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论集·文学独奏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论集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金燕玉著
    •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金燕玉著
    •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6916666550
    • 版权提供:青岛出版社

    媒体评论:

     

    "创作与理论、批评,本是文学的两翼。就世界儿童文学而言,也是在创作得到发展、作家队伍形成、理论研究及评论产生并展开之后,才独树一帜,成为文学大系统中独立的子系统的。然而,在我国,儿童文学理论与评论这一方面一直十分薄弱。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一些文论,大多是作家兼而为之。新时期以来,情况大有改观,儿童文学理论、评论日渐被重视,在专门的文学研究机构中,才占有了一席地位。由此,一些热心的学者开始关注并介入了儿童文学领域,他们的论著,对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金燕玉女士,便是其中成果丰硕的佼佼者。

    ——张美妮《着眼于发现与开拓——金燕玉的儿童文学研究》

    "

     

     

    目录:

    "一、文学独奏

    儿童文学的思考

    儿童文学与教育

    儿童文学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童话幻想的发生

    中国童话的演变

    不再是很久很久以前——论童话的当代性

    大世界中的小世界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文化意识

    少男小说与少女小说的分野——少年小说发展趋向

    回到大地——全国获奖儿童文学作品述评

    走进传统,走向现代——少数民族儿童文学创作的新景观

    根深叶茂,繁花满枝——江苏五十年儿童文学发展之回顾

    跨世纪儿童文学构想

    历史走进了美国儿童文学

    二、先声夺人

    吴文化中的童话旋律

    瑰丽璀璨的长篇童话——《西游记》

    短篇童话的珍珠船 146

    论鲁迅的儿童文学观 157

    茅盾对儿童文学的贡献 166

    论茅盾的儿童文学评论 178

    浅谈茅盾的童话编写 190

    陶行知对儿童文学的贡献 200

    现代童话的奠基者叶圣陶 209

    童话的大手笔老舍 226

    民国时期的儿童文学报刊 237

    三十年代兴起的科学童话创作 244

    台湾童话诗的奠基者——杨唤 251

    扎下本土文化之根

    ——朗费罗与美国儿童文学 256

    故事文体的创立

    ——霍桑与美国儿童文学 265

    ……

    "


     

    在线试读:

     

    "儿童文学的思考   

    儿童文学是文学,它具有文学的本质。当我们提到儿童文学的本质时,那应该是针对它的个性而言。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固定的读者群——少年儿童。文学是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中介体,如果不能被接受者所理解所欣赏,那么这个中介体是无法存在,无法体现它的价值的。因此,只有被少年儿童所理解所欣赏的文学才能成为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结构,儿童文学有自成系统的语言形式、构成内容和美学特点,本文着重从后两个方向出发去思考儿童文学的本质。

    这里是“孩子的世界”

    文学所创造的往往是虚构的想象的世界,而儿童文学所创造的则是虚构想象来的“孩子的世界”。这个“孩子的世界”的特点是,少年儿童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外在的和内心的)影子,满足各种心理欲求,获得心灵成长所必需的要素。这个“孩子的世界”分为两大类型:超现实的和现实的。

    超现实的世界之所以能够被少年儿童所理解所欣赏,是因为它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间呈现出某种一致性。少年儿童爱幻想,最容易相信假定。他们具有很强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常常通过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落实在对事物的假定上。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①安徒生说:“在小孩子的眼中,祖父的手杖可以变成一匹马,发出马的嘶叫,有头有腿,也有尾巴。”②这种想象力是少年儿童心灵中极为宝贵的要素,日后很有可能发展为创造力,我们应该爱护、培养、发展这种能力,不可使其抑制、萎缩、消失。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是能够发挥功用的,它所陈述的超现实世界正是幻想而成、假定而成,它能幻想出千奇百怪的超自然的力量,千姿百态的超人间的存在,把假的世界作为真实的世界来描写,并将其活生生地展现在少年儿童面前,与他们的幻想力、假定力沟通交流。

    ①鲁迅.看图识字;鲁迅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5.

