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
- 作者:
1著
- 出版社:线装书局
- 版次:1
- 开本:16开
- ISBN:9787801066831
- 版权提供:线装书局
ISBN : 978-7-80106-683-1
出品 : 线装书局
规格 : 16开/全4册
装祯 : 精装
定价 :598.00元
必读理由:代表中国文化的史学书
展示和构筑中华文明的杰作
跨越文史界的不朽巨著
治国安邦、为人处世的教科书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 。
不读《史记》,难以深刻了解中国人思想的"根蒂"之所在
全书包括本经、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经”除《秦本经》外,叙述历代统治者帝王的政迹;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
“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
“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
《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皇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对其评价是: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当然这是指那些有才气又有志向的人说的。没有这两条,打击一来,不是消沉,便是胡来,甚至去自杀,那便是另当加紧论。
鲁迅对其评价是:《史记》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故能如茅坤所言:“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也”。
《史记》是我国部记传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篇巨著,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影响甚为深远. 《史记》的写作意图,司马迁概括为三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实际上也概括了《史记》的思想内容.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究自然现象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自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所谓"通古今之变"就是要说明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要通过著作表达自己的历史见解和社会理想.在这方面,司马迁继承了古代良吏"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精神,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史记》既是史学经典,又是文学经典
《史记》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司马迁的父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