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泛槎图(全二册)清代“驴友”的游历记,文化名人的朋友圈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清]张宝著
    •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02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清]张宝著
    • 出版社:文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4-02
    • 开本:32
    • ISBN:9787187866299
    • 版权提供:文津出版社

    ·五十年,十四省
    从弱冠离乡,到古稀归老,近五十年间,本书作者张宝游历了我国的十四个省份,足迹遍及江南冀北,成为当世闻名的“旅行家”。
    ·全六集,百余幅
    张宝将足迹所至之处印象深刻的胜景绘制成高度写实的工笔图画,在二十余年间分六集刊印,充分展示了他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三百家,四百篇
    本书各集的题咏多达四百余篇,作者达三百余家之多,一时名流网罗殆遍,尤其收录了诸多旗籍作者的墨迹,为今人提供了大量重要资料。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泛槎图(全二册)清代“驴友”的游历记,文化名人的朋友圈 开本: 32开
    作者: [清]张宝 绘 定价: 198.00
    ISBN号: 9787805548234 出版时间: 2024-02-29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4-02-01
    版次: 1 印次: 1

    上冊
    泛槎圖 一
    張寶自序 二
    成親王題字 四
    乘槎破浪 八
    秦淮留别 一○
    石城蚤發 一二
    燕子風帆 一四
    瓜洲夜泊 一六
    浮玉觀潮 一八
    邗水尋春 二○
    甓湖問津 二二
    清江候閘 二四
    黄河晚渡 二六
    臨清阻雨 二八
    盧溝曉騎 三○
    帝城春色 三二
    翁方綱題跋 三四
    陳希祖題詩 四二
    法式善題詩 四四
    胡長齡題詩 四五
    慶桂題詩 四六
    成寧題詩 四七
    英和題詩 四八
    吴錫麒題詞 五○
    朱實發題詩 五二
    洪範題詩 五四
    廣玉題詩 五五
    重謙題詩 五六
    孫星衍題詩 五七
    恒勳題詩 五八
    鶴春題詩 五九
    蔣廷恩題詩 六○
    陳鴻翥題詞 六二
    許乃濟題詩
    黄鑑題詩 六六
    鄭德昌題詩 六七
    錢松題詩 六八
    吴鼒題詩 七○
    屠倬題詩 七二
    王逢源題詩 七四
    胡鐘題詩
    章廷銈題詩 七六
    和欽題詩 七七
    斗垣居士題詩 七八
    施德榞題詩 七八
    李德潮題詞 七九
    丁仁静題詩 八○
    程振甲題詩 八一
    葉世槐題詩 八二
    程培風題詩 八四
    李若嶂題詩 八五
    袁善祥題詩 八六
    貴徵題詩 八七
    王樹滋題詩 九○
    高炳馴題詩 九二
    吕自宇題詩 九五