    ②安徒生.冰姑娘;安徒生童话全集之十一[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99.

    勃兰兑斯在《安徒生论》中对童话艺术论证道:“这种艺术的起点是孩子们能够从一切变出一切的游戏;与此相一致的是,艺术家的游戏心情把玩具转化成自然的创造物,转化成超自然的人物,转化成英雄,反过来,艺术家利用一切自然的和超自然的事物——英雄、妖精和仙女,把他们转化成玩具。那就是说,转化成艺术手段,再通过艺术的综合,把这些艺术手段加以改造,赋予新的特征,这一艺术的核心是孩子的想象力。它使每一件东西具有灵魂,使每一样东西具有人格。”超现实的孩子的世界正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由此构成了儿童文学内容的一方面。从这一方面去考察,儿童文学是参照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创作出来的具有幻想、假定特质的文学。参照不是等同,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儿童文学以文学的技巧,表现类似于少年儿童自己幻想和假定的内容;二是所表现的内容要优于少年儿童的幻想和假定。一部文学作品,如果不具有对少年儿童想象力的参照性,即使是假定的幻想的,也不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

    儿童文学还有另一方面的内容,即创造现实的孩子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在少年儿童和社会这两极之间展开的,或者说,这个世界是在少年儿童的局部生活和社会的整体生活这两个圈子中选择材料,再进行文学的各种形式的排列组合。当然,基点和中心是少年儿童,放出去的射线必须联系社会,至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则可紧可松,可显可隐,可曲折可直接,可以有无数种不可穷尽的结构关系,从而产生出不可穷尽的儿童文学作品。因此,这片天地是相当广阔的。

    在现实的孩子的世界中,小主人公是必不可少的人物。这个世界或者表现少年儿童自身的生活情景,或者表现社会生活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或者表现少年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或者表现少年儿童眼中的社会生活,以上四种构成形态都离不开小主人公。如果既离开少年儿童的自身生活,又离开少年儿童的“观点”(文艺学术语:观察的角度),那么就创造不出现实的孩子的世界,就不是儿童文学。

    鲁迅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少年儿童自身的生活分别构成两个独特的孩子的世界,表现了儿童的集体出游,表现了儿童在大自然中和书斋里的情趣和心绪,从而成为儿童文学的佳作。茅盾的儿童小说《大鼻子的故事》《少年印刷工》,刻画了特定社会环境造就出来的流浪儿和童工,浓郁的时代气息、清晰的社会投影凝聚在少年儿童身上。盖达尔的《铁木尔和他的伙伴》中的少年儿童在积极地干预社会生活,他们闯入成人的复杂世界,以少年儿童特有的方式对社会生活起着一定的作用。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写出了一个儿童在小学六年期间所看见的成人世界的故事,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形象——住在公寓里的革命学生、为爱情而发疯的房东女儿、小偷、唱曲儿的——都写了进去。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来说,都有一种亲切感,书中小主人公的身影及口吻会一下子缩短作品同小读者间的距离,把他们吸引过去。当小读者把自己放进一个作品的特别世界之中,也就会认知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

    因此,从儿童文学构成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去考察,它是以少年儿童为共同人物的,具有认知少年儿童自身和社会生活的特质。这和我之前提出的论点——参照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创作出来的具有幻想假定特质的文学——并存不悖,因为儿童文学本身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

    这里有“儿童的情趣”

    儿童文学以少年儿童为读者这一事实,不仅决定了儿童文学的内容构成,而且决定了它的美学特点。

    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只有拥有唤起少年儿童美学情感的能力,才能产生它的美学影响,否则就会失去自己的读者。一个儿童文学作者,应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为特定的读者群写作,他必须接受这群读者的审美趣味,并将之溶化于自己的审美判断中,使自己的作品符合、体现、诱发少年儿童的审美趣味。这样,固定的读者群形成了儿童文学固定的美学特点——儿童情趣。

