰僵仆 者,令人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日 晌午,杀掠愈甚,积尸愈多,耳所难闻,目不忍睹。(刘斯奋《白门柳》三部九章) 也作① 〔目不忍见〕。〔例〕惟平生情之所钟,其危 惙目不忍见。惟有归依于洪造,庶几全活于微生。 (宋·刘克庄《陈氏女保安青词》其二) ② 〔目不忍视〕。〔例〕适大江以西苦水患,而筠州 更甚。如吾盐之田禾漂没,有目不忍视者。(明·胡维 霖《郡司理关侯署县德政碑记》) 
    【目不识丁】 (成)语本《旧唐书·张弘靖传》:“下 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目:眼睛。 丁:表示简单的字。眼睛不认识一个“丁”字。形容 不识字或文化水平低。〔例〕口方脱乳,已入公门;目不 识丁,即亲案牍。(元·郑介夫《太平策》)|他两个祖上 也曾出仕,都是富厚之家,目不识丁,也顶个读书的虚 名。(《警世通言》卷一七)|只要肯纳银,哪怕你目不识 丁,也照样能入学选贡。(刘斯奋《白门柳》二部一〇章)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谚)恶(è)声:邪恶的话 语。眼睛不要看污秽丑陋的事物,耳朵不要听粗野邪 恶的话语。劝人远离对自己身心不利的事。〔例〕说 着便拿了一块钱递给秀玉,说道:“你买了东西就回来, 买东西在店铺里要什么说什么,不必多说话。圣人云: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你在路上低头走出去, 低着头走回来。”(张恨水《京尘幻影录》一回) 【目不暇接】 (成)眼睛来不及看。形容吸引人的东西 太多,看不过来。〔例〕奇石铲天,高柯负日,佳胜奇 观,目不暇接。(明·吴柏《寄毛家姊》其三)|一进里 间,只见五光十色,几有目不暇接之势。(《施公案》四 三二回)|三个人在靖王府里转悠。喜来乐目不暇接地 观赏府内景色。(周振天《神医喜来乐》上部一二章) 也作① 〔目不给视〕。给(犼ǐ):供给。〔例〕沉沙栖 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宋·周邦彦《汴 都赋》)② 〔目不暇给〕。〔例〕高中堂、龚尚书新进军机, 遇着军国要事,每要请去商量;回得家来,又总是宾客 盈门,大有目不暇给的气象。(《孽海花》二六回)

    作者介绍

    主编温端政(1932—2021),男,汉族,195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78年7月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任语言所所长,创办《语文研究》并任主编,曾任山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中国辞书学会理事等职。早期专注于汉语方言特别是晋语的研究,成果丰硕。自20世纪80年代起,着重开展汉语俗语研究。他基于大量的语典编纂实践,廓清了“语”的性质及其不同于“词”的特点,首倡“语词分立”,进而发展出“汉语语汇学”,在学界具有一定影响。主要著作有《忻州方言志》、《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主编之一)、《谚语》、《歇后语》、《汉语语汇学》、《汉语语汇学教程》(主编)、《汉语语汇研究史》(合作)、《二十世纪汉语俗语研究》(合作)、《语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等。主编《中国俗语大辞典》《新华语典》等。
        作者团队主要是山西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他们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02BYY017),“汉语方言俗语语料库建设研究”(10AYY001),“语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11BYY089),创建并持续更新“汉语俗语语料库”。他们既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又有丰富的辞书编纂经验,在语言学、辞书学方面颇有建树。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语海 开本: 16开
    作者: 温端政 主编 定价: 1980.00
    ISBN号: 9787532658619 出版时间: 2021-12-01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2-08-01
    版次: 1 印次: 1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