    程秉題詩 九六
    沈烜題詩 九八
    司芝蘭題跋 九九
    恒寧題詩 一○○
    翁元圻題詩 一○一
    張映蛟題詩 一○二
    鄧守和題跋 一○四
    阮元題詩 一○六
    趙慎畛題詩 一○七
    玉輅題詩 一○八
    李仲昭題詩 一○九
    查清阿題詩 一一○
    吴嵩梁題詩 一一二
    王泉之題詩 一一四
    張維屏題詩 一一六
    江藩題詩 一一八
    王道行題詩 一二○
    陳廷杰題詩 一二一
    姚元之題詩 一二二
    丁廷樞題詩 一二四
    姚祖恩題詩 一二五
    劉彬華題詩 一二六
    謝蘭生題詩 一二八
    龔鯤題詩 一二九
    劉增題詞 一三○
    張泉題詩 一三一
    仲振履題詩 一三二
    黎應鍾題詩 一三四
    周蔭千題詩 一三五
    龔寅題詞 一三六
    江本源題詩 一三七
    秋鏡題詩 一三八
    倪梓題詩 一三九
    黄明熏題詩 一四○
    吴文照題詩 一四二
    姚廷訓題詩 一四三
    李光昭題詩 一四四
    紅蘭主人題詩 一四五
    姚柬之題詩 一四六
    顔崇衡題詩 一四八
    姚在之題詩 一五○
    顔崇芳題詩 一五一
    劉士棻題詩 一五二
    汪士勳題詩 一五三
    俞肯堂題詩 一五四
    陳夢照題詞 一五五
    姚桂題詩 一五六
    續泛槎圖 一五七
    王泉之序 一五八
    許乃濟題字 一
    昆明聚秀 一六八
    盤山疊嶂 一七○
    恒巒積雪 一七二
    韓嶺悲風 一七四
    太華晴嵐 一七六
    龍門激浪 一七八
    嵩屏曉翠 一八○
    岱峰觀日 一八二
    大觀賞月 一八四
    琵琶秋思 一八六
    黄鶴晚眺 一八八
    洞庭煙櫂 一九○
    衡嶽開雲 一九二
    澳門遠島 一九四
    羅浮訪梅 一九六
    扶胥望海 一九八
    湘橋仙蹟 二○○
    滕閣看霞 二○二
    匡廬飛瀑 二○四
    小姑砥柱 二○六
    黄山雲海 二○八
    虎阜納涼 二一○
    西湖春泛 二一二
    顧元熙題詩 二一四
    費丙章題詩 二一六
    觀瑞題詩 二一八
    李澐題詩 二一九
    夏修恕題詩 二二○
    王貽桂題詩 二二二
    谢邦基題詩 二二四
    郭際清題詩 二二六
    王勳臣題詩 二二七
    黄喬松題詩 二三○
    潘定瀾題詩 二三二
    儀克中題詩 二三四
    沈烜題詩 二三五
    李汝梅題詩 二三六
    黄柏馨題詩 二三八
    陳璟題詩 二四○
    李家耿題詩 二四一
    繆艮題詞並詩 二四二
    吴江題詩 二四四
    顔季山題詩 二四六
    黄德峻題詩 二四七
    龔秉直題詩 二四八
    趙古農題詩 二五○
    王衍梅題詩 二五二
    蔣田題跋 二五四
    鄧子淵題詩 二五六
    李芳榮題詩 二五八
    汪雲任題詩 二五九
    戴澤同題詩 二六○
    謝惺題詩 二六二
    周冕題詩 二六三
    劉士棻題詩 二
    莫紹惪題詩 二六八
    陳雲題詩 二七○
    王文誥題詩 二七二
    江藩題詩 二七四
    姜寧題詞 二七六
    吴蘭修題詞 二七七
    徐一麟題詩 二七八
    段佩蘭題詩 二八○
    張岳松題詩 二八二
    陳善美題詩 二八三
    張署題詩 二八四
    葉酉題詩 二八六