    儿童文学的儿童情趣并不等同于实际生活中儿童的情趣,因为它经过创作者的艺术处理。这种艺术处理既表现为选择、过滤、集中,也表现为强化、丰富、创造。儿童情趣充溢于艺术形象(注意,不是儿童形象,而是艺术形象,包括少年儿童形象、童话形象、富有儿童色彩的画面等)所表露出来的少年儿童特有的行为、动作、心理、志趣、思想、感情之中,充溢于符合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和精神需要的,使他们心弦和鸣的叙述笔调和艺术境界之中。

    儿童情趣往往产生于儿童形象,但不等于作品中有了儿童形象就有儿童情趣。如果把儿童写成小大人,何来儿童情趣?只有写儿童像儿童,儿童情趣才会油然而生。所谓“像”,就是要通过逼真地描绘一个儿童的外形、行为、动作、言语、心理,表现出这个特定儿童的特征、精神和灵魂。在《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对罗文应逛市场、看画报、踢脆枣的精彩描述,使我们不仅如见其人,而且如见其心。罗文应不能控制自己、缺乏意志力的鲜明的个性特征通过孩子气十足的举动、心理,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的转变过程也完全符合孩子的特点。因此,罗文应身上会自然地散发出浓郁的儿童情趣,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形象。

    一些童话作品,没有儿童形象,有的是各种生物、非生物拟人化的童话形象,只要这些童话形象渗透进童心,那么不论其原型是什么,都会产生儿童情趣。就拿《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来说吧。从童话的角度去考察,孙悟空是猴、人、神的混合体,猪八戒是猪、人、神的混合体,他们都同时具有物性、人性、神性,堪称童话情趣。孙悟空像孩子一样活泼、机灵、纯真,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孩子们从他身上能看到自己顽皮、淘气的影子。猪八戒的某些性格特征很像那些有点小缺点、好犯错误、控制不住自己的少年儿童。猪八戒自私、懒惰、馋嘴、撒谎,这些讨厌的缺点孩子们也会有;他的憨厚、纯朴、爽直,又显出孩子般的天真。“富有孩子气”的性格特征是孙悟空、猪八戒的思想感情与儿童相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西游记》那富有儿童情趣的美学表达的一部分。

    幽默、风趣的叙述笔调也会产生儿童情趣。只要能够重视儿童的欣赏心理和阅读兴趣,那么,即使写的不是儿童生活,也依然会情趣盎然,打动童心。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描写各种各样的内容,但流向少年儿童心田去的渠道只有一条——通过有趣的叙述。高尔基曾反复申明,“同小孩子讲话必须要富有趣味”,“对儿童讲述关于克虏伯和迪斯逊的黑暗罪行必须讲得盎然有趣”,“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史应该给儿童讲述得轻松愉快,津津有味”。勃兰兑斯对这种有趣的叙述做过具体说明:“谁要是用文字来讲故事给孩子听,他必须有这样的本领——音调要能够抑扬顿挫,要能够突然来个停顿,要能够做手势,装出一副吃惊的面孔,要有暗示那故事将要转向快乐方面的微笑,要能滑稽、能亲热,要有提神的使人忘倦的恳切而认真的口吻——这一切,他必须织进他的文字中。”这种高超的讲故事的技巧,在阿·托尔斯泰的《小哥儿俩探险记》中有出色的表现:“有这么俩弟兄,大的叫尼基大,小的叫米加。尼基大说大也不怎么大,说小也不算小。他常念冒险故事。”“有时候他在走廊上大跑特跑,快得惊人,大概是一个钟头四十五英里的速度吧。炊事员端了一盆炸肉片走过。一下子,只见面前飞过一样东西,像阵风,炊事员还没来得及眨眼——唉,呀!连盆子带肉片都已经飞到地上去了。”小读者读到这样的叙述,一定会笑出声的。

