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棠棣之殇曹魏初立这几年,外部仍旧征伐不断,内部却蒸蒸日上。
魏黄初四年(223年)五月,曹丕以“会节气”之名将一众曹氏藩王召回京师洛阳。
接到诏令的曹植,内心宛如密室里透进一缕阳光。他对皇兄能给他这样一个机会十分感激。因为这不只是一次简单的朝觐,而是一种待遇,这种待遇对他来说是与曹丕冰释前嫌的信号。
同时应诏的还有曹彰、曹彪等兄弟,自延康元年(220年)被迁至封地后,这是他们 来京。分别三年后,曹氏兄弟们终于得以会面。
看着曹植向自己进献歌功颂德的诗文,曹丕很是愉悦。他很喜欢看到三弟这种卑躬屈膝、俯首低眉的样子,当年英姿勃发、意气飞扬的曹子建不见了,自己面前的人俨然是一只被驯服的家兔。
从曹植身上,他看到了征服的力量。
不管背地里怎样,明面上兄弟相见的时光甚是开心。一日,曹丕以公务余暇为由邀任城王曹彰下棋,面对皇帝的邀请,曹彰只能答应。
没过多久,宫内便传出曹彰离奇暴毙的消息,整个京师一片哗然。转眼之间,猛将突然殒命,这不能不令人惊疑。
听到消息后的曹植一瞬间就明白了,骨肉相残才是这次“会节气”的目的。曹植又一次预感到危险正向自己逼来,接下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不敢往下想了。
收起恐慌,曹植挥泪作诔文,文中仅以寥寥数语追思曹彰的义德与功绩。至于自己的感受,也只是在序文中轻轻带过。文中闪烁其词、欲言又止,可知他必有难言之痛。
将崇懿迹,等号齐鲁。
如何奄忽,命不是与。
仁者悼没,兼彼殊类。
矧我同生,能不憯悴。
——曹植《任城王诔序》节选黄河流经山东东阿境内时,到达下游 窄的河段——艾山卡口。在卡口左岸有一座风光秀丽的小山丘,远远望去,这座海拔仅82米的小山形似一只静卧在黄河之畔的甲鱼,故名鱼山。
鱼山虽然不高,规模也不大,但在当地有较高的知名度,因为它安葬着一颗不朽的诗魂。
曹植是曹操嫡出的第三子,生于豪门、长于乱世的他从小就被寄予厚望。为了这一份寄托,曹操为其取名植,字子建,是希望他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曹植也未让曹操失望,自小就展示出了极高的文学天赋,其聪明程度一度被曹操认为是 像自己的儿子。
曹植十岁的时候就很会写文章,写得 精彩。他曾经把一首诗送给他的父亲看,他父亲怀疑这一部作品是别人代笔的。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才华,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是“天赋异禀”。曹植少年时在文学上的造诣,使曹操早年对他 钟爱。
(武汉大学教授 钟书林)年少时的曹植得到了曹操的细心栽培,二人一同征战四方。在战火和硝烟中洗礼过的曹植意气风发,既有贵族少爷的高贵与昂扬,也怀揣着年轻人对未来的热血与 。
在那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时代,曹植的理想与抱负很大程度上受到父亲曹操的影响。他目睹着父亲的英姿与智谋,也渴望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具有政治影响力的人物。
青年时代的曹植有两篇比较有名的作品,一篇是《白马篇》。《白马篇》里写到了他希望能够上阵杀敌,表现了“视死忽如归”的英雄气概,这是他青年时候的梦想。另外一篇作品是《与杨德祖书》。杨德祖就是杨修。曹植在这一封书信中说,大丈夫在世应该建金石之功,立不朽之功业,扬名万世,而不是做一个文学家。
(武汉大学教授 钟书林)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都于邺城。此时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也被众臣提上了议事日程。
长子曹昂死后, 有资格的继承人自然就是曹丕了。但这时曹操似乎把“立嫡以长”的惯例抛到了脑后,迟迟不肯确立太子,他究竟是如何盘算的呢?众臣揣测不透,曹丕 是惴惴不安。
我们知道曹操是一位 成熟的政治家,他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是比较慎重的,传统的思想对他束缚不大,所以他不一定会选曹丕。他要在几个儿子中考察,谁 适合做他的接班人,能够把他的事业传承下去。
(郑州大学教授 史建群)在曹操看来,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考验,才能从诸子中培养和选定自己满意的继承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