    王政治題詩 二八七
    但明倫題詩 二
    徐培深題詩 二九一
    續泛槎圖三集 二九三
    張寶自序 二九四
    杜堮序 二九八
    許乃普題字 三○四
    英圭題字 三○八
    端州採硯 三一二
    獨秀探奇 三一四
    海珠話别 三一六
    庾嶺憶梅 三一八
    八境重登 三二○
    仙瀛分韻 三二二
    鳩江午泊 三二四
    采石阻風 三二六
    家園宴樂 三二八
    東城賞荷 三三○
    萸灣訪僧 三三二
    九華拜佛 三三四
    虹橋修禊 三三六
    靈巌望湖 三三八
    鄧尉香雪 三四○
    理安避雨 三四二
    海寧觀潮 三四四
    禹陵謁聖 三四六
    蘭亭問津 三四八
    赤城餐霞 三五○
    桃源覓洞 三五二
    雁蕩尋秋 三五四
    龍湫觀瀑 三五六
    東甌弔古 三五八
    武彝品茶 三六○
    岫雲折桂 三六二
    瀛海留春 三
    雲遊道人題詩 三六六
    曾燠題詩 三六八
    那清安題詩 三七一
    裕瑞題詩 三七二
    焕明題詩 三七四
    果齊斯歡題詩 三七六
    魏元烺題詩 三七七
    慶保題詩 三七八
    耿維祜題詩 三八○
    葉承基題詩 三八二
    汪端光題詩 三八三
    汪全德題詩 三八四
    王賡言題詩 三八六
    舒夢蘭題詩 三八八
    趙睿榮題詩 三
    徐一麟題詩 三九○
    金蘭原題詩 三九一
    王澤題詩 三九二
    雷學海題詩 三九三
    錢栻題詩 三九四
    錢慶辰題詩 三九五
    楊振麟題詩 三九六
    鄧廷楨題詩 三九八
    秀堃題詩 三九九
    張曾題詩 四○○
    郭琦題詩 四○二
    浦雲題詩 四○四
    李兆洛題詩 四○六
    孟居仁題詩 四○八
    董斿題詩 四一○
    龔麗正題詩 四一二
    劉瀚題詩 四一三
    石谷成題詩 四一四
    史彬洵題詩 四一五
    陳耀庚題詩 四一六
    朱朝楨題詩 四一七
    楊驊題詩 四一八
    蘇璋題詩 四二○
    李黼平題詩 四二二
    程璞題詩 四二三
    詹鈞題詩 四二四
    廖江題詩 四二六
    楊紹文題詩 四二八
    王韞徽題詩 四二九
    温肇江題詩 四三○
    李鎮華題詩 四三二
    袁璧題詩 四三四
    任昌詩題詩 四三五
    羅三俊題詩 四三六
    朱人鳳題詩 四三八
    羅辰題詩 四三九
    黄兆元題詩 四四○
    陳思題詩 四四一
    王賡言題詩 四四二
    哈光緒題詩 四四四
    朱實發題詩 四四六
    胡澄題詩 四四八
    黄念曾題詩 四五○
    張安保題詩 四五二
    題詩 四五四
    陳栻題詩 四五六
    楊大堉題詩 四五八
    王澄題詩 四六○
    李光昱題詩 四六二
    李光業題詩 四
    周寶偀題詩 四六六
    介福題詩 四六八
    曹森、曹士蛟、曹士鶴題詩 四七○
    邢崑題詩 四七二
    陳克廣、陳克寬題詩 四七四
    張翼題詩

    张宝与《泛槎图》
    朱万章

    《泛槎图》又名《泛查图》、《仙槎图》,是清代画家张宝绘制的一套以山水纪游为主题的系列画册。张宝在绘成之后,延请时人,题咏殆遍。他将六集绘画连同诸家题咏,“手自钩勒,付之梓人”,因而成为现在所见的版刻绘画。张宝的《泛槎图》原画现在未见传世,其六集版画流播甚广,且大多来自写实山水,为我们了解清代嘉道时期的山川形貌、风土人情与文人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
