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书籍]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第2版)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顾朝林、张伟著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顾朝林、张伟著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2449710361
    • 版权提供: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进行了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常用的模型归纳总结,并对这些模型进行软件集成,为城市与区域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操作简单、功能齐备的软件工具。主要内容有:城市与区域定量研究进展,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基础,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的设计,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的实现,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本书附有软件光盘、用户使用说明书及应用实例等。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第2版) 开本: 16开
    作者: 顾朝林、张伟 定价: 85.00
    ISBN号: 9787302496403 出版时间: 2020-09-01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0-09-01
    版次: 2 印次: 1

    第1章城市与区域定量研究

    1.1数理模型和模拟方法

    1.1.1时间序列回归分析

    1.1.2逻辑斯谛方程

    1.2元胞自动机与智能体模型

    1.2.1基于自组织的分形城市模型

    1.2.2元胞自动机模型

    1.2.3智能体模型

    1.2.4多智能体系统模型

    1.3数量经济模型研究

    1.3.1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1.3.2宏观经济模型

    1.3.3空间一般均衡模型

    1.4系统动力学模型

    1.4.1城市单要素研究

    1.4.2城市土地扩张研究

    1.4.3可持续城市研究

    1.4.4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研究

    1.4.5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研究

    1.5多模型复合/集成系统研究

    1.5.1SD CA复合模型系统

    1.5.2SD GIS集成模型系统

    第2章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

    2.1模型

    2.2数学模型

    2.3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概述

    2.4一般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过程

    2.5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的构思

    2.6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的类别

    2.7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研究趋势

    2.7.1建模方法的转变

    2.7.2多区域模型的建立

    2.7.3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和GIS的集成

    2.7.4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第3章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基础

    3.1计算机基础

    3.1.1硬件

    3.1.2操作系统

    3.1.3编程语言和软件技术

    3.1.4数据库

    3.1.5Internet技术

    3.1.6地理信息系统

     

    3.2城市与区域规划理论基础

    3.2.1规划的含义

    3.2.2规划理论

    3.3数学基础

    3.3.1概率论和统计学

    3.3.2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

    3.3.3运筹学

    第4章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设计

    4.1功能设计

    4.1.1系统功能定位

    4.1.2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和GIS的关系

    4.1.3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提供的模型

    4.2软件设计

    4.2.1面向对象的设计和编程

    4.2.2系统的体系结构

    4.2.3数据格式和数据库的支持

    4.2.4系统的对象设计

    第5章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实现

    5.1数据格式和数据类型

    5.1.1电子表格(矩阵)数据

    5.1.2参数

    5.2数据输入功能

    5.2.1外部文件输入

    5.2.2数据库文件导入

    5.2.3电子表格输入和剪切板复制

    5.3编辑功能

    5.3.1普通编辑功能

    5.3.2行列编辑

    5.3.3标题编辑

    5.3.4数据类型编辑

    5.4输出功能

    5.4.1模型计算结果输出

    5.4.2电子表格数据输出

    5.4.3图形输出

    5.5数据可视化功能

    5.5.1数据可视化功能实现

    5.5.2图表种类和设置

    5.5.3图表打印输出

    5.6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实现

    5.7GIS功能实现

    5.7.1GIS基本图形对象实现

    5.7.2GIS基本功能

    第6章城市与区域规划数学模型

    6.1数据预处理模型

    6.1.1标准差标准化

    6.1.2极差正规化

    6.1.3数据中心化

    6.1.4自然对数变换

    6.1.5数据百分化

    6.1.6均值比

    6.1.7行列转置

    6.1.8基本统计量

    6.1.9自定义函数

    6.1.10针对行列的操作

    6.2数据统计分析模型

    6.2.1空间数据分析模型分类

    6.2.2回归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

    6.2.3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

    6.2.4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6.3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模型