    根据少年儿童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的创造能力,可概括出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所含有的一些基本的美学因素,这里试谈以下几种。

    ……

    儿童文学的思考   

    儿童文学是文学,它具有文学的本质。当我们提到儿童文学的本质时,那应该是针对它的个性而言。儿童文学与其他文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固定的读者群——少年儿童。文学是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中介体,如果不能被接受者所理解所欣赏,那么这个中介体是无法存在,无法体现它的价值的。因此,只有被少年儿童所理解所欣赏的文学才能成为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结构,儿童文学有自成系统的语言形式、构成内容和美学特点,本文着重从后两个方向出发去思考儿童文学的本质。

    这里是“孩子的世界”

    文学所创造的往往是虚构的想象的世界,而儿童文学所创造的则是虚构想象来的“孩子的世界”。这个“孩子的世界”的特点是,少年儿童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外在的和内心的)影子,满足各种心理欲求,获得心灵成长所必需的要素。这个“孩子的世界”分为两大类型:超现实的和现实的。

    超现实的世界之所以能够被少年儿童所理解所欣赏,是因为它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间呈现出某种一致性。少年儿童爱幻想,最容易相信假定。他们具有很强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常常通过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落实在对事物的假定上。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①安徒生说:“在小孩子的眼中,祖父的手杖可以变成一匹马,发出马的嘶叫,有头有腿,也有尾巴。”②这种想象力是少年儿童心灵中极为宝贵的要素,日后很有可能发展为创造力,我们应该爱护、培养、发展这种能力,不可使其抑制、萎缩、消失。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是能够发挥功用的,它所陈述的超现实世界正是幻想而成、假定而成,它能幻想出千奇百怪的超自然的力量,千姿百态的超人间的存在,把假的世界作为真实的世界来描写,并将其活生生地展现在少年儿童面前,与他们的幻想力、假定力沟通交流。

    ①鲁迅.看图识字;鲁迅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5.

    ②安徒生.冰姑娘;安徒生童话全集之十一[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99.

    勃兰兑斯在《安徒生论》中对童话艺术论证道:“这种艺术的起点是孩子们能够从一切变出一切的游戏;与此相一致的是,艺术家的游戏心情把玩具转化成自然的创造物,转化成超自然的人物,转化成英雄,反过来,艺术家利用一切自然的和超自然的事物——英雄、妖精和仙女,把他们转化成玩具。那就是说,转化成艺术手段,再通过艺术的综合,把这些艺术手段加以改造,赋予新的特征,这一艺术的核心是孩子的想象力。它使每一件东西具有灵魂,使每一样东西具有人格。”超现实的孩子的世界正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由此构成了儿童文学内容的一方面。从这一方面去考察,儿童文学是参照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创作出来的具有幻想、假定特质的文学。参照不是等同,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儿童文学以文学的技巧,表现类似于少年儿童自己幻想和假定的内容;二是所表现的内容要优于少年儿童的幻想和假定。一部文学作品,如果不具有对少年儿童想象力的参照性,即使是假定的幻想的,也不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

    儿童文学还有另一方面的内容,即创造现实的孩子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在少年儿童和社会这两极之间展开的,或者说,这个世界是在少年儿童的局部生活和社会的整体生活这两个圈子中选择材料,再进行文学的各种形式的排列组合。当然,基点和中心是少年儿童,放出去的射线必须联系社会,至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则可紧可松,可显可隐,可曲折可直接,可以有无数种不可穷尽的结构关系,从而产生出不可穷尽的儿童文学作品。因此,这片天地是相当广阔的。

    在现实的孩子的世界中,小主人公是必不可少的人物。这个世界或者表现少年儿童自身的生活情景,或者表现社会生活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或者表现少年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或者表现少年儿童眼中的社会生活,以上四种构成形态都离不开小主人公。如果既离开少年儿童的自身生活,又离开少年儿童的“观点”(文艺学术语:观察的角度),那么就创造不出现实的孩子的世界,就不是儿童文学。