    “槎”的本意是木筏,“泛槎”又称“乘槎”、“浮槎”,即有乘坐木筏之意。晋人张华在《博物志》中记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故后来便指乘坐木筏登天,并引申为畅游之意。张宝的《泛槎图》系列即多是以其足迹所至,大多写其眼中所见山水与人物,成为清代画坛上较为罕见的纪实山水画册。

    一、张宝与《泛槎图》的生成
    张宝,字仙槎、仙查,号梅痴,上元(今南京市)人,道光二十八年(1763年)生。关于其卒年,一直没有明确的纪年。现在一般以道光十二年(1832年),张宝年七十岁为其最晚的活动记载。其依据是在该年的四月十六日,张宝为其七十寿辰写了自寿诗七律八章。但现有的资料表明,在此年之后,张宝还有活动的相关记载。在道光十四年(1834年)九月既望,张宝到麟庆(1791—1846)的官署处,相与谈论园林及诗画。在同一年,汤贻汾(1778—1853)与其重晤于白下(今南京),集诸老饮于花下,汤贻汾有《白门重晤张仙槎宝山人》诗云:“七十张安世,悬河三箧书。千山销蜡屐,百卉拥精庐。解我辞乡剑,寻君踏雪驴。相携何处好,酒国是华胥。”在这一年的初春,张宝还绘有《山水册(十六开)》(天津博物馆藏)传世。因此,就现在所见文献与图像资料,张宝最晚的活动记录应该是在1834年的九月,时年七十二岁。
    张宝少年时便喜作画,对山水情有独钟。在二十岁时,他便摈弃了一般学子常见的参加科考,进入仕途,建功立业等人生轨迹,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放浪山水,壮怀卧游,并笔之为画的生活。他从早年的壮游江右楚越间,遍历佳山水,直到年已古稀,仍然沉浸于山水冶游中,持续近五十年的时间,几乎占据其人生的全部。在当时的十八省中,张宝游历了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辽宁、福建、广西、广东、陕西、浙江、山东和山西等十四个省,所以他有一方朱文葫芦印“十四省游人”,以记录其游历之富。在晚年,张宝归居白下,与张敦仁(1754—1834)、钱益斋、瞿曾辑(秩山)、孙尹圃、黄屿(友兰)参与耆英会,“每遇春花秋月,互相邀饮追欢,玩水游山,联吟宅句”,“或十日,或半月,互相邀饮敲诗,以娱晚景”,过着悠游林泉的惬意生活。
    张宝擅诗画,其诗被辑为《仙槎游草》。在其《泛槎图》系列中,几乎每一幅画都有其题诗,诗和画相配,为画境增添文人意趣,如其在《洞庭烟櫂》中题诗曰:“五两帆轻过岳阳,高楼雄峙如墙傍。卷蓬目送君山髻,一棹烟青漾水光。”在其画中,洞庭湖中帆影绰绰,近岸高楼林立,在烟云中隐约可见远处之高墙,湖心沙渚中柳树参差。画中所渲染的意境与诗中所营造的画境融为一体。时人谢堃(1784—1844)在其《春草堂诗话》中也谈及此:“张仙槎宝,上元人,足迹半天下,以所涉之地绘图成册,名曰:《泛槎图》,一时公卿大夫题咏甚夥。余因驯象院僧恒照得读其诗,如《晓发野塘》云:野塘风系浪生花,帆饱舟轻一片斜。行尽清溪山欲转,白蘋红蓼两三家。真画境也。”谈到其诗中的“画境”,很显然,这是长期浸于山水林泉之间,烟云供养的结晶。
    重要的是,张宝将游历所见,再加以艺术创造,先后绘制了《泛槎图》六集。这六集分别为《泛槎图》、《续泛槎图》、《续泛查图三集》、《舣槎图四集》、《漓江泛櫂图五集》和《续泛槎图六集》。其中,《泛槎图》(初集)有十三幅、《续泛槎图》有二十三幅、《续泛槎图三集》有二十七幅、《舣槎图四集》有十八幅、《漓江泛櫂图五集》有十二幅、《续泛槎图六集》有七幅,共计一百幅。
