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儒道佛三教关系简明通史 牟钟鉴著 人民出版社 哲学国学及文学相关专业传统文化爱好者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牟钟鉴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牟钟鉴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91065
    • 版权提供:人民出版社

    儒道佛三教关系简明通史

     

     

    定价:128.00

    ISBN:9787010191065

    人民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尧舜三代的“克明俊德”、“协和万邦”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中经老子道法自然与孔子仁恕通和的互补,为三教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原则和方向。两汉到隋唐,儒学主导,道学(道家和道教)壮大,佛教进入。儒道由互绌而互通,儒道与佛教由生疏、争论到理解、互鉴,形成儒为主、道佛为辅的不等边文化三角间架,左右了中华思想的主流走向。宋明时期,三教理论融合形成三个高峰:儒家道学、道教内丹学、佛教由禅宗发展出各种禅学。明清时期,三教合流扩散下移,从精英文化扩演为民俗文化,影响到其他宗教。民国以来,西学大潮涌进,三教俱被边缘化和贬抑,但仍保持对民俗生活的广泛影响;三教精英用三教通和的精神,在坚守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吸纳西学的精萃,剔除西学的糟粕,推动三教的创新和复兴,展示了自身的顽强生命力和现代价值。
    本书重在探讨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互动关系,目的在于以史为鉴,为我们今天处理社会主义文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提供历史依循。最后本书认为历史上形成的“多元通和”文化模式应为我们当代人继承和发扬。

     

    作者简介

    牟钟鉴,男,1939年出生,烟台市芝罘区人。1951—1957年在烟台二中读书,并以烟台市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1957—1965年底,在北大哲学系攻读哲学专业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冯友兰、任继愈、朱伯崑诸教授。毕业后进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后调入中央民族大学。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荣誉资深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与宗教学家。
    其研究成果极为丰硕,主要有《<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与文化》《中国道教》《走近中国精神》《儒学价值的新探索》《老子新说》《荀学新论》《涵泳儒学》《中国宗教通史》(与张践合著)《概说中国宗教与传统文化》(与吕大吉合著)《宗教·文艺·民俗》《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探讨》《新仁学构想》《道家和道教论稿》《中国文化的当下精神》等;多人合著有《全真七子与齐鲁文化》《中国宗教纵览》《中国儒学百科全书》等;主编《中华文明史·宗教卷》(十册)、《民族宗教学导论》《道教通论》《宗教与民族》(1—6辑)等;参与写作《中国哲学发展史》(1—4卷,任继愈主编)、《宗教学通论》(吕大吉主编)、《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等。此外,还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主要兼职有: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顾问、中国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山东尼山圣源书院荣誉院长等。
    作为“中国文化的守望者、拓新者”,2012年他荣获第四届孔子文化奖。《中国宗教通史》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他还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7年12月18日,他应邀走进中南海,在第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就“当代世界宗教和加强我国宗教工作”主题进行了讲述。

     