    鲁迅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少年儿童自身的生活分别构成两个独特的孩子的世界,表现了儿童的集体出游,表现了儿童在大自然中和书斋里的情趣和心绪,从而成为儿童文学的佳作。茅盾的儿童小说《大鼻子的故事》《少年印刷工》,刻画了特定社会环境造就出来的流浪儿和童工,浓郁的时代气息、清晰的社会投影凝聚在少年儿童身上。盖达尔的《铁木尔和他的伙伴》中的少年儿童在积极地干预社会生活,他们闯入成人的复杂世界,以少年儿童特有的方式对社会生活起着一定的作用。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写出了一个儿童在小学六年期间所看见的成人世界的故事,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形象——住在公寓里的革命学生、为爱情而发疯的房东女儿、小偷、唱曲儿的——都写了进去。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来说,都有一种亲切感,书中小主人公的身影及口吻会一下子缩短作品同小读者间的距离,把他们吸引过去。当小读者把自己放进一个作品的特别世界之中,也就会认知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

    因此,从儿童文学构成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去考察,它是以少年儿童为共同人物的,具有认知少年儿童自身和社会生活的特质。这和我之前提出的论点——参照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创作出来的具有幻想假定特质的文学——并存不悖,因为儿童文学本身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

    这里有“儿童的情趣”

    儿童文学以少年儿童为读者这一事实,不仅决定了儿童文学的内容构成,而且决定了它的美学特点。

    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只有拥有唤起少年儿童美学情感的能力,才能产生它的美学影响,否则就会失去自己的读者。一个儿童文学作者,应清楚地意识到他在为特定的读者群写作,他必须接受这群读者的审美趣味,并将之溶化于自己的审美判断中,使自己的作品符合、体现、诱发少年儿童的审美趣味。这样,固定的读者群形成了儿童文学固定的美学特点——儿童情趣。

    儿童文学的儿童情趣并不等同于实际生活中儿童的情趣,因为它经过创作者的艺术处理。这种艺术处理既表现为选择、过滤、集中,也表现为强化、丰富、创造。儿童情趣充溢于艺术形象(注意,不是儿童形象,而是艺术形象,包括少年儿童形象、童话形象、富有儿童色彩的画面等)所表露出来的少年儿童特有的行为、动作、心理、志趣、思想、感情之中,充溢于符合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思想、感情和精神需要的,使他们心弦和鸣的叙述笔调和艺术境界之中。

    儿童情趣往往产生于儿童形象,但不等于作品中有了儿童形象就有儿童情趣。如果把儿童写成小大人,何来儿童情趣?只有写儿童像儿童,儿童情趣才会油然而生。所谓“像”,就是要通过逼真地描绘一个儿童的外形、行为、动作、言语、心理,表现出这个特定儿童的特征、精神和灵魂。在《罗文应的故事》中,张天翼对罗文应逛市场、看画报、踢脆枣的精彩描述,使我们不仅如见其人,而且如见其心。罗文应不能控制自己、缺乏意志力的鲜明的个性特征通过孩子气十足的举动、心理,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的转变过程也完全符合孩子的特点。因此,罗文应身上会自然地散发出浓郁的儿童情趣,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形象。

    一些童话作品,没有儿童形象,有的是各种生物、非生物拟人化的童话形象,只要这些童话形象渗透进童心,那么不论其原型是什么,都会产生儿童情趣。就拿《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来说吧。从童话的角度去考察,孙悟空是猴、人、神的混合体,猪八戒是猪、人、神的混合体,他们都同时具有物性、人性、神性,堪称童话情趣。孙悟空像孩子一样活泼、机灵、纯真,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孩子们从他身上能看到自己顽皮、淘气的影子。猪八戒的某些性格特征很像那些有点小缺点、好犯错误、控制不住自己的少年儿童。猪八戒自私、懒惰、馋嘴、撒谎,这些讨厌的缺点孩子们也会有;他的憨厚、纯朴、爽直,又显出孩子般的天真。“富有孩子气”的性格特征是孙悟空、猪八戒的思想感情与儿童相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西游记》那富有儿童情趣的美学表达的一部分。