    《泛槎图》的前五集,几乎都是张宝游历之后的写生之作。他自己曾说:“余落笔时闭目静思,宛然身至其境。所有亭台楼阁,寺观城池,位置各得其地。峰峦水石,各肖其形。桥梁舟车,随其地之情形,以点缀之图成,俱有分相似。”据此可知其画多来自其眼目所及,与实景有“分相似”。在其画中,一般以山川景物为主体,人物往往作为衬景而存在。画中之人,或驱车行进,或骑驴缓行,或翘首观景,或驻足流连,或倚栏远眺,或江中摇橹,或舟中赏月,或山中望月,或江岸留别,或松阴纳凉,或夏日赏荷,或松下听琴,或雨中望远,或扶杖登高,或湖中观鱼,或园中小饮,或湖畔评画,或临碑参禅,或采药探穴,或深山怀古,或他乡访友,或园中宴饮……囊括了作者在游历山水中的各种状态。也有的画幅仅有山水佳致,却无任何人物点缀,如《黄山云海》、《罗浮访梅》、《衡岳开云》、《岱峰观日》、《坝城泛月》、《盘山叠翠》、《清江候闸》等,都是如此。除了自然风景外,在《泛槎图》系列中,亦不乏人文景观和活动场景,前者如《瀛海留春》中描绘的风景即是今之北海公园。画中可见琼华岛上的白塔、永安桥上的游人及驴车、金海桥后若隐若现的御苑楼台和团城前熙熙攘攘的人流等,其名苑古迹远胜于秀丽山川。作者在画中题诗曰:“皇图春色渺无边,瀛海风光分外妍。玉虹夭桃红似锦,金鳌嫩柳翠含烟。”也突出了皇家园林的人文特色。后者如《家园宴乐》描绘的是张宝花甲生日时儿孙为其设家宴祝寿,但见在绿树掩映的堂屋中,张宝端坐于罗汉床上,右手持书,左手倚栏,怡然自得地尽享阖家欢聚之乐。园林中,儿童嬉戏,妇幼子婿齐来称贺。画中有“弟兄欢会天伦乐,更集良朋肆管弦”句,便是其张宝所谓“诸弟诸子归家为余称觞,备尽天伦之乐”的寿宴实景。但此类活动场景在《泛槎图》中并不多见,真正能代表其主流的还是行迹所至的写生佳构。
    与前五集不同的是,《续泛槎图六集》并非亲历山水所绘。据张宝在六十九岁时所作《续泛槎图六集》的题记时说,他历经四十余年,已历十四省,但尚有甘肃、四川、云南和贵州四省“屐齿未到”,因而将四地的名山连同其他省份中未尝涉及的诸山合绘为七图,“虽未得庐山真面目,曾闻友人话其形势,约略抚其大概,使未了之缘,恍结于尺幅之中”,这就是现在所看到的张宝所绘的昆仑山、峨眉山、点苍山、叠翠山和五台山、武当山、五指山等七画。七幅画中的山景依据一是来自友人的描述,一是源自其想象,正如其在绘武当山时说:“名山胜迹任追求,箬笠芒鞋遍九州。咫尺武当山未到,依稀曾向梦中游”,是描绘梦中所见之武当山。
    在完成六集《泛槎图》之后,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春天,张宝应陈印千司马之邀赴江苏通州游览狼山(一名紫琅),在山中逗留数日,陈氏嘱其绘狼山勒石补入《泛槎图》中。《泛槎图》百幅图虽然已经完成,但张宝考虑到“虞山、狼山又长江之大收束,江水由两山之中而入于海”,因而补绘了以狼山和虞山为主题的《虞阳海旭》、《紫琅香市》、《双山毓秀万水朝宗》三图,“亦《泛槎图》之余波也”。此三图附在《续泛槎图六集》之后,故六集《泛槎图》的绘图实际为一百零三幅。《续泛槎图六集》诸图均以山水景致为主题,并无任何人物衬景。