    目录

    目 录
    【纪传体排版】
    自 序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研究儒道佛三教关系的重要性
    第二节 儒道佛三教内在结构的多元互补性
    第三节 儒道佛三教的主要内涵与精神
    一、儒家
    二、道家
    三、佛家
    第二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儒道关系史
    第一节 中华文明多元通和传统的早期形成
    第二节 孔老并生、儒道互补构成中华精神发展的轴线
    一、孔子是中华德文化承前启后的道德大师
    二、老子是开拓中华文化深层哲学思维的智慧大师
    第三节 战国后期儒道两家的互评与对先秦文化的总结
    一、儒家荀子的总结
    二、道家《吕氏春秋》的总结
    第四节 两汉时期中华思想文化的综合发展
    一、道家思想的实践与发展
    二、儒家思想的实践与发展
    三、两汉时期儒道关系史小结
    第三章 儒道佛三教关系发生阶段(汉末时期)
    第一节 东汉人将佛陀视为神仙
    第二节 汉未佛教渐具规模
    第三节 牟子《理惑论》与三教碰撞的正式发生
    第四章 儒道佛三教互动并在论争中求同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 儒家经学的分化与创新
    一、魏晋玄学经学
    二、魏晋南北朝经学的理性化、多样化
    第二节 新道家玄学的兴盛与道教的壮大
    一、玄学引领学术潮流
    二、道教的壮大
    第三节 佛教的崛起与融汇发展
    一、佛经翻译与东传规模的扩大
    二、佛教信仰扩展到社会上层和多民族地区
    三、中华高僧大德相继问世
    第四节 儒道佛三教之间的论争与融合
    一、东晋时期儒佛的论争与佛家走近儒家
    二、刘宋时期三教之间的几场大辩论
    三、齐梁时期三教争论走向高潮和学理的深入探讨
    四、二武灭佛的极端事件
    五、三教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历史意义
    第五章 儒道佛三教鼎立具全国规模并成为常制阶段(隋唐时期)
    第一节 儒家经学的一体化、制度化和经世致用
    一、儒家经学的统一
    二、儒家经学的制度化
    三、儒家经学的经世致用
    第二节 儒学复兴运动中的排斥佛老与融会佛老
    一、傅奕、韩愈排斥佛老
    二、柳宗元、李翱融佛补儒
    第三节 道教的兴盛和理论创新
    一、皇室崇道
    二、道教清修派著名道士
    三、道教理论的重大创新--重玄学的建立
    四、外丹道的昌盛、危机与钟吕内丹道的兴起
    第四节 隋唐佛教的大繁荣和佛教中国化事业的成功
    一、隋唐王朝对佛教的大力扶持
    二、隋唐译经的成就
    三、隋唐佛教主要宗派及其中国化的程度
    四、隋唐佛教对中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第五节 隋唐儒道佛三教关系综论
    一、三教关系的新格局
    二、三教会通理论家宗密和三教关系文献学家道宣
    第六章 儒道佛三教理论深层融合并出现学说创新高潮阶段(宋辽金西夏元明时期)
    第一节 儒家经学的重大变迁
    一、“四书”成为儒家诸经之核心要典,科举推动“四书”的流布
    二、经学发展超越汉学训诂经学而倡导宋学义理之学
    三、宋元明儒家经学的三大特色
    第二节 宋元明道学对佛老的深层融合
    一、道学的开创者周敦颐和邵雍及其理论特色
    二、道学的奠基者张载的关学——融孔老和批佛道
    三、道学的布局者二程的洛学及其对佛老的消化
    四、道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闽学和对佛老的深层融会
    五、陆九渊的心学与佛老
    六、元代理学与朱陆合流
    七、王阳明心学的兴起及其特色和成就
    八、王门后学与泰州学派
    第三节 全真道在三教圆融中壮大及江南净明道的儒道一体化
    一、 宋元明道教发展概况与王朝崇道
    二、 全真道的兴起、昌盛
    三、江南净明忠孝道---儒道合一、佛道相融的新道派
    第四节 佛教与儒、道的合流及其代表学说
    一、佛教在宋辽金西夏元明发展的概况
    二、宋明时期佛教界推扬三教融合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论说
    第五节 宋元明时期儒道佛三教融合的特点和高度
    第七章 儒道佛三教融合思潮的下移与扩展阶段(明清时期)
    第一节 明末至清末儒道佛三教发展概况
    一、儒学的发展
    二、道家和道教的发展
    三、儒道佛三教合流思潮的下移
    四、儒道佛三教合流思潮的扩展
    第八章 儒道佛三教边缘化与奋力复兴阶段(民国时期及部分学者的延伸)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概述
    一、中国经历的苦难和社会转型的曲折
    二、西学的猛烈冲击和儒道佛的衰微
    三、三教的转机、复苏和三教关系新特点
    第二节 三教复兴中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学说
    一、出入三教与西学的通士大师
    二、当代新儒家代表性学者及其学说
    三、现代道教的复苏与义理创新的代表者
    四、现代佛教在艰难中复兴和高僧大德的懿行精进(藏传与南传佛教省略)
    第三节 民间宗教在民国时期的流衍与三教归一色彩的保持
    一、在理教
    二、皈一道
    三、普渡道
    四、九宫道
    五、同善社
    六、一贯道
    七、一心天道龙华圣教会
    八、红枪会
    第九章 简明的总结
    第一节 三教关系历史发展的特点与趋向
    第二节 三教关系通和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三教冲突论与三教融和论
    第四节 三教同异与互补
    一、三教之同
    二、三教之异
    三、三教各自的优势与互补
    四、三教各自向对方学了什么?
    五、三教分工合作论述评
    第五节 三教关系发展史给我们提供的经验、教训和当代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