    6.3.1区域经济模型

    6.3.2区位配置模型

    6.3.3空间相互作用模型

    6.3.4预测模型

    6.3.5评价模型

    6.3.6人口预测模型

    6.3.7社会区分析模型

    6.3.8城镇体系模型

    6.3.9线性规划模型

    6.3.10多目标规划模型

    第7章数理模型应用案例

    7.1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布模型

    7.1.1中国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布模型

    7.1.2中国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预测

    7.1.3中国城镇总人口预测对幂函数分布模型的检验

    7.2城市空间分布引力模型

    7.2.1城市空间分布引力模型构建

    7.2.2中国城镇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

    7.3基于重力模型的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7.3.1基于重力模型的城市体系空间联系

    7.3.2城市空间联系和节点解析

    7.3.3城市体系的层域划分

    7.4旅游景区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7.4.1TACSI概念模型

    7.4.2TACSI数学模型

    7.4.3TACSI实证研究

    第8章流分析案例

    8.1省际经济社会要素流动分析

    8.1.1模型数据库建立

    8.1.2要素流空间分布

    8.1.3要素流空间模式

    8.2基于航空流视角的城市体系格局演变

    8.2.1航空流量、流向视角的中国城市体系格局与变迁

    8.2.2中国主要城市枢纽度分析

    8.3城市交通方式可达性差异分析

    8.3.1可达性测度

    8.3.2可达性总体比较

    8.3.3可达性指标值的空间分布

    8.3.4交通方式空间可达性差异及空间分布

    第9章区域划分案例

    9.1基于功能区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

    9.1.1基于功能区的城市行政区调整研究框架

    9.1.2功能区划分方法

    9.1.3要素功能区划分

    9.1.4城市功能区划分

    9.1.5从城市功能区到城市行政区划调整

    9.2城市化空间过程分析

    9.2.1数据采集和处理

    9.2.2城市分布空间的类型及其变化

    9.2.3Kernel城市空间密度分析

    9.3城市经济区划分模型

    9.3.1Rd链城市经济区划分的理论与方法

    9.3.2城市实力评价及不同层次d系的划分

    9.3.3中国的dΔ系和Rd链

    9.4城市群蔓延区划分

    9.4.1分形维数

    9.4.2空间蔓延测度

    9.4.3空间自相关分析

    9.4.4空间蔓延分析

    9.4.5蔓延空间分析

    9.5城市增长边界划定

    9.5.1刚性增长边界划定

    9.5.2弹性增长单元划定

    9.5.3城市增长区划定

    第10章评价模型应用案例

    10.1乌兰浩特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定量评估

    10.1.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概况

    10.1.2城市发展目标实施评价

    10.1.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评价

    10.1.4中心城区规划实施评价

    10.1.5保障总规实施的配套措施评估

    10.1.6《08版总规》实施评估结果分析

    10.2旅游者感知研究中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

    10.2.1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

    10.2.2桂林旅游者感知的多层次灰色评价实证研究

    10.3老子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多层次灰色方法

    10.3.1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10.3.2老子山风景区概况

    10.3.3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

    10.4北京城市社会区分析

    10.4.1统计区划分

    10.4.2影响因子的选择

    10.4.3主成分的确定

    10.4.4北京城市社会区成因分析

    10.4.5北京城市社会区的划分

    第11章多智能体模型应用案例

    11.1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研究进展

    11.1.1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的发展状况

    11.1.2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系统技术发展

    11.1.3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模拟技术及其不足

    11.2多智能体系统和模型构建

    11.2.1多智能体模型

    11.2.2应急响应多智能体建模

    11.2.3多智能体建模仿真平台的构建

    11.2.4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模拟平台框架

    11.2.5空间多智能体的实现

    11.3北京应急系统动态地理模拟

    11.3.1应急环境模型设计

    11.3.2应急智能体模型设计

    11.3.3模拟环境变量

    11.3.4其他模拟条件假设

    11.3.5应急响应模拟结果

    11.4智能体的GIS表达和计算

    11.4.1Repast S中GIS的表达

    11.4.2智能体沿GIS路线行进的算法

    11.5城市应急响应多智能体模型系统

    11.5.1系统启动

    11.5.2数据准备

    11.5.3参数设置

    11.5.4显示配置

    11.5.5模型控制

    11.5.6动态过程显示控制

    11.5.7结果输出

    第12章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案例