    尤为难得的是,《泛槎图》不仅记录了清代嘉道时期的山川形貌、风土人情,更有时人题咏殆遍,留下丰富的文献资料。张宝自己说:“舟车到处,学士联吟。”因而往往当面即席挥毫留题。也有雅士,与其从未谋面,“寄以诗歌”。有的虽为旧雨,但天各一方,“乃题付邮筒”遥寄。正如张宝自己说:“王侯、公卿、学士,以至布衣、方外、闺秀,皆有题赠。”时人王政治也说:“一时名公巨卿、雅士文人,无不题咏唱酬,争先快睹。诗笺稠叠,车马纷纭,直不啻洛阳纸贵矣。”不仅如此,甚至还包括儿童题诗,如广东顺德十二龄童何梦书、十四龄女童何月卿就以小楷为《舣槎图四集》题咏。此外,外国使节也有题咏者,如朝鲜贡使李镇华就以行书为《续泛槎图三集》题诗。相关研究表明,全书题跋者除去张宝自题及一则满文题跋外,共计有三百七十七人,这在同类的书画题跋中,确乎是极为罕见的。不仅在数量上罕有其匹,在人员的构成上,也是出类拔萃的。这些题跋者,集中了其时文坛、政坛、学界和书画界的文化精英,如阮元、翁方纲、翁心存、梁章钜、包世臣、成亲王永瑆、孙星衍、法式善、赵慎畛、邓廷桢、屠倬、江藩、张敦仁、张维屏、陈希祖、英和、吴嵩梁、谢兰生、许乃普、张岳崧、钱泳、鲍桂星、程恩泽、陶澍、潘奕隽、刘华东、麟庆、姚元之等,故《泛槎图》既是一套反映清代嘉道时期图像叙事的版刻精品,又是一部其时文人交游、文

    《泛槎图》是清代中期画家张宝手绘六部图集(自《泛槎图》至《续泛查图六集》)的结集,共收图画一百零三幅。张宝系江宁上元人,自青年时代即外出游历,前后四十余年间,行迹北至京师,南逾五岭,东临沧海,西极陕甘,每遇胜境,各绘为图,题咏于各图之后者,总凡三百余家,其中不乏显宦、名士。该图除第六集的七幅图之外,均系张宝足迹所亲至,故不仅笔法精妙,且写实程度极高,保存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各地胜景的大量真实信息。全书关于北京的图画仅有四幅,但题咏者中则有大量在京人士,尤其是旗籍贵戚、文士,保存了许多与北京历史文化有关的信息。本次出版,我社约请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先生为本书撰写导读,以图从学术角度进一步阐发本书所收图画的内涵与价值,以便学界利用。

     

    三、不一样的文人生活与“泛槎”的图像隐喻
    张宝从二十岁开始,一直到七十岁左右,遍历十四个省。除去弱冠前的诗书学习,这些卧游山水的经历几乎占据其人生的全部。最为难得的是,张宝并非仅止于游山玩水,而是将眼中山水与胸中臆气融为一体,挥写于纸素,并配以即景诗,成为诗与画融合的山水纪游绘本。这在清代绘画史和文学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别出心裁的是,张宝一开始便选择了一种迥别于传统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他没有参加科考进入仕途,而是过着一种游历半天下的行旅生活。能达此目的者,除了强健的体魄和足够的余闲外,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作支撑,非一般人力所及。就相关文献梳理可知,张宝的游资主要来源于三个不同的渠道,一是张宝早年家境殷实。他自己曾说:“少小芸窗愤志向,叨享丰余”,时人亦有“仙槎先生家本富,挥手黄金不知数”之谓;二是张宝画画的润资。他自己曾说“五岳畅游,遂接交于仕宦,笔端润色,不乏游资”,又言“以笔墨为自食计,语云: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看得出来,在游历的过程中,张宝是边鬻画边游历。各地的“仕宦”也就成了张宝最重要的艺术赞助人;三是来自于各地官员的襄助。张宝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四十四岁初到北京后,经法式善(1753—1813)引荐于礼邸司理笔墨时,与成亲王、郑亲王、裕亲王、恒公、裕公及卿相学士等招饮聚谈,联吟作画。后离开北京时,“各大人赠以外省当仕荐函,乃得畅游三湘五岳,遍历海角天涯”。张宝亦有“数纸荐书成独往,伴身琴剑遍沧州”之谓。张宝凭借这些京城高官开具的推荐函,每到一处,均能得到资助或提供便利,如其到山东泰安时,拜谒了麟庆之父——泰安知府完颜廷璐,“荷蒙资具,一登泰岳”。正是因为具备这些主客观条件,才使得“半生作客寄天涯,万里归来两鬓华”的生活成为可能。