    幽默、风趣的叙述笔调也会产生儿童情趣。只要能够重视儿童的欣赏心理和阅读兴趣,那么,即使写的不是儿童生活,也依然会情趣盎然,打动童心。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描写各种各样的内容,但流向少年儿童心田去的渠道只有一条——通过有趣的叙述。高尔基曾反复申明,“同小孩子讲话必须要富有趣味”,“对儿童讲述关于克虏伯和迪斯逊的黑暗罪行必须讲得盎然有趣”,“伟大的发现和发明史应该给儿童讲述得轻松愉快,津津有味”。勃兰兑斯对这种有趣的叙述做过具体说明:“谁要是用文字来讲故事给孩子听,他必须有这样的本领——音调要能够抑扬顿挫,要能够突然来个停顿,要能够做手势,装出一副吃惊的面孔,要有暗示那故事将要转向快乐方面的微笑,要能滑稽、能亲热,要有提神的使人忘倦的恳切而认真的口吻——这一切,他必须织进他的文字中。”这种高超的讲故事的技巧,在阿·托尔斯泰的《小哥儿俩探险记》中有出色的表现:“有这么俩弟兄,大的叫尼基大,小的叫米加。尼基大说大也不怎么大,说小也不算小。他常念冒险故事。”“有时候他在走廊上大跑特跑,快得惊人,大概是一个钟头四十五英里的速度吧。炊事员端了一盆炸肉片走过。一下子,只见面前飞过一样东西,像阵风,炊事员还没来得及眨眼——唉,呀!连盆子带肉片都已经飞到地上去了。”小读者读到这样的叙述,一定会笑出声的。

    根据少年儿童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的创造能力,可概括出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所含有的一些基本的美学因素,这里试谈以下几种。

    ……

    "

     

     

    内容介绍: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形成、演变、发展的梳理,对儿童文学与教育关系的深入思考,对儿童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特点和创作规律的研究和探讨,对数十位国内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及其儿童文学观的分析和批评,等等。

    第一部分 文学独奏

    第二部分 先声夺人

    第三部分 精彩华章

    第四部分 余音缭绕"

     

     

    作者介绍:

    "金燕玉,1945年1月21日出生于无锡市,20岁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0年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招收研究人员的考试,任职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开始从事文学研究。主要研究新时期小说、儿童文学、女性文学。1992年被聘为研究员,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曾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茅盾学会理事、江苏省作协儿童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国际委员会委员。

    出版的儿童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文学风景》《写在文学的边缘》《中国童话史》《儿童文学初探》《美国儿童文学初探》《茅盾的童心》《大世界中的小世界》。其著作曾获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第一届儿童文学优秀论文奖、花城好书奖、首届女性文学建设奖,两届冰心奖等。

    "

     

     

    相关推荐: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论集》是一套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理论文丛,汇聚了当下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界有学术影响力的10位中坚学者:方卫平、刘绪源、王泉根、金燕玉、朱自强、吴其南、孙建江、班马、汤锐、彭懿。他们是中国儿童文学学术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其学术贡献更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理论史上重要的一笔。这套丛书,内容涉及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理论进程、创作思想、作家作品研究,儿童文化产业透析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将对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创作、阅读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图书馆馆藏、学术研究、儿童文学爱好者等的必备藏书。

    《文学独奏》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金燕玉的学术著作精选集,着眼于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与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批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形成、演变、发展的梳理,对儿童文学与教育关系的深入思考,对儿童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的发展特点和创作规律的研究和探讨,对数十位国内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及其儿童文学观的分析和批评,等等。是一部思维开阔、观点独到、具有创新性和批判性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对我国儿童文学理论与批评体系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和参考价值。"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