    12.1中国城镇化SD模型

    12.1.1中国城镇化SD模型的构建

    12.1.2中国城镇化SD模型系统验证

    12.2中国城镇化SD模型模拟

    12.2.1数据及其来源

    12.2.2数据特征与类型

    12.2.3模型系统参数设置

    12.2.4情景模拟

    12.2.5模拟结果

    第13章基于碳排放清单的低碳城市总体规划案例

    13.1哈尔滨2030年预规划方案及碳排放量估算

    13.1.1哈尔滨2030年预规划方案

    13.1.22030年预规划方案的碳排放量估算

    13.2低碳导向方案的指标体系设计

    13.2.1基于GDP目标和减排目标碳排放总量测算

    13.2.22030年分部门碳排放量结构规划

    13.2.3低碳导向的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13.3低碳情景的总体规划方案研究

    13.3.1推进低碳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13.3.2拓展低碳型城市产业和职能

    13.3.3降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

    13.3.4调整城镇体系规划方案

    13.3.5构筑紧凑多中心的空间结构

    13.3.6构建低碳交通体系

    13.3.7培植低碳城市产业体系及用地模式

    13.3.8健全低碳城市能源系统

    13.3.9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增加碳汇

    13.3.10低碳情景的城市总体规划方案

    第14章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案例

    14.1评价技术路线和数据

    14.1.1技术路线

    14.1.2数据获取

    14.2城镇建成区划定

    14.3生态空间评价和划定

    14.3.1生态网络与生态安全空间构建

    14.3.2生态网络评价方法

    14.3.3斑块和廊道划分

    14.3.4基于生态网络的生态空间评价

    14.3.5上层次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14.3.6重要生态空间划定

    14.4优势农业地区保护评价

    14.4.1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

    14.4.2评价方法

    14.4.3数据平台

    14.4.4评价模型

    14.4.5农业生产区评价

    14.4.6永久农业空间划定

    14.5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14.5.1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区

    14.5.2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

    14.6城镇化适宜区评价

    14.6.1城市增长边界的定义

    14.6.2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

    14.6.3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14.6.4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的指标体系

    14.6.5城市增长边界的定性划定

    14.6.6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14.7可利用海域评价

    14.7.1可利用海域定义

    14.7.2海洋资源调查

    14.7.3海洋功能区划

    14.7.4海洋生态保护区划定

    14.7.5海洋空间开发利用

    14.7.6可利用海域经济适用性评价


    附录A生态空间评价模型及其改进

    附录B优势农业空间评价模型

    附录软件使用说明

    A.1统计分析模型

    A.2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

    A.3数据预处理

    A.4基本参数设置

    A.5工具栏图标说明

    参考文献

    后记

    ......

    本书进行了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常用的模型归纳总结,并对这些模型进行软件集成,为城市与区域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操作简单、功能齐备的软件工具。主要内容有:城市与区域定量研究进展,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基础,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的设计,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系统的实现,城市与区域规划模型。本书附有软件光盘、用户使用说明书及应用实例等。

    ......

    顾朝林:1998年开始(1989-98在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研究所工作)在南京大学从事本科生《城市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硕士生《规划理论与实践》、博士生《人文地理学进展》教学工作,2006年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从事研究生《规划理论与实践》、《规划研究方法》教学工作。建筑学院计划近期开设《城市社会学》课程。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一次,民政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一次。科学研究成果为教材编写提供了丰富素材。编写教材包括:1、《城市社会学》,2002年开始出版,东南大学出版社,全国数十所规划院校采用,已经重印6次。曾作为全国“两会”调拨用书。2、《人文地理学流派》,2008年6月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大学博士生《人文地理学进展》课程教材,部分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参考教材用书。3、《人文地理学》,科学出版社教材出版分社编辑中,计划2012年8月出版。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