    在张宝的用印中,有不少闲章,分别为白文扁方印“游遍天涯”、“天地间第一闲人”、朱文长方印“为山水写照”、“山灵爱我这痴人”、“烟霞散人”、白文方印“行万里路”、“独开生面”、朱文方印“造化为师”、白文长方印“啸傲烟霞四十年”、“人磨墨墨磨人”、“处处青山是故人”、“天阙仙人”、朱文方印“家住三山身游五岳”、朱文葫芦印“十四省游人”和白文随形印“不薄今人爱古人”等。这些印文,可谓是张宝一生的写照,亦可看出张宝对其游历生涯的自得之意。
    张宝的意义显然并不止于记录和真实再现了清代的山川形貌与风土人情,以及文坛的交游实录。他代表了一种另类文人生活,所谓“烟云供画意,风月助豪吟”和“尽有深心托豪素,诗中画意画中诗”,正是传统士大夫所向往却又很难企及的林泉高致式的山水卧游。其友人杜堮在题其《续泛槎图三集》时说:“先生之行,或以舟,舟固槎也;或以车以马,车、马亦槎也;其诣极造险亦或杖与履,杖、履皆槎也。兴与景会,则聚唐宋以来之名迹而摹之以为图,仿元明以来之款识而题之以为诗,则笔与楮与墨莫非槎也。先生之槎,以意为帆樯,以情为篙橹,挟以跌宕豪逸、酣嬉淋漓之气,则浩浩乎御风而行矣。”张宝在“游遍天涯”中,不乏有形的“槎”,如舟、车、马、杖、履、笔、楮与墨,但更有无形的“槎”,如“意”和“情”等。借助这些“槎”,张宝“行万里路”,“家住三山身游五岳”,“啸傲烟霞四十年”,成为“烟霞散人”和“天阙仙人”,“为山水写照”,因而成就其一生的名山事业。江藩(1761—1831)在《题乘槎破浪图》诗中说:“乘槎贯月到罗浮,不为梅花不远游。琼管老仙骑鹤去,苍烟千叠向东流。是处青山可卜居,诗筒画具利名疏。平生踪迹半天下,五岳归来好著书。”这是对其一生业绩的概括。而丁仁静在题《泛槎图》诗中也说:“凌虚壮志托浮槎,海阔天空未有涯。到处烟云供画本,半生风月贮词华。”同样是对其行旅与笔墨生涯的揄扬。
    张宝在自题四十五岁自画像《乘槎破浪图》时说:“破浪随风自在流,也无帆橹也非舟。吾家就有仙槎在,海阔天空任我游”,这是其一生的自况。诗中讲到的“吾家就有仙槎在”,指的是汉代张骞乘槎的典故。据宋人陈元靓转引《荆楚岁时记》时说:“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搘机石与骞而还。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牛、女,所得搘机石,为东朔所识。”该记载与前述《博物志》有相近之处,或有传播之误,但“张骞乘槎”的故事却是一直被广泛应用与传诵的。无论在诗歌还是画图方面,“张骞乘槎”都成为经久不衰的素材。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等人都在其诗歌中经常提及此典,南宋画家郑思肖(1239—1316)就有《张骞乘槎图》诗云:“牛女宫中事若何,亲身曽得上天河。逢人莫说支机石,漏泄苍苍意已多。”而晚清“海上画派”代表画家清任颐(1840—1895)则有《张骞乘槎图》扇面(南京市博物馆藏)传世。
    因美丽的传说,且张骞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故在诸家题《泛槎图》系列中,多次将张宝与博望侯乘槎相提并论。郑德昌有“闻说当年博望侯,远从河汉遇牵牛。星槎本是君家物,传到先生任溯游。一路和风漾碧流,天津桥畔系仙舟。江南燕北三千里,眼底云山笔底留”,黄安涛有“迢迢博望槎,枯烂三千秋。横海发孙枝,精气冲斗牛”,富芳有“博望通侯汉世封,飞仙夜泊碧莲峰。梅关春早传花信,桂岭秋深写岸容”,章复文有“凿空真同博望侯,直从人海泛虚舟”,严骏生有“破浪乘查万里行,张骞端合是前身”和冯懋昭有“历遍天涯留翰墨,灵槎应不愧张骞”等题诗,将博望侯张骞乘槎与张宝泛槎遥遥相接,隔代相望。
    除张骞和张宝为主角外,以“乘槎”为主题的绘画并不鲜见。一类是以“乘槎”本意出现,一般写画中人乘坐小舟出行,且题句中往往点明“乘槎”之意,如清初画家程邃(1607-1692)的《乘槎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的是一人乘坐一叶轻舟飘荡在浩渺无垠的湖面。作者在画中题诗曰:“濯足人非濡足者,闭关何事写乘槎。钓鳌大手期君子,冰壶莹处有骊珠。”这是画中最为常见的“乘槎”主题。其他如晚清时期何澄波的《乘槎图》册(广东顺德博物馆藏)和翟岱的《湘月泛槎图》卷(福建博物院藏)也是如此。晚清学人皮锡瑞(1850—1908)有《题卢仁山(懋善)乘槎破浪图》:“破浪疑无地,乘槎直到天。扶桑攀赤日,独木跨苍烟。尺缩三壶小,瀛环一镜园。抟风九万里,应接斗牛躔。仙境常骑鲤,神游懒策鳌。随身一书剑,濯足几波涛。苇渡天风软,星浮水气高。十年沧海梦,消息问卢敖。”诗中提及的《乘槎破浪图》与前述张宝的自画像颇为相类,也是“乘槎”的本意所在。
    一类是在本意之外,被赋予长寿的隐喻,因而这类《乘槎图》往往便成为祝寿的祥瑞题材,如清代中期“扬州画派”代表画家黄慎(1687—1770)的《乘槎寿星图》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便是代表。图中所绘在波涛翻涌的海上,两仙人乘槎出行。年长者为常见的寿星形象,手持羽扇,秃顶,银须飘逸;年少者前侧放着花篮,手捧仙桃。这类《乘槎图》多寄寓长寿或仕途显达之喻,其他如清代画家程尧的《仙人乘槎图》(连云港市博物馆藏)也是如此。由于其雅俗共赏的吉祥之意,不仅在绘画中,而且在一些受众面较为普及的器物如陶瓷中也较为常见,如清道光年间景德镇窑粉彩仕女泛槎献寿图碗(上海博物馆藏)即是一例。明代诗人臧懋循(1550—1620)在《送谢在杭捧表北上分得夸字》诗中说:“徽号崇周姒,覃思溢汉家。万方俱献寿,仙使正乘槎。”这是将“献寿”与“乘槎”并论,是仙人“乘槎”作为献寿的重要表现。而在行乐图式的肖像画中,往往也有将画中主人公渲染为“泛槎图&

    张宝(1763—1832),字仙槎,清江苏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嘉庆、道光间著名画家,工山水,好游历,足迹历十数省,与当时贵戚、士人交往颇为密切。张宝随游历足迹所至,自绘所见名胜,系以诗词,累积百幅,共成《泛槎图》六集,于嘉、道两朝陆续刻印出版。朱万章(1968.12—),男,四川眉山人,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明清美术研究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岭南近代画史丛稿》、《居巢居廉研究》、《书画的鉴藏与市场》、《髡残》、《陈师曾》等论著20余种,撰写美术史与书画鉴定论文近